貍想的課堂:如何以規則來實踐真正的正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編輯小序

  現今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學現場,時有學生質疑課程的「公平性」,進而提出張力,為堅持條例與規則而頻繁「檢舉」他們覺得「犯規」的課程夥伴;更有甚者,因為這樣而造成課堂的衝突與課程安排的困難,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很多挑戰。這時候,身為教學者,有沒有辦法可以洞察學生的底層邏輯,滿足他們的需求,又能升維學生的觀點,進而繼續推動學習呢?
  大貍老師觀察這些藉由糾舉他人來維護「規則」的人,討論他們是否真正理解規則的本意,進一步洞察這樣的行為背後可能有著什麼心理需求。在〈失控的正義〉一文中分析,為何社會上常有「正義魔人」出現?如何才能真正「堅守正義」?以及如何走向社會共同的願景呢?

規則是為了提供團隊的期待與支持

  「老師,他作弊!」

  「報告老師,他未經允許攜帶違禁品!」

  「老師,他超過時間還沒有停筆,這樣不公平!」

  「帶3C手錶也是3C沒關機啊?老師為什麼不處分他!」……

  孩子們堅持規則、呼籲公平,乍看之下似乎都是協助教師經營課堂,然後,作為正義的「糾舉者」,他們追求的,真的是「正義」嗎?

規則的真正意義

  依據心理學家皮亞傑與柯伯格理論,孩子們的道德發展是有階段之別的,會慢慢從「他律」轉向「自律」,在中高年級的階段,會展現出對規範的維護。不過,他們在意的未必是規則本身,而是藉由對於這樣的行為尋求自己在群體中的認同。

  「規則」的本意應是「對群體的共同期待」,而非作為懲罰或者控制他人的工具。每當學習團體中有人無法達到期望時,我們卻極少看見孩子們彼此提醒、邀請或支持,更多的是以監督或指控的方式加以苛責。會有這樣的行為表現,多半是由於長期處於過度簡化的獎懲教養中。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容易忽視情境脈絡,並將行為結果與動機直接聯繫起來。

  能力足夠符合規則的孩子,無形中化身為一個個「規則警察」,從形式上捍衛著課堂的公平正義──一旦出現了「不遵守規則」的行為,就直接評判他人為「不尊重秩序」,或者評定他人為「公平破壞者」。班級看起來因而暫時得到了某種規訓,但其實我們養出來的未必是真正守序的孩子,更多是「因為我不行,所以你也不行」的形式主義者。倘若發現規則的空檔,他們肯定還會回頭怪老師:「你又沒有說清楚,這不公平!」「我們跟另一組都錯了,那肯定是規則沒說清楚!」

  每每在課堂中上演此類對白,貍都覺得大可不必。貍真心希望他們能理解規則背後的意義、打從心裡認同團隊的共同期待,並共創課堂,而不是透過作為「規則警察」來建立自我價值。貍的意思是,我們要養成的,不只是不作弊的小孩,而應是打從心裡就不覺得需要作弊的小孩。

​  為此,我們能做的是:

  1.避免過於簡化的獎懲標準,更多去討論「動機」、「行為選擇」與「結果承擔」。

  2.在孩子成為「規則警察」去責難還無法融入團隊的同學時,告知他我們會怎麼看待與認定他這個人,讓他去思考這是不是他所期待的班級(被糾舉的同學都是不守序的爛人、糾舉人的同學都是只指責但不支持他人的正義魔人)

​  這其實不容易。我回頭想想,那天停下來跟孩子們談話的時候,居然是從「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開始切入,講道理這方面,貍還是蠻像一個國文老師的(笑)。題外話,非常有趣的是,他們認為一個能辨別是非的聰明人是會沒有朋友的,在他們心裡,聰明的人既傲慢、自大,還沒有同理心,但他們又努力地要長成這種「聰明人」的樣子,並怪罪那些還不夠聰明的人拖自己後腿(大笑樂)。

​  收尾的時候,我跟他們說的是「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不只是要顧及自己的成長,也要練習照顧與支持他人。班上「失控的正義」才慢慢地平息了下來。

正義是通過理解與支持來共創理想的社會

​  在這個過程裡,我還觀察到了「代理正義」的狀況,比方說「你這麼做就是不尊重老師」、「你這樣做就是破壞團隊秩序」……,依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們是藉由代理他人發聲,來取得一種道德優越感。卻未必是當事者真正的期待。這不僅是常見的課堂情境,這種「失控的正義」還在社會中不斷地上演。在網路上,我們會看到某種「正義魔人」,他們逕行糾正他人用詞或行為,並以此為榮。

​你捍衛的是什麼

  日前,知名網紅阿淇博士在分享備孕生活時,遇到了自稱是「支語警察」的網友糾舉,指責她文中使用「宮縮」一詞是「中國用語」(該留言已自行刪除)。然而,諷刺的是,臺灣醫院衛教文一直以來都使用這個詞,其他網友也補述臺灣至少五十年前臺灣就使用這個詞了,並反問「是哪裡的語言也要政治正確?」

