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離職潮來襲!主管如何與員工對話,提升留才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農曆新年過後,許多員工開始重新評估自己的職業生涯,思考是否要換個環境、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身為主管,如何提前察覺團隊的離職情緒,並有效因應,成為企業留才關鍵。

愛蜜莉認為,與其被動等待人才流失,不如積極引導部屬深入思考:「我真正想要的理想工作是什麼?」這不僅能降低人才流動率,還能讓員工在現有崗位上找到更大的動力與價值感。

然而,許多主管並不擅長這類職涯對話。為了提供有效的方法,本次特邀人資專家Lisa與心理諮商師Kevin,共同探討如何透過對話技巧,幫助員工釐清職涯方向,提升投入感。

1. 鼓勵「職涯探索對話」,找出內心真正的渴望

許多員工對職業生涯的迷惘,往往源於對自身需求的不夠了解,而非對現職感到不滿。此時,主管可透過觀察與提問,引導員工找出內心真正的渴望。

場景對話

主管A:「最近發現你有點心不在焉,是不是有什麼事情讓你煩惱?」

員工B:「其實我在考慮換個環境,覺得工作有點停滯。」

主管A:「我理解你的感受,那你對未來有什麼期待?理想的工作是什麼?」

員工B:「我不確定……覺得好像沒什麼熱情了,工作每天都一樣。」

主管A:「或許我們可以聊聊,你最享受工作的哪個部分?有沒有哪件事讓你特別有成就感?」

專家解析

🔹 人資專家Lisa:「這樣的開放性提問,有助於員工更深刻地思考自己的需求。很多時候,員工想離職不是因為薪水太低,而是因為沒有清楚的成長方向。主管可以利用對話,引導員工找到自己的內在動機。」

🔹 心理諮商師Kevin:「主管應避免帶有批判性的語氣,例如『你是不是要離職?』這類問題容易讓員工防備。相反地,以關心的角度出發,幫助員工探索內心真正的需求,才能有效建立信任。」

主管可以透過「職涯探索對話」,幫助部屬釐清以下幾個問題:

  • 你最享受工作的哪個部分?
  • 你理想的工作環境與文化是什麼?
  • 未來三到五年內,你希望自己成長在哪些方面?

這類對話不是績效面談,而是一次讓員工安心談論未來可能性的機會。透過開放性的討論,許多人會發現,他們追求的並不只是薪資與職位,而是更有意義的工作內容、成長機會,或是更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 行動建議

  • 每季安排一次「職涯探索會談」,幫助員工整理想法,給予適當的指引。
  • 透過內部輪調或專案機會,讓員工嘗試不同領域的工作,探索新的可能性。

2. 協助員工找到「內在動機」,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

心理學家愛德華·迪西(Edward Deci)與理查德·萊恩(Richard Ryan)提出「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強調人們的內在動機來自於三個核心需求:

  • 自主性(Autonomy):是否能掌控自己的工作方式?
  • 勝任感(Competence):是否能在工作中持續成長?
  • 關聯性(Relatedness):是否感受到與團隊的連結?

場景對話

員工C:「主管,我覺得現在的工作很無聊,每天都在處理相同的問題。」

主管A:「我理解,這種感覺確實會讓人喪失動力。不過,換個角度來看,你覺得這份工作中,哪些部分對你來說還是有挑戰性的?」

員工C:「其實我喜歡解決客戶的疑難雜症,但現在的工作流程太固定,沒什麼新鮮感。」

主管A:「這點很有意思,也許我們可以讓你參與新的專案,或是安排一些跨部門的合作機會,讓你有機會發揮你的問題解決能力。」

專家解析

🔹 人資專家Lisa:「主管應該幫助員工連結他們的工作與公司的大目標。例如,告訴員工他們的努力如何影響客戶,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價值,這樣才能讓工作更有意義。」

🔹 心理諮商師Kevin:「主管可以利用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強化員工的自主性(讓員工有選擇權)、勝任感(提供挑戰與學習機會)與關聯性(讓員工感受到團隊的支持)。這三個元素能有效提升員工的內在動機。」

