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心理學戰勝拖延症:《心理學如何幫助了我》讀後心得與SEO優化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喂!你在哪啊?怎麼還沒來呢?」

「兄弟別急,我快到了!」


我在健身房外頭熱身,然後做個簡單的耐力訓練,等待我朋友的到來。原本以為他很快就到,結果看了一下手中的錶。


已經過去半小時了......


「不是說快到了嗎?」

「我就還在家裡啊,睡過頭了呀。」

「你家不就在隔壁那條街嗎?還需要半小時過來?還是騎車耶!」


你有沒有這樣的朋友呢?相約總是遲到、說快到了結果還在家裡晃、或是和你承諾了某件事情,卻遲遲沒有交代?


根據某篇報導指出,心理學家研究出成人之中,每10個人就有2個人是長期拖延症的患者。


老實說,我看了滿頭問號。


「什麼鬼!應該有7、8個人才對吧!」


相信大家多少都有遇過慣性拖延的人,而且更值得相信的是:每個人都會拖延。


我自己就是一個會拖延的人。我發現自己在面對不喜歡做的事情時特別容易拖延,常常是事情交代了之後,就沿路拖到前兩天,當我意識到時間不夠的時候,才開始在有限的時間內奮力一搏。


這個就是典型的「逃避心理」。每當我開始專心處理那些不喜歡的事情時,才會為自己的逃避思考片刻,最後總能發現:自己對事情的結果缺乏信心,也就是怕做不好。


作者劉軒是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也是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當過音樂製作人、廣播節目主持人,可以說是多才多藝。


《心理學如何幫助了我》這本書,是在討論正向心理學,也就是探討「如何用心理學為自己帶來正向影響,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作者在書中談及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的問題,像是交朋友、聊天、愛情、意志力。還有前面提到的拖延症以及「如何有效培養好習慣」、「如何對抗負面情緒」等主題。


要如何有效的解決拖延呢?作者在書中整理了幾個好方法:


一、馴服大腦裡的及時行樂猴


我們大腦中的「腦緣系統」大腦很原始的部位,既衝動又情緒化,心理學家將之比喻為「一隻喜歡及時行樂的猴子」。腦緣系統會跟大腦中掌管分析、規劃工作,理性而自律的「前額葉皮質」互相抗衡,也就是情緒和理性之間的拔河比賽。


假設我手上有一包好吃的零食,但我最近正在減肥,我的前額葉皮質會告訴我:「可不能吃太多啊!吃太多零食會發胖,對身體也不好。」


這時候及時行樂猴就會跳出來說:

管他的!現在就給我打開,好好吃個夠!

是不是似曾相識呢?我們的大腦每天都在持續這種拉拔比賽哦!


要如何跟及時行樂猴好好相處,甚至是馴服他呢?作者提供了一套好用的SOP:


1.先設定目標

2.接著訂出規則和時間

3.達成之後給自己一個小獎勵


以減肥的例子來說,我先設定我要減少5公斤,接著我規定自己每個禮拜要運動3到4次,每次最少一個小時,預計3個月後達成。達成目標之後,我就讓自己去遊樂園玩,或去吃個高級牛排犒賞自己。


跟及時行樂猴相處,就像在訓練小動物一樣,你得跟他說:「如果你協助我完成這個目標,我就會給你很棒的獎賞!」重複這個模式完成目標,不僅可以累積成就感,還能讓大腦中調皮的猴子知道:


「做好之後是會有獎勵的!」


二、當個未來人


用想像力賦予自己未來的強烈感受,可以增強當下的動力。假如,我可以想像一下,在課堂報告的前一天,我看到自己疲於奔命的樣子。


午餐草草解決、甚至晚餐也沒吃,一直坐在同一個位置上處理同一件事,忙到三更半夜,隔天帶著疲累的身軀,在台上講話講的吞吞吐吐,老師和同學們皺著眉頭看我,那一副懷疑尷尬的表情。