  這樣的狀況並非個案,在匿名性高的網路平台中,這批「支語警察」自詡捍衛「臺灣文化」,將之視為某種義務或責任,卻無視自身知識的局限性。當他們的觀點遭遇質疑,極容易產生「逆火效應」。這是一種「認知偏差」,指當人們以事實證據來改變某人信念中的明顯錯誤時,反而導致他會強化加碼錯誤的知識概念,甚至從「捍衛錯誤知識」轉成「捍衛自身立場」,以維護其自尊心。(在這個例子中,「支語警察」不但會將文獻事實證據放一邊,還會繼續強化:「我就是愛臺灣」、「這樣才是為臺灣好」的說詞)

  回到我們上個段落所談的,他們所要維護的並非真正的文化價值,而是通過糾正他人來體現自身的優越感。無論是課堂上的「規則警察」或者是網路上的「正義魔人」,行為背後反映的都是對外部規範的過度依賴。需要透過這樣的行為來確認自我價值,最大的問題,是因為沒有建立穩固的「文化自我認同」,所以需要在網路群體裡找尋存在感。

  若我們與他人的互動總是建立在「糾舉」的基礎上,不僅無濟於事,反而容易加劇衝突(從來沒有看過被糾舉後還感謝支語警察的),而且還會連帶破壞了捍衛對象的形象(在一個自由的國家裡連發個文都要被放大檢視,跟現代文字獄有什麼兩樣?)如果我們的核心是「捍衛自身文化」,那麼,除了「糾舉」外,我們還有什麼作法,讓在同一個土地的人們更為重視語言的文化脈絡(並且得建立在正確的知識價值體系之上)?

  ​是的,貍反對的並不是「捍衛」,一個人能有所堅持絕非一件壞事,貍反對的是以非支持性的手段持守「自以為的正義」。真正的正義,不該是居高臨下的指責,而是通過理解與支持來共創理想的社會。

TIPS:

1.理解規則的正確含意:規則應該代表群體共同的期待,而非用作懲罰或控制他人的工具。

2.不做「規則警察、正義魔人」:不以高姿態的指責他人行為。實踐真正的正義,是表現出合理的理解和支持。

3提升學生的自我反思與文化認同:教育工作者應幫助學習者在日常互動中體現正義,並讓學習者明白自我期待與社會價值的關聯性。

4.在公平與正義的議題中提升互動品質與教育成效:以開放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avatar-img
6會員
6內容數
作為教育工作者溫柔的後盾, 貍想教育從文學、教學、共學三面向提供課程, 致力於開拓教學想像、進行教學設計、推動教學實踐,從而推動教育轉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貍想教育 的其他內容
YT頻道評論亞洲歌手——「國外聲樂老師點評」影片,由Rozette老師(中文圈成為「橘老師」)在頻道中專業的示範和討論,深獲好評。除了精湛歌藝外,大貍老師發現橘老師面對網友要求她從事樂評前要先「做功課」的回應,有其深刻的文化思索也展現教育哲學思考——一個好的學習者,如何呈現出自我的學習歷程。
一位任教高中的國文老師指陳教育部108課綱刪減大量的文言文,而顧炎武〈廉恥〉一文亦在刪除之列,痛批此為「無恥」課綱。新課綱難道既不教導品德教育、也不重視人格建立,以及生命覺醒嗎?在諸多討論之時,大貍老師就文本帶學生一同思考:「教育工作者該怎麼教、學習者又該怎麼學」的問題,一起來看課堂討論的風景吧!
因貍想教育學院夥伴的需求,社群湧現了「教學提問設計」的分享,從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談到TASAL(臺灣學生成就長期追蹤評量計畫),還從麥肯錫商務思維談到築壩閱讀思維建構,最後對素養導向評量。會後,大貍針對教學提問與評量設計,在臉書發表了本篇:〈寫在「貍所知道的提問設計」之後〉。
英國作家J.K羅琳於巴黎奧運時在社群媒體發布貼文,暗指臺灣拳擊女性選手林郁婷患有DSD(Differences in Sex Development,性發育差異),以作弊方式奪取金牌。網友們紛紛為林郁婷護航,亦有語文老師從修辭上分析羅琳言論……。讓我們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思考語文思維與時事討論的關係。
網路世代,有更多表達機會,卻容易為了追求聲量而譁眾取寵。教育工作者在給予反饋時,如果過於溫柔善良,學生就無法明白自己真實表現;但如果太過堅持是非,又好像太過不近人情。究竟如何才是更理想的做法呢?大貍以:〈言論自由的社會裡,我們需要的不是聲量,而是……〉,從影集《怪醫豪斯》,對「教師反饋」加以思考。
YT頻道評論亞洲歌手——「國外聲樂老師點評」影片,由Rozette老師(中文圈成為「橘老師」)在頻道中專業的示範和討論,深獲好評。除了精湛歌藝外,大貍老師發現橘老師面對網友要求她從事樂評前要先「做功課」的回應,有其深刻的文化思索也展現教育哲學思考——一個好的學習者,如何呈現出自我的學習歷程。
一位任教高中的國文老師指陳教育部108課綱刪減大量的文言文,而顧炎武〈廉恥〉一文亦在刪除之列,痛批此為「無恥」課綱。新課綱難道既不教導品德教育、也不重視人格建立,以及生命覺醒嗎?在諸多討論之時,大貍老師就文本帶學生一同思考:「教育工作者該怎麼教、學習者又該怎麼學」的問題,一起來看課堂討論的風景吧!
因貍想教育學院夥伴的需求,社群湧現了「教學提問設計」的分享,從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談到TASAL(臺灣學生成就長期追蹤評量計畫),還從麥肯錫商務思維談到築壩閱讀思維建構,最後對素養導向評量。會後,大貍針對教學提問與評量設計,在臉書發表了本篇:〈寫在「貍所知道的提問設計」之後〉。
英國作家J.K羅琳於巴黎奧運時在社群媒體發布貼文,暗指臺灣拳擊女性選手林郁婷患有DSD(Differences in Sex Development,性發育差異),以作弊方式奪取金牌。網友們紛紛為林郁婷護航,亦有語文老師從修辭上分析羅琳言論……。讓我們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思考語文思維與時事討論的關係。
網路世代,有更多表達機會,卻容易為了追求聲量而譁眾取寵。教育工作者在給予反饋時,如果過於溫柔善良,學生就無法明白自己真實表現;但如果太過堅持是非,又好像太過不近人情。究竟如何才是更理想的做法呢?大貍以:〈言論自由的社會裡,我們需要的不是聲量,而是……〉,從影集《怪醫豪斯》,對「教師反饋」加以思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有紀律的一個一個寫出來 並且能具體檢核自己的課堂、教與學 -------------------------------------------------------------------- 高效教學 與學習 1.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a.成長性思維
Thumbnail
「追求公平」,乍聽之下合情和合理一句話其實隱藏著巨大的問題,在實人,我看見了許多並非追求「公平」,而是「公正」的場景,在今天被Tony老師點出來後更讓我清楚地看到,齊頭式平等絕非是在教育現場應該實現的價值,我們該追求的,是能考量個人狀況不同給出不同的幫助與引導的公正性思維。
本文討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關係,強調教師與學生彼此相輔相成,以及對彼此應盡的責任。透過師生合作,可以讓教學達到最佳效果,並且訴說學生應該認真學習的責任,這將有助於提升整體納稅人的福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猶記得前陣子發生國中生割頸事件震驚全台,而校園內所發生的眾多紛擾也不僅止於校園霸凌,同儕之間相互捉弄或是言語嘲諷,都很容易引發衝突而觸犯法律,而這本書的作者吉靜如是少年調查保護官,她在少年法庭上遇過無數的案例,也基於加強法治教育的前提而寫下這本書作為預防犯罪的提醒。 書中不只是提到常見的霸
Thumbnail
身為教師,你確實不該教導學生:他們外溢的情緒會有撞槍口的人來負責。
Thumbnail
想清楚之後,這種像是「乖」的表現並不代表我服膺於體制。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有紀律的一個一個寫出來 並且能具體檢核自己的課堂、教與學 -------------------------------------------------------------------- 高效教學 與學習 1.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a.成長性思維
Thumbnail
「追求公平」,乍聽之下合情和合理一句話其實隱藏著巨大的問題,在實人,我看見了許多並非追求「公平」,而是「公正」的場景,在今天被Tony老師點出來後更讓我清楚地看到,齊頭式平等絕非是在教育現場應該實現的價值,我們該追求的,是能考量個人狀況不同給出不同的幫助與引導的公正性思維。
本文討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關係,強調教師與學生彼此相輔相成,以及對彼此應盡的責任。透過師生合作,可以讓教學達到最佳效果,並且訴說學生應該認真學習的責任,這將有助於提升整體納稅人的福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猶記得前陣子發生國中生割頸事件震驚全台,而校園內所發生的眾多紛擾也不僅止於校園霸凌,同儕之間相互捉弄或是言語嘲諷,都很容易引發衝突而觸犯法律,而這本書的作者吉靜如是少年調查保護官,她在少年法庭上遇過無數的案例,也基於加強法治教育的前提而寫下這本書作為預防犯罪的提醒。 書中不只是提到常見的霸
Thumbnail
身為教師,你確實不該教導學生:他們外溢的情緒會有撞槍口的人來負責。
Thumbnail
想清楚之後,這種像是「乖」的表現並不代表我服膺於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