主管可以透過調整工作內容、賦予更大的自主權、提供學習資源等方式,激發員工的內在驅動力。例如讓員工參與決策,養成全局觀、導入培訓制度,強化團隊凝聚力等。

💡 行動建議

  • 讓員工參與專案決策,提升Ownership及全局觀。
  • 提供專業培訓與導師制度,讓員工感受到能力成長的滿足感。



3. 讓「工作的意義」變得更清晰,提升員工投入感

人們願意為「有價值」的事情付出更多努力,但許多員工之所以提不起勁,往往是因為他們不確定自己每天的工作對公司、客戶,甚至社會有什麼影響。

場景對話

員工D:「主管,我每天處理這些報表,真的覺得沒什麼價值。」

主管A:「我理解你的感受,但其實你的報表分析對我們的決策影響很大。你知道嗎?上個月我們就是根據你的數據,調整了行銷策略,結果業績成長了15%。」

員工D:「真的嗎?我都沒聽說!」

主管A:「是的!其實你可以和行銷團隊多交流,了解他們如何運用你的分析。或許你會發現,這份工作比你想像中更有價值。」

專家解析

🔹 人資專家Lisa:「當員工感受到自己的貢獻被看見,他們的投入感就會提升。因此,主管應該定期分享員工的影響力,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工作有意義。」

🔹 心理諮商師Kevin:「許多員工不是討厭工作,而是覺得工作沒有價值。主管的任務,就是幫助員工看到他們的努力如何影響更大的格局,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成就感。」

主管應該幫助團隊建立「意義感」,讓員工明白自己的貢獻。例如:

  • 連結公司的大目標:明確告訴員工,他們的工作如何影響公司的發展。
  • 分享客戶回饋:定期向團隊展示客戶因為他們的努力而獲得的價值。
  • 讓員工參與更大格局的決策,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團隊的一部分,而不只是機器裡的小螺絲釘。

💡 行動建議

  • 每月舉辦「價值故事分享會」,邀請客戶或同事分享如何受益於團隊的工作。
  • 讓員工參與跨部門合作,擴大視野,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

4. 提供「彈性與選擇權」,讓員工更有掌控感

現代職場的員工愈來愈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如果一個職場沒有彈性、員工缺乏選擇權,他們會更容易對現狀感到不滿,進而萌生離職念頭。

場景對話

員工E:「主管,我最近覺得每天的工作都一成不變,做什麼、怎麼做好像都已經被決定好了,我沒有發揮的空間……其實,我已經開始考慮其他機會了。」

主管A:「我很重視你的感受,你覺得是哪方面讓你感到受限?我們可以一起找找改善的方法。」

員工E:「舉例來說,工作排程很固定,每天要完成的任務和步驟都被規範得很細,讓我覺得沒什麼發揮空間。我其實很想試試不同的做法,看看能不能提升效率。」

主管A:「你的想法很有價值!我並不是希望用死板的規則限制你,而是想確保工作順利進行。如果讓你自行規劃工作步驟,或挑選自己想優先處理的專案,你覺得如何?」

員工E:「這樣感覺好多了!如果能有選擇權,我會更有動力投入工作。」

主管A:「很好,那我們可以試試這樣的調整,並在一個月後回顧成效。你有沒有其他想法,能讓你的工作更有掌控感?」

員工E:「如果有機會參與跨部門的專案,或學習新的技能,應該會更有成就感!」

主管A:「這是個好主意!我來幫你安排合適的專案機會,讓你的工作內容更多元。」

專家解析

🔹 人資專家Lisa:「賦予員工決定如何做的空間:避免過度干涉工作流程,讓員工自行決定執行方式,提升責任感與投入度,另外基於職涯發展自主性,讓員工參與不同類型的專案、培訓或輪調,提升技能的同時,也增加他們對公司的歸屬感。」

🔹 心理諮商師Kevin:「『工作要有意義』不只是薪資高低的問題,更關鍵的是員工是否感受到自己能影響結果,如果員工長期覺得『不管怎麼做,結果都一樣』,他們的動力就會下降,甚至選擇離開。」

主管可以思考如何在現有框架內,給予員工更多彈性,例如彈性工時、遠距辦公、依興趣選擇專案,而非完全由主管指派等。研究顯示,當員工覺得自己有選擇權時,他們的工作滿意度與忠誠度會大幅提升,若在可能的範圍內,讓員工有更多自主權,能有效減少離職意願。

💡 行動建議

  • 試行「彈性工作時間」,根據員工需求調整上班模式。
  • 每半年提供學習補助,讓員工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或認證考試。

讓離職潮變成「職涯升級」的契機

年後的離職潮,對企業來說可能是挑戰,但也可能是重新激勵團隊、強化組織文化的機會。主管應與員工站在同一陣線,幫助他們找出真正想要的職業發展方向,讓人才不只是留下,而是願意投入、發揮影響力。

