這幾年越來越有感覺,睡眠對於情緒、精神狀況的穩定有多麼重要,不知道是不是年紀到了(?
現在只要超過11、12點沒睡,隔天就會精神不濟,有點恍惚!所以沒事的話都會盡量在11點前睡。
這樣的好習慣維持一陣子,嘗到甜頭後,最近又開始拖延睡覺時間,果然人性都賤賤的XD
今天我們來聊聊,
報復性熬夜其實就是拖延睡覺的行為,為什麼會想拖延?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可能是對於白天的行程,不是很滿意,可能當天忙了很多事但效率不高,覺得自己在瞎忙,或者是有些事情還沒做完,只好利用到睡前的時間去趕工,這些都會讓我們心理產生一股焦慮感,失去掌控的感覺,因此不想結束今天!
而且正是因為對白天的行程失去掌控感,這個刻意拖延上床的行為,會讓自己以為已經拿回時間的主導權,但事實上,只是把隔天變得更糟而已。
如果我們陷入這個虛假的掌控感,很容易就會掉進熬夜的惡性循環。
有的時候,明明感覺有很多事要做,但有空的時候,又突然想不起來該做哪些事,或是想到一堆事混在一起,就懶得去做,以上這兩種情形的發生,都是因為缺乏紀錄,沒有好好靜下心來去安排自己時間,才會讓生活逐漸失去掌控。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你腦袋裡現在想到,要做的事情都先列出來,一直寫,直到想不出東西為止,先不要管這件事到底是娛樂還是工作,全部列出來之後,再依據你的時間去做篩選。
而且列代辦的好處就是,你對於一整天的行程會更有想像,變相的也是給自己一些壓力,假設今天要做三件事,結果到下午時發現自己進度落後,就能趕緊調整速度追上,但前提是,你時間安排的要合理,不要一天排了三天的工作,再來責怪自己怎麼做不完,這樣只會把自己越逼越焦慮。
當我們列出了代辦,要怎麼知道一天該安排多少任務才是合理的?
當然就是從自己可利用的時間去回推啦!
你知道自己寫一份報告要花多久時間嗎? 做一份簡報的話呢?簡單來說就是你對於每個清單上的任務,有沒有需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完成的概念?
如果沒有,就很容易像前面提到的,一天的時間,排了三天的工作量,太高估自己。
一開始,如果沒有概念,可以用計時的方式去抓,漸漸地你會越來越知道,自己需要花多少時間完成,或者是,你可以先框出一個時間段,例如:這一小時就是要找簡報資料,下兩個小時要做內容編排,等等,去看自己預估的跟實際上的落差有多少,慢慢去調整,也是一種優化方式。
其實我們人體在運行,本身就有個規律,所以你會聽到什麼晚上11-1點,走膽經,要進入「熟睡」狀態身體才能排毒。
早上7-9點,走胃經,要在這之前吃完早餐,之類的。
所以我們也可以,讓自己的身體有個睡眠規律,例如都睡晚上10點到早上6點,當然前後可以有點彈性,但就不要差太多。
另外,平日和假日的作息,最好也維持一致,相對會輕鬆很多,你想想喔,如果你,假日(週五、週六)晚上都三點才睡,那到了週日,是不是又要調整一次作息,然後下一週好不容易,維持了五天,到了週末又亂掉,你的身體就要一直重複適應這些事,習慣也會一直無法養成。
如果你想要改掉報復性熬夜的習慣,一定要先設定睡覺時間,因為沒有設定,就會有一個夜晚很漫長的錯覺,有事情就慢慢摸沒關係,但假如你跟自己說:「每晚11點要睡覺」。
那麼到10:30的時候,你就會提醒自己,等等要睡覺囉,事情要收尾囉或是不要再滑手機了。
真正的掌控感,來自有意識的安排時間
我們一起努力,好好睡覺,好好生活。
也歡迎你來收聽Pocast,我們下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