花個幾分鐘,試著想像自己拖延後的狼狽模樣,即使是不喜歡的事情,也一定會想要提早解決。


三、事不過三法則


一次只安排三件重要的事情,其中一定要包含你會拖延的事。


因為我們的意志力和體力有限,所以趁著自己精神奕奕時,先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效果會事半功倍。


如果還是會拖延,或是不知道要從何開始,可以先安排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情。透過做完之後所累積的些許成就感,讓自己更有頭緒,之後做起事來也會越來越順利。


四、運用番茄工作法


設定一段時間讓自己專心衝刺,結束一個段落後讓自己好好休息。比如我先設定一個25分鐘後的鬧鐘,我就在鬧鐘響起前專心看書,響起後給自己五分鐘的休息時間,然後再重複上一個循環。


運用番茄工作法是為了制定一個明確的時間限制,可以幫助自己抵抗分心的誘惑,更容易集中精神。


五、先踏出第一步再說


有時候拖延是因為猶豫不決、沒有靈感、不知道從何開始導致的。但並不用想的太複雜,可以先從簡單的部分開始,或是先做一小部分,當作暖身。只要開始動起來就會有所收穫,進度就會持續往前邁進。


這本書寫的簡單易懂,內容很生活化,而且作者有提供練習的方法和一些小撇步,能幫助你運用心理學法則,讓生活過得更好,非常推薦大家閱讀。




avatar-img
1會員
11內容數
你好,我的筆名是墨逸。 「墨」代表文字、對智慧的追求,「逸」代表不受限制、真正的自由。以此為期許。 這個故事小天地主要是分享: 我創作的故事 書籍的內容和閱讀感想 電影的內容及推薦 一些沉思 記錄光芒耀眼的靈魂 很高興認識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墨逸的故事小天地 的其他內容
從偏差行為看童年創傷與情緒寄生:一個關於小李的故事,探討老師與學生互動中,童年創傷如何影響學生的情緒反應,以及一個理解與愛護的師長如何帶來轉變。
喜愛藝術卻不瞭解箇中奧妙?推薦你這本《世界名畫鑑賞入門》,帶你走進101幅世界名畫,從文藝復興到近現代,認識經典畫作背後的故事與創作技法,細細品味藝術之美。文章選取《雅典學院》、《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自由女神領導人民》及《印象‧日出》四幅名畫,深入淺出地介紹其創作背景、藝術特色及意涵。
這篇文章探討宮崎駿電影《霍爾的移動城堡》中關於強大力量的抉擇、以及心靈老化的議題。文章分析霍爾與荒野女巫對強大魔法力量的不同運用,並藉由蘇菲的經歷,闡述心靈狀態如何影響人們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方式,年齡僅僅是個數字,心靈年輕才是最重要的。
2024年個人成長回顧,分享如何提升專注力、改善自律神經失調,以及和囤物症傾向的母親改善相處模式。透過調整生活習慣、改變心態和尋找共同話題,學習看見自己的內心,並在成長的路上持續精進。
本文探討聖經故事「大衛與歌利亞」帶來的啟示,說明弱者不一定弱,強者不一定強,並強調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章並提及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的寫作風格及其他作品。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高齡社會中「下流老人」的議題,透過一個感人的故事和暢銷書籍《下流老人》的內容,點出許多造成老後生活不安穩的因素,並提供四大重點建議:理財規劃、健康管理、社會連結和善用社會福利,呼籲讀者及早規劃,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準備。
從偏差行為看童年創傷與情緒寄生:一個關於小李的故事,探討老師與學生互動中,童年創傷如何影響學生的情緒反應,以及一個理解與愛護的師長如何帶來轉變。
喜愛藝術卻不瞭解箇中奧妙?推薦你這本《世界名畫鑑賞入門》,帶你走進101幅世界名畫,從文藝復興到近現代,認識經典畫作背後的故事與創作技法,細細品味藝術之美。文章選取《雅典學院》、《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自由女神領導人民》及《印象‧日出》四幅名畫,深入淺出地介紹其創作背景、藝術特色及意涵。
這篇文章探討宮崎駿電影《霍爾的移動城堡》中關於強大力量的抉擇、以及心靈老化的議題。文章分析霍爾與荒野女巫對強大魔法力量的不同運用,並藉由蘇菲的經歷,闡述心靈狀態如何影響人們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方式,年齡僅僅是個數字,心靈年輕才是最重要的。
2024年個人成長回顧,分享如何提升專注力、改善自律神經失調,以及和囤物症傾向的母親改善相處模式。透過調整生活習慣、改變心態和尋找共同話題,學習看見自己的內心,並在成長的路上持續精進。