當升官加薪不再是唯一的留才手段,企業該思考如何創造一個讓員工「不想離開」、甚至「願意留下來發揮影響力」的環境,進而打造更具凝聚力的團隊,共同邁向成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蜜莉的人生演算法
48會員
85內容數
嗨!我是愛蜜莉 Emilie,15年業界實戰經驗,10年管理職,任職於科技業、資訊業及外商,客戶群有電信、科技、零售、網路、FMCG、公部門等。演講、課程、講座、工作坊,商務洽詢請聯繫:switch.life.studio@gmail.com
2025/04/10
前幾天,一位職場朋友問我:​我主管為什麼派新同仁出國出差,卻不是我?我都做了一年多,年初才剛參加國外大展回來,雖然績效不算很突出,但我一直很認真、很努力,也一直希望主管能看到我啊…我知道,那不是嫉妒,也不是抱怨,而是一種微微酸酸的失落感。​
Thumbnail
2025/04/10
前幾天,一位職場朋友問我:​我主管為什麼派新同仁出國出差,卻不是我?我都做了一年多,年初才剛參加國外大展回來,雖然績效不算很突出,但我一直很認真、很努力,也一直希望主管能看到我啊…我知道,那不是嫉妒,也不是抱怨,而是一種微微酸酸的失落感。​
Thumbnail
2025/04/09
​「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你太快想把問題解決了。」我一開始就依照習慣,準備好提案架構、邏輯推演、資源評估……腦袋全速運轉地想著「怎麼解題」。​但當我真正把重心放到聆聽,讓自己慢下來、讓對話多一點空白,我才發現:我們其實還沒搞清楚,他真正的困難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4/09
​「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你太快想把問題解決了。」我一開始就依照習慣,準備好提案架構、邏輯推演、資源評估……腦袋全速運轉地想著「怎麼解題」。​但當我真正把重心放到聆聽,讓自己慢下來、讓對話多一點空白,我才發現:我們其實還沒搞清楚,他真正的困難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3/12
你是不是也覺得職場像「心理戰」?有沒有遇過情緒化同事一言不合就爆炸,或是默默在背後搞小動作的「職場暗黑高手」?這些衝突為什麼這麼傷人?其實都是心理問題在作怪!我想與你分享如何用簡單、實際的語言,解析同事間衝突的內心小劇場,更重要的是告訴你怎麼處理、保護自己。
Thumbnail
2025/03/12
你是不是也覺得職場像「心理戰」?有沒有遇過情緒化同事一言不合就爆炸,或是默默在背後搞小動作的「職場暗黑高手」?這些衝突為什麼這麼傷人?其實都是心理問題在作怪!我想與你分享如何用簡單、實際的語言,解析同事間衝突的內心小劇場,更重要的是告訴你怎麼處理、保護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我們都希望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一個能夠引領我們前進的指南針,這就是目標的力量
Thumbnail
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我們都希望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一個能夠引領我們前進的指南針,這就是目標的力量
Thumbnail
剛出社會的3到5年,是你在職場的「探索期」,在這段時間,你會尋求認同的對象,也會需要從他人身上獲得認同,這個過程會決定你覺得自己在哪些領域擁有優勢,以及自己適合在怎麼樣的環境工作,在「職場探索期」這個階段,你需要擁有與上位者或權威者相處或合作的能力。
Thumbnail
剛出社會的3到5年,是你在職場的「探索期」,在這段時間,你會尋求認同的對象,也會需要從他人身上獲得認同,這個過程會決定你覺得自己在哪些領域擁有優勢,以及自己適合在怎麼樣的環境工作,在「職場探索期」這個階段,你需要擁有與上位者或權威者相處或合作的能力。
Thumbnail
在職場上,有沒有遇過對於目前工作就是沒動力,開始感到倦態、做事總是提不起勁的情況?這其實是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思考陷阱,所以我們第一步要練習的是掌控自己的思維,跳脫平時慣性思考,用正向提問〔5個為什麼〕的方式,來當自己的職涯教練,帶領自己持續進步。
Thumbnail
