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有認證的日常默哀儀式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寫日記的一個好處,就是能藉由清楚意識到自己的改變,那些不停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改變,而感到劫後餘生的安心撫慰。從日記裡可以找到證據:我們確實曾在那些今天看起來無法忍受的情況下,孜孜矻矻、俯仰一世,並記下觀察感悟。
〈卡夫卡,《日記》1911年12月23日〉

今天又開啟了一本新的紙本日記寫作。陸陸續續也寫了十多冊不同厚薄的日記本了吧?詩人洛夫曾經豪邁又悲愴地宣告:「寫詩即是對這殘酷的命運的一種報復手段。」而曾宣稱自己「最擅長的,就是一蹶不振」的「絕望教主」卡夫卡則說,自己「以寫作作為禱告的形式」,而且他所有的書寫都「無異於魯賓遜插在荒島最高點上的那面旗子。」

raw-image


那麼我呢?

我的日常隨筆日誌寫作,大概只能說是:對我周遭生存環境之無趣與頹敗的一種默哀儀式吧?還談不上報復或抗議吶喊什麼的…

應該是說,整個我所曾經激奮追求擁抱的價值,在此時此刻被完全掏空,而變成輕浮虛矯;或是被荒謬反轉,「越界」成為對凡事漠然的徹底不以為意或無謂 (total indifferent cynicism)。

無謂的是,我與之同步成長的青年世代,對台灣民主政治發展的情感挹注,尤其是當年大學校園中,激情關注政治社會議題的風潮,現在已是一片寂然廢墟。不但校園早已不見叱吒風雲的豪傑之士,政治文化場域也不再有可驚天地泣鬼神的熱血檄文寫手。

無謂的是,我與之一起熾熱成長的台灣流行樂壇之種種,以及國際樂壇之種種,包括電影在內… 那整個世代的飛揚情緒已闇然消逝,而且近身之處,沒有人能與我一起回憶憑弔。

無謂的是,身邊可以說得上話的人們,從他們身上也感受不到對生活的熱情與品味,言談只剩吃喝拉撒、旅遊玩樂;他們的「啃老」子女們,則更是庸俗粗陋,毫無理想憧憬或熱切的生活激情 (相較於我在他們這年紀時的一無所有,卻高亢激昂)

更無謂的是...

如今大學教育工作環境之種種。現今教育界與教學場景內的倫理次序顛倒、失序的荒謬情況完全出乎我的想像與防範。這和1990年代中期,我剛返來大學工作時,學院門牆內外串聯,號角齊鳴的景況,兩相對照,真是鬼哭神號、日月無光的改變哪! 

我站在通往辦公室的狹長走廊上,
每天早上被絕望侵襲。
若是比我強悍頑固的人,
恐怕早就歡歡喜喜去自殺了吧。
~ 卡夫卡,《給菲莉絲的信》〉~

是以為記。
卡夫卡如是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latero的沙龍
9會員
70內容數
孤獨是一種內心深度的標誌。它標示著一般社交的膚淺言談無法窺見的深沉內斂;而這是值得自己慶幸之事。我們孤獨地走進了悠遠流長的傳統,卻喜出望外,發現眾多志同道合的孤獨者與我為伴。
Plater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每當要與學生交流彼此生活中的、以及藝術欣賞時的風格品味,我都感到無比挫敗。 學生們不但無法表達自己對各種事物的品味觀察,而且完全不知道如何理解與感受「風格」的存在。
Thumbnail
2025/04/25
每當要與學生交流彼此生活中的、以及藝術欣賞時的風格品味,我都感到無比挫敗。 學生們不但無法表達自己對各種事物的品味觀察,而且完全不知道如何理解與感受「風格」的存在。
Thumbnail
2025/04/03
讓這些濃烈的唯美色彩改變你的家居空間?衣著裝飾?舉止儀態?攝像拍照?…以及在城市夜晚遊走的節奏感?傷心難過時的明暗感?每天心情起落浮沉的色彩感?與人交往的構圖感? 懷想自己成長歲月時的音樂感? 驚覺自己有所蛻變成熟時的「蒙太奇」驚悚感… 這,才是選修一門電影課該學會的事 ~
Thumbnail
2025/04/03
讓這些濃烈的唯美色彩改變你的家居空間?衣著裝飾?舉止儀態?攝像拍照?…以及在城市夜晚遊走的節奏感?傷心難過時的明暗感?每天心情起落浮沉的色彩感?與人交往的構圖感? 懷想自己成長歲月時的音樂感? 驚覺自己有所蛻變成熟時的「蒙太奇」驚悚感… 這,才是選修一門電影課該學會的事 ~
Thumbnail
2025/03/28
每次讓同學們觀賞完《去年在馬倫巴》以及《夢醒人生》,我都會安慰他們說:各位已看過了全世界最「難看」的電影,打過疫苗了。以後所有的影片一定會更「好看」啦!接著,我向學生們轉述了Hoffmann 的咖啡品味哲學觀....
Thumbnail
2025/03/28
每次讓同學們觀賞完《去年在馬倫巴》以及《夢醒人生》,我都會安慰他們說:各位已看過了全世界最「難看」的電影,打過疫苗了。以後所有的影片一定會更「好看」啦!接著,我向學生們轉述了Hoffmann 的咖啡品味哲學觀....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