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框架」視為「有用的虛構」,換個角度思考吧!

YC-avatar-img
發佈於長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工作的關係,最近讀了不少產品管理的書,其中 Matt LeMay 寫的《產品管理最佳實務 Product Management in Practice》這本書,帶給我許多啟發,今天想記錄的學習是:「框架的價值」。


在面對模糊挑戰的時候,大多數人(包含我自己)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先尋求最佳實務。於是,我們試著去向專家尋求解方、在書裡找答案,期待在一個固定的模式或工具之中,能夠為自己或團隊解決問題,脫離困境。


在商業上,就充斥了不同的「最佳實務」,光是以新創方法論為例, Design Thinking、Lean Startup、Lean Canvas、Agile、Scrum、Sprint 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方法論,在目標管理上也有 OKR、OGSM 等等成熟且已被驗證有效的工具與策略。



這些最佳實務有擁護者、自然也有質疑者。


擁護者學習理論、練習工具,將工具結合實務,試圖將成功經驗複製回自己的組織。


質疑者則認為,實務上根本不可能完全照這個框架進行,他們可能會問:「產品經理上一次實際使用 Lean Canvas 構想商業模式是什麼時候?」甚至用這種「防禦心態」來全盤否定這些「框架」的價值。


但是,這些框架真的沒有價值嗎?


有些產品經理雖然不曾從零到一使用 Lean Canvas 來構思商業模型,但他透過這個模板,創造了與利害關係人之間的有效溝通,提升了團隊協作的效率。也有些產品經理沒有複製 MVP(最小可行性產品)的最佳實務,但透過這個共通語言,他促成了團隊對於功能取捨的討論,這些價值似乎都存在,但似乎都被低估了。


作者 Matt LeMay 引用了一個虛構主義哲學的觀點,他把這些產品管理的框架視為「有用的虛構(Useful Fiction)」,我很喜歡這個論述,這個有用的虛構是指:

「看似描述世界的陳述不應被理解為真實,而應理解為『使人相信』,假裝將某事當作真實。」

若回到這些產品的方法論,我們不應把這些框架是為「真實」,而是把它理解為「使人相信」的手段,而這件事本身就已經有價值。


我自己的理解是,這世上本就沒有「真理」,這些看似經過驗證的方法論,都只是在特定情境下的成功方程式,與其爭論哪個方法是絕對正確的,不如擁抱這些方法都是「能使人相信這件事情有價值」的陳述,進而思考:

  1. 「我的團隊在這個時刻的問題是什麼?」
  2. 「這個有用的虛構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發或幫助?」


這個思維的轉換,也讓我得以換上新的視角,去重新看待這些所謂「成功」的產品方法論,這些轉變是:

  1. 我不需要完全複製這些方法
  2. 我不需要把心力放在驗證對錯與說服團隊
  3. 我可以先把目光放在團隊現在的需求
  4. 我可以把方法視為工具,讓團隊得以拆解及取用