在職場上,有沒有遇過對於目前工作就是沒動力,開始感到倦態、做事總是提不起勁的情況?這其實是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思考陷阱,所以我們第一步要練習的是掌控自己的思維,跳脫平時慣性思考,用正向提問〔5個為什麼〕的方式,來當自己的職涯教練,帶領自己持續進步。
Thumbnail
我去提離職那天,被問了好多問題,「留停還有半年的時間,為什麼要這麼急著做決定?」、「只是跟主管不合,為什麼要離開呢?」 但當我藉由身體發出警訊這機會停下來思考,到底這份工作對我來說的意義是什麼?我發現公職只剩下滿足我的經濟安全感,其餘的需要比如成就感、貢獻感、甚至身為一個人最基本的價值感都無法滿足。
Thumbnail
我去提離職那天,被問了好多問題,「留停還有半年的時間,為什麼要這麼急著做決定?」、「只是跟主管不合,為什麼要離開呢?」 但當我藉由身體發出警訊這機會停下來思考,到底這份工作對我來說的意義是什麼?我發現公職只剩下滿足我的經濟安全感,其餘的需要比如成就感、貢獻感、甚至身為一個人最基本的價值感都無法滿足。
Thumbnail
越是接近年關,你的離職是否也隨之蠢蠢欲動了呢? 根據統計,農曆春節後是離職高峰期,許多有職場異動念頭的人,都會等領完年終獎金後再遞出辭呈。 現在的職場生態已不是過去一家企業就能從一而終的狀態,離職是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事。無論你對現況滿足與否,比起何時該離職、該不該離職,更要做好的,是隨時都可以離職的
Thumbnail
越是接近年關,你的離職是否也隨之蠢蠢欲動了呢? 根據統計,農曆春節後是離職高峰期,許多有職場異動念頭的人,都會等領完年終獎金後再遞出辭呈。 現在的職場生態已不是過去一家企業就能從一而終的狀態,離職是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事。無論你對現況滿足與否,比起何時該離職、該不該離職,更要做好的,是隨時都可以離職的
Thumbnail
工作是為了獲得幸福。如何從離職的念頭中盤點內在渴望,創造理想的人生。
Thumbnail
工作是為了獲得幸福。如何從離職的念頭中盤點內在渴望,創造理想的人生。
Thumbnail
當工作壓力累積到臨界點,總讓人一秒萌生離職念頭,不同就職時間長短,心態也會有所不同。不知道大家沒有發現? 我們簡單把就職時間分為短期(一年內)與長期(一年以上)來看。 可以把短期視為走馬看花或是適應期,找尋新出路、嘗試多元化的職業也不算是件壞事。 重要的一件事:尋找我的志向 離職後你可以……
Thumbnail
當工作壓力累積到臨界點,總讓人一秒萌生離職念頭,不同就職時間長短,心態也會有所不同。不知道大家沒有發現? 我們簡單把就職時間分為短期(一年內)與長期(一年以上)來看。 可以把短期視為走馬看花或是適應期,找尋新出路、嘗試多元化的職業也不算是件壞事。 重要的一件事:尋找我的志向 離職後你可以……
Thumbnail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事情,就是當你走進這間公司作面試的時候,對環境和老闆的第一個感覺如何,有沒有興奮喜悅的感受。我們往往倚賴頭腦的分析,而忽略了身體最確切的感受。當你能夠在這公司開心工作,你自然願意和能夠好好展現自己的才能,也自然能夠有更好的仕途⋯⋯
Thumbnail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事情,就是當你走進這間公司作面試的時候,對環境和老闆的第一個感覺如何,有沒有興奮喜悅的感受。我們往往倚賴頭腦的分析,而忽略了身體最確切的感受。當你能夠在這公司開心工作,你自然願意和能夠好好展現自己的才能,也自然能夠有更好的仕途⋯⋯
Thumbnail
如果給你兩個選擇,選項A是在不喜歡的工作中撐到過完年,但你可以領到一筆可觀的年終獎金。選項B則是到你喜歡的工作就職,但會因此失去這筆可觀的年終。你會怎麼選呢? 這時,你又聽到這份喜歡的B工作,告訴你希望你能在年前到職,否則他們會考慮其他人選,你的想法甚至是決定會不會因此而改變了呢?
Thumbnail
如果給你兩個選擇,選項A是在不喜歡的工作中撐到過完年,但你可以領到一筆可觀的年終獎金。選項B則是到你喜歡的工作就職,但會因此失去這筆可觀的年終。你會怎麼選呢? 這時,你又聽到這份喜歡的B工作,告訴你希望你能在年前到職,否則他們會考慮其他人選,你的想法甚至是決定會不會因此而改變了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