本文探討聖經故事「大衛與歌利亞」帶來的啟示,說明弱者不一定弱,強者不一定強,並強調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章並提及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的寫作風格及其他作品。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高齡社會中「下流老人」的議題,透過一個感人的故事和暢銷書籍《下流老人》的內容,點出許多造成老後生活不安穩的因素,並提供四大重點建議:理財規劃、健康管理、社會連結和善用社會福利,呼籲讀者及早規劃,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準備。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拖延症的根源及影響,並提出了幾點提高專注力的方法。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打破拖延的心理陷阱,改善工作效率和達到更好的生活。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你覺得自己容易有拖延的毛病嗎?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卻經常半途而廢,想要徹底擺脫容易拖延的標籤,你需要來瞭解這些簡單實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平衡,並提供了克服寫作拖延症的方法和找到靈感的技巧。 (5/23寫的 下面有紀錄,前後真的修改了好久🥲 )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我也是拖延症患者嗎?激勵自己、強化動機、建立紀律能夠長久維持生產力嗎?《高效原力》提出了另一個解法,在激勵與紀律失效前後,或許,我們都該嘗試疏通內心。
課程講到幾種行爲心理學的技巧可以來降低拖延症,而此篇介紹遊戲化工作流程來掌控及時行樂猴,相對於理性決策者,及時行樂猴容易在我們大腦中獲勝,畢竟誰不喜歡立即性的滿足跟享樂。利用遊戲化Gamification來滿足及時行樂猴,使用電玩的一些上癮特性來套用到工作流程,一步一步引導大家完成工作。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Thumbnail
本書介紹一些觀念和心理學原理,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決定、利用情緒激發創意和提升心智表現…
Thumbnail
有相當多人雖然有夢想及目標,卻沒有採取任何實現所需的行動,只是期待成果 「我想要說得一口流利英文」,卻沒有在接觸英文。 「我想鍛鍊身體變得更健康」,過了好多年還在找健身房。 「我想要利用興趣創業」,有這種想法卻連查資料都懶惰。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拖延症的根源及影響,並提出了幾點提高專注力的方法。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打破拖延的心理陷阱,改善工作效率和達到更好的生活。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你覺得自己容易有拖延的毛病嗎?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卻經常半途而廢,想要徹底擺脫容易拖延的標籤,你需要來瞭解這些簡單實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平衡,並提供了克服寫作拖延症的方法和找到靈感的技巧。 (5/23寫的 下面有紀錄,前後真的修改了好久🥲 )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我也是拖延症患者嗎?激勵自己、強化動機、建立紀律能夠長久維持生產力嗎?《高效原力》提出了另一個解法,在激勵與紀律失效前後,或許,我們都該嘗試疏通內心。
課程講到幾種行爲心理學的技巧可以來降低拖延症,而此篇介紹遊戲化工作流程來掌控及時行樂猴,相對於理性決策者,及時行樂猴容易在我們大腦中獲勝,畢竟誰不喜歡立即性的滿足跟享樂。利用遊戲化Gamification來滿足及時行樂猴,使用電玩的一些上癮特性來套用到工作流程,一步一步引導大家完成工作。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Thumbnail
本書介紹一些觀念和心理學原理,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決定、利用情緒激發創意和提升心智表現…
Thumbnail
有相當多人雖然有夢想及目標,卻沒有採取任何實現所需的行動,只是期待成果 「我想要說得一口流利英文」,卻沒有在接觸英文。 「我想鍛鍊身體變得更健康」,過了好多年還在找健身房。 「我想要利用興趣創業」,有這種想法卻連查資料都懶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