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不苦又無子的黃瓜是怎麼來的?解密黃瓜改良的分子機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黃瓜。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黃瓜。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原產於印度的黃瓜(Cucumis sativus)也稱為胡瓜,是餐桌上常見的蔬菜之一。據說是張騫把它帶回中國,本來稱為胡瓜,後來被改名為黃瓜。至於黃瓜為什麼改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是因為隋煬帝忌諱胡人改名,另一種則世說後趙皇帝石勒因為自己是胡人,所以把所有「胡」相關的東西都改名,所以胡瓜就成了黃瓜。黃瓜在台灣也叫做刺瓜,這是因為果實上有刺突起的緣故。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590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植物)研究新發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75會員
921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原產於印度的黃瓜是餐桌上常見的蔬菜之一。 野生的瓜類因為會產生葫蘆素所以會苦,但是黃瓜卻不苦!而且黃瓜還有無子的品系。 到底黃瓜是怎麼變得無子又不苦呢?最近的研究,有了非常有意思的發現..一切竟然都與「一個」基因有關!
Thumbnail
原產於印度的黃瓜是餐桌上常見的蔬菜之一。 野生的瓜類因為會產生葫蘆素所以會苦,但是黃瓜卻不苦!而且黃瓜還有無子的品系。 到底黃瓜是怎麼變得無子又不苦呢?最近的研究,有了非常有意思的發現..一切竟然都與「一個」基因有關!
Thumbnail
艾草之家生產的艾草南瓜子,營養豐富,採用古早煮南瓜子的手法,不添加任何色素,外層包著的就是艾草鮮蔬粉,100%艾草粉製成。南瓜子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零食,對健康有多種益處,同時還介紹了艾草的健康益處和產期說明。
Thumbnail
艾草之家生產的艾草南瓜子,營養豐富,採用古早煮南瓜子的手法,不添加任何色素,外層包著的就是艾草鮮蔬粉,100%艾草粉製成。南瓜子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零食,對健康有多種益處,同時還介紹了艾草的健康益處和產期說明。
Thumbnail
苦瓜總是名列最討厭的食物之一😨 儘管它的味道不被大眾接受🤢 但它的營養價值可不能忽視 夏天常用它來消暑退火又能增進食慾🌬 相當多的好處是日常重要的蔬菜🥗 苦瓜又名涼瓜、半生瓜,是葫蘆科的熱帶和亞熱帶藤本植物,原產於非洲,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多為細長紡錘型,主要的產季是夏、秋兩季,
Thumbnail
苦瓜總是名列最討厭的食物之一😨 儘管它的味道不被大眾接受🤢 但它的營養價值可不能忽視 夏天常用它來消暑退火又能增進食慾🌬 相當多的好處是日常重要的蔬菜🥗 苦瓜又名涼瓜、半生瓜,是葫蘆科的熱帶和亞熱帶藤本植物,原產於非洲,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多為細長紡錘型,主要的產季是夏、秋兩季,
Thumbnail
地瓜葉,從古至今,一直是人類生活中的至寶,也是很重要的經濟作物。
Thumbnail
地瓜葉,從古至今,一直是人類生活中的至寶,也是很重要的經濟作物。
Thumbnail
極簡的「南瓜料理」         還記得我們介紹過一道餐館的經典美味:「粉蒸南瓜排骨」嗎? —-  今天,再來引薦一道 “極簡” 的南瓜蔬食料理。美味可口、易烹煮、無油煙、素食可食 ...... 之外,品嚐過的人都讚不絕口~ ➤ 食材只有兩味 ......
Thumbnail
極簡的「南瓜料理」         還記得我們介紹過一道餐館的經典美味:「粉蒸南瓜排骨」嗎? —-  今天,再來引薦一道 “極簡” 的南瓜蔬食料理。美味可口、易烹煮、無油煙、素食可食 ...... 之外,品嚐過的人都讚不絕口~ ➤ 食材只有兩味 ......