YC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書山有路
25會員
18內容數
閱讀像走進大山,這裡不寫整本書的書評,而是捕捉那些在書中偶遇的啟發,寫給自己,也寫給還沒入山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因為工作的關係,最近讀了不少產品管理的書,其中 Matt LeMay 寫的《產品管理最佳實務 Product Management in Practice》這本書,帶給我許多啟發,今天想記錄的學習是:「框架的價值」。
Thumbnail
因為工作的關係,最近讀了不少產品管理的書,其中 Matt LeMay 寫的《產品管理最佳實務 Product Management in Practice》這本書,帶給我許多啟發,今天想記錄的學習是:「框架的價值」。
Thumbnail
幾年前,買下這本書是得知認識的朋友寫了推薦序,也聽到其他朋友提到作者 Marty Cagan 是科技業大佬,所以頂著支持朋友和好奇的心態買了,然而當初由於太忙,所以沒看完。如今的閱讀心得,則是喜歡和不喜歡參半...
Thumbnail
幾年前,買下這本書是得知認識的朋友寫了推薦序,也聽到其他朋友提到作者 Marty Cagan 是科技業大佬,所以頂著支持朋友和好奇的心態買了,然而當初由於太忙,所以沒看完。如今的閱讀心得,則是喜歡和不喜歡參半...
Thumbnail
想做產品都要具備產品思維,但要如何培養?這篇想分享產品思維的概念,以及可以透過哪些行為來進行日常累積。
Thumbnail
想做產品都要具備產品思維,但要如何培養?這篇想分享產品思維的概念,以及可以透過哪些行為來進行日常累積。
Thumbnail
由於想回顧這本第一次買的產品管理書籍(印象中是),因此快速瀏覽這本書後,我覺察到曾被自己認為是經典好書的書,似乎已不全然是本好書,內容與現況的連結,似乎與當今現況產生一些脫節。 就我看來,這本書十分像 NPDP 、PBA 和 PMP 的混合版,單獨閱讀各章節,章章是經典,不僅各章節邀請到當時業界大咖
Thumbnail
由於想回顧這本第一次買的產品管理書籍(印象中是),因此快速瀏覽這本書後,我覺察到曾被自己認為是經典好書的書,似乎已不全然是本好書,內容與現況的連結,似乎與當今現況產生一些脫節。 就我看來,這本書十分像 NPDP 、PBA 和 PMP 的混合版,單獨閱讀各章節,章章是經典,不僅各章節邀請到當時業界大咖
Thumbnail
產品經理需要的技能非常多樣且複雜。跨團隊合作、產品定義、溝通、利害關係人管理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產品的核心思想。
Thumbnail
產品經理需要的技能非常多樣且複雜。跨團隊合作、產品定義、溝通、利害關係人管理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產品的核心思想。
Thumbnail
這系列是前陣子讀得比較密集的書系,解封之後書順利到手,除了這本之外還有一本福哥的書,然後應該就會休息一陣子,沉澱一下從中間得到的訊息,並且印證。 先說說這本書的優點。如果一個實踐智慧要經過整理變成一個知識系統的話,個人認為作者做了一個不錯的示範。不管是分析的架構或邏輯,條理清楚,也搭配了相應的例子,
Thumbnail
這系列是前陣子讀得比較密集的書系,解封之後書順利到手,除了這本之外還有一本福哥的書,然後應該就會休息一陣子,沉澱一下從中間得到的訊息,並且印證。 先說說這本書的優點。如果一個實踐智慧要經過整理變成一個知識系統的話,個人認為作者做了一個不錯的示範。不管是分析的架構或邏輯,條理清楚,也搭配了相應的例子,
Thumbnail
如果你很嚮往成為產品經理、不妨參考矽谷阿雅的產品經理實戰課程 一張圖表說完我的觀點 課後感想 由淺入深:過往有一些初淺的PM經驗,一開始在聽這堂課的前30%部分時,會覺得講述的內容有點淺薄,但到了中期課程時,發現單堂課程的知識含量非常的大,而且可以從相關說明中了解,如果不是真正有實地做過
Thumbnail
如果你很嚮往成為產品經理、不妨參考矽谷阿雅的產品經理實戰課程 一張圖表說完我的觀點 課後感想 由淺入深:過往有一些初淺的PM經驗,一開始在聽這堂課的前30%部分時,會覺得講述的內容有點淺薄,但到了中期課程時,發現單堂課程的知識含量非常的大,而且可以從相關說明中了解,如果不是真正有實地做過
Thumbnail
滿坑滿谷管理書 走進書店,滿坑滿谷的管理書籍映入眼簾 -名人心法、商戰策略,不一而足。電子信箱中也塞滿了各類好書的折扣訊息。 管理書籍的市場性,沒人會去挑戰它。 但心裏卻常思索,這麼多的書籍,這麼多的千古智慧 ,到底要如何才能有效的擷取為自己所用?那一道出書人與我之間的鴻溝該如何才能彌平?
Thumbnail
滿坑滿谷管理書 走進書店,滿坑滿谷的管理書籍映入眼簾 -名人心法、商戰策略,不一而足。電子信箱中也塞滿了各類好書的折扣訊息。 管理書籍的市場性,沒人會去挑戰它。 但心裏卻常思索,這麼多的書籍,這麼多的千古智慧 ,到底要如何才能有效的擷取為自己所用?那一道出書人與我之間的鴻溝該如何才能彌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