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但不為了個別的知識獲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閱讀,但不為了個別的知識獲取〉2025-01-19

 

  今年和去年在思考所謂「新年新希望」時,我都把「閱讀」當成一個主要想完成的目標。我並沒有訂定什麼具體的「要讀完幾本書」之類的數字,而是希望盡可能每天都至少花一點時間讀書。

 

  前兩個禮拜有做到,即便一整天下來沒有看書,也會在睡前把近期在看的書拿起來,至少看一個章節再睡。然而,從這禮拜某天停下來之後,一下子便三天連續沒看。忙著做其他事情,睡前也沒想起要讀書。習慣還沒成功養成,需要再加把勁。

 

 

  雖然連續兩年都有這項目標,不過對於為什麼要閱讀,今年的想法已經和去年年初時不太一樣。當時,因為已經每天寫文章一年多,所以不時會感覺到「想說得好像說得差不多了」,一下不知道要寫什麼。那時對於這件事的理解是「要有input才有output」,如果不知道要寫什麼,很可能是因為自己接收的不夠多。就像儲糧吃完了,沒有外出狩獵,就沒有東西可吃。

 

  然而,這段時間,我愈來愈意識到,事情可能和我原來想的完全相反。我們遠遠不是沒有在接收新知,而是我們接收了太多,彷彿整個可以容納思想的空間都已經被占滿,比起「無話可說」,更直接的原因是「已無處安放更多」。

 

 

  《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談及「心靈神遊」的那個段落中,作者引述神經外科教授奈森(Nathan Spreng),提出了一個觀點:「創意是讓已存在的兩件事產生新連結」,而讓自己放空、漫想、不聚焦在任何單一的事情上,是讓這些新連結更有可能產生的方法。

 

  當我們要找出家裡面有價值的東西時,我們需要做的不是盯著購物網站,焦慮地不停瀏覽,而是關掉電腦,挽起袖子整理房間。尤其,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最不缺的就是那些現學現賣的、永遠追逐熱點消息的快速反應。如果真的要「創造」,我們就需要更多「內向性的工作」。

 

 

  因此,雖然我依然認為閱讀在「創作的發生學」中處於一個重要的位置,但重點便不會在我們從閱讀中得到了多少新知;而是,一部完整的、章節架構安排得宜的書籍,其實提供了我們一種精實的切入角度。

 

  譬如前面剛舉的例子,這本書以「專注力缺失」作為一個核心,將現代社會的種種問題串在一起,並尋求一些能夠根本性處理這些問題的解方。如果單拉出其中的任何一個問題,我們都可能不會感到新鮮或意外,譬如說「3C成癮」、「睡眠不足」、「人際交流方式改變」,即便是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幾乎也都已經知道現代社會存在有這些問題。

 

  但是,這部書的「創造性」就在於它找到了這些事物之間的連結,並將之闡明在我們面前。而當我們閱讀這樣的書籍時,除了讀上面的文句、看作者經歷的事情以及他拜訪的學者的研究結論之外,我們也會將書本的內容與我們自己的經歷、我們觀察到的社會現象、我們關注的議題相互連結。

 

  這是閱讀的重要意義。它觸發了一種更加積極的「漫遊」,相比於完全沒有目標的天馬行空,這當然還是有所聚焦,但相較於網路上那種透過關鍵字來直接獲取資訊的方式,閱讀書本更慢、更要求我們一字一句邊想邊看,更能激發我們主動在思想的空間中來回遊歷。






延伸閱讀:

〈《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閱讀筆記(五):你多久沒有讓自己好好放空?〉

〈《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閱讀筆記(三):閱讀能力、注意力與同理能力的缺失〉

〈關於讀實體書,我想要提倡的原因〉

〈對「效率」的虛幻癡迷與便於分心的工具〉

〈屬於你的,這一時代的知識體系〉

〈去沒去過的附近旅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1/19
謝謝您的分享❤️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5會員
868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2025/04/28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2025/04/20
  透過「士兵報導者」(soldier-reporter),官方將一種符合他們立場的視覺與聽覺透過媒體輸送到我們的感官。我們自然地採取了侵略者(殖民者)的觀看視角,去將畫面中的人類看作是被瞄準(被鏡頭、也被槍械瞄準)的敵人、可摧毀的目標。
Thumbnail
2025/04/20
  透過「士兵報導者」(soldier-reporter),官方將一種符合他們立場的視覺與聽覺透過媒體輸送到我們的感官。我們自然地採取了侵略者(殖民者)的觀看視角,去將畫面中的人類看作是被瞄準(被鏡頭、也被槍械瞄準)的敵人、可摧毀的目標。
Thumbnail
2025/04/05
  布魯斯認為,我們對待這些可能的汙染物,應該要像對待藥物一樣嚴格,在它們普遍流通之前,應該經過充分而嚴格的安全測驗。通過之後才能進入市場、以及你我的身體。其次,在確認一種汙染物有害之後,公民社會必須立即團結起來,要求政府明文禁止,將傷害控制到最低。
Thumbnail
2025/04/05
  布魯斯認為,我們對待這些可能的汙染物,應該要像對待藥物一樣嚴格,在它們普遍流通之前,應該經過充分而嚴格的安全測驗。通過之後才能進入市場、以及你我的身體。其次,在確認一種汙染物有害之後,公民社會必須立即團結起來,要求政府明文禁止,將傷害控制到最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與閱讀知識共舞 現代人在一天24小時中,「心靈孤單」占據了七成的時間,翻開各種網路媒體動態,內容不外乎是自我獨立、如何一眼看穿身邊的人及包羅萬象的迷幻心靈小語。在剛開始的時候,當下心情會有些調解,實際上你需要的確是不斷的從各種有幫助的書藉,給予你該如何整理自己的生活、如何處理務實的人際關係、如何往
Thumbnail
與閱讀知識共舞 現代人在一天24小時中,「心靈孤單」占據了七成的時間,翻開各種網路媒體動態,內容不外乎是自我獨立、如何一眼看穿身邊的人及包羅萬象的迷幻心靈小語。在剛開始的時候,當下心情會有些調解,實際上你需要的確是不斷的從各種有幫助的書藉,給予你該如何整理自己的生活、如何處理務實的人際關係、如何往
Thumbnail
我由於開始小說創作而理解到一件事,如果我沒有時間、或被時間追趕,那麼我是沒有太多閒情逸致花時間在文字閱讀上的,包含影音也是如此。 但卓越的作品例外。 【我為何閱讀】 這是個好問題,對所有人來說皆是如此。 我一開始的閱讀在讀幼稚園之前,父母總是會買不少的繪本讓我自由發揮,只不過我通常都是把這些
Thumbnail
我由於開始小說創作而理解到一件事,如果我沒有時間、或被時間追趕,那麼我是沒有太多閒情逸致花時間在文字閱讀上的,包含影音也是如此。 但卓越的作品例外。 【我為何閱讀】 這是個好問題,對所有人來說皆是如此。 我一開始的閱讀在讀幼稚園之前,父母總是會買不少的繪本讓我自由發揮,只不過我通常都是把這些
Thumbnail
在關卡19中,我們來聊聊「閱讀」這件事。 我通常會在創作(產出/Output)與創作中間穿插閱讀或電影(輸入/Input),由於我沒辦法一直產出,也沒辦法一直輸入,於是這兩件事常常是相互交錯。 閱讀的載體可以是圖書館借來的書,也可以是iPad(Hyread)的電子書,因此,我在哪裡創作就可能在哪裡看
Thumbnail
在關卡19中,我們來聊聊「閱讀」這件事。 我通常會在創作(產出/Output)與創作中間穿插閱讀或電影(輸入/Input),由於我沒辦法一直產出,也沒辦法一直輸入,於是這兩件事常常是相互交錯。 閱讀的載體可以是圖書館借來的書,也可以是iPad(Hyread)的電子書,因此,我在哪裡創作就可能在哪裡看
Thumbnail
越來越少人閱讀書藉,但並不代表人們不再喜愛文字,只是大家改變了閱讀的方法,更喜歡閱讀網絡文章。 閱讀網絡上的文章,也是一樣在讀文字,但其性質和作用是否就一樣呢?是否將來就可以取代書本的地位呢?
Thumbnail
越來越少人閱讀書藉,但並不代表人們不再喜愛文字,只是大家改變了閱讀的方法,更喜歡閱讀網絡文章。 閱讀網絡上的文章,也是一樣在讀文字,但其性質和作用是否就一樣呢?是否將來就可以取代書本的地位呢?
Thumbnail
今年曾經給自己訂了一些目標, 其中一項是,閱讀。 自從踏入社會工作後, 真的甚少再拿起書本閱讀, 可能花花世界太大,讓我沈迷了⋯⋯ 可能工作太多了,讓我疲倦了⋯⋯ 可能一直都是忘了, 所以才不斷找藉口說沒辦法去看書。
Thumbnail
今年曾經給自己訂了一些目標, 其中一項是,閱讀。 自從踏入社會工作後, 真的甚少再拿起書本閱讀, 可能花花世界太大,讓我沈迷了⋯⋯ 可能工作太多了,讓我疲倦了⋯⋯ 可能一直都是忘了, 所以才不斷找藉口說沒辦法去看書。
Thumbnail
如果閱讀和寫字都是我們放不下的,何不一起讓它們變得更好!
Thumbnail
如果閱讀和寫字都是我們放不下的,何不一起讓它們變得更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