Thumbnail
昨夜,晚餐是南瓜素排清湯麵。愛人先把南瓜切絲與芹菜切細後混入麵糊炸,用香菇與紅蘿蔔熬個清湯,下個麵條,一周工作日的結尾,用一碗簡單樸實的料理,謝謝自己。
Thumbnail
昨夜,晚餐是南瓜素排清湯麵。愛人先把南瓜切絲與芹菜切細後混入麵糊炸,用香菇與紅蘿蔔熬個清湯,下個麵條,一周工作日的結尾,用一碗簡單樸實的料理,謝謝自己。
Thumbnail
等我開始自己下廚後,我才在我的煮食裡去變動食材調味、作法,找到自己可以且喜歡的方式,才發現:「媽啊!妳幹嘛那樣煮,這樣煮很好吃啊!」但你真心問我「怎麼煮」是好吃的?我會說:「食物它們本身都是好吃的。」越是當季的口感越好!「味道」可能是大多數人自以為「我不喜歡」的原因,但很多時候可以試著去找到「口感」
Thumbnail
等我開始自己下廚後,我才在我的煮食裡去變動食材調味、作法,找到自己可以且喜歡的方式,才發現:「媽啊!妳幹嘛那樣煮,這樣煮很好吃啊!」但你真心問我「怎麼煮」是好吃的?我會說:「食物它們本身都是好吃的。」越是當季的口感越好!「味道」可能是大多數人自以為「我不喜歡」的原因,但很多時候可以試著去找到「口感」
Thumbnail
今天一大早就去買『茄子』,其實這是我們家從不會出現的菜,就好像『苦瓜』一樣,現在資訊發達,很多人在網路上po料理的影片,讓我發現『沒有不好吃的菜、只有不會料理的人』,所以那天看了「苦瓜+蘋果」就動手做了,沒想到出其的好吃,更讓我了解真的「沒有不好吃的菜」,人要改變自已很難,飲食習慣也是這樣,我雖然一
Thumbnail
今天一大早就去買『茄子』,其實這是我們家從不會出現的菜,就好像『苦瓜』一樣,現在資訊發達,很多人在網路上po料理的影片,讓我發現『沒有不好吃的菜、只有不會料理的人』,所以那天看了「苦瓜+蘋果」就動手做了,沒想到出其的好吃,更讓我了解真的「沒有不好吃的菜」,人要改變自已很難,飲食習慣也是這樣,我雖然一
Thumbnail
第一次吃櫛瓜是妹妹自種相送的,產量不多,各家分配二到三條,交代清炒就很好吃。仔細洗好切片,鍋內入一點點油,就很翠綠亮眼,加上切面的淡黃,色澤上十分好看,佐以微量的鹽,搭配本身的清甜,一筷子入口,就再也停不下來。
Thumbnail
第一次吃櫛瓜是妹妹自種相送的,產量不多,各家分配二到三條,交代清炒就很好吃。仔細洗好切片,鍋內入一點點油,就很翠綠亮眼,加上切面的淡黃,色澤上十分好看,佐以微量的鹽,搭配本身的清甜,一筷子入口,就再也停不下來。
Thumbnail
搬來台東的第二年秋天,開始學習種菜,只要想吃的菜,都想試試。有照相留下記錄的如下:牛皮菜:這是營養價值很高的菜,但過去被台灣人視為餵豬的菜。這菜的味道有點特別,不是每個人都愛吃,而且本身就帶有鹹味,炒來吃根本不必加鹽。毛毛蟲也愛吃這菜。
Thumbnail
搬來台東的第二年秋天,開始學習種菜,只要想吃的菜,都想試試。有照相留下記錄的如下:牛皮菜:這是營養價值很高的菜,但過去被台灣人視為餵豬的菜。這菜的味道有點特別,不是每個人都愛吃,而且本身就帶有鹹味,炒來吃根本不必加鹽。毛毛蟲也愛吃這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