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觀察:職場心理進化史-職場探索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人們到晤談室都談什麼呢?很多人以為心理治療只談那些為情所困的風花雪月,實際上,人們在晤談時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會關注於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而心理師的工作就是陪伴他們發展出適應職場的新方法。

我們常說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從20幾歲剛出社會一直到60多歲退休之前,人們花在職場的時間幾乎占了1/3以上,這一段橫跨數十年的歲月,就像進入更大的家庭或學校一樣,在職場上,隨著年齡不同人們會遇到新的挑戰,但有趣的是,大家卻習慣用從家庭經驗裡學到的老方法,來面對職場的新挑戰。

從晤談所累積的經驗中,我發現在職場上隨著不同年齡會遇到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有各自的心靈功課,接下來我會用三到四篇文章來說明,職場上不同的心理階段需要我們鍛鍊哪些能力。

職場上需要的心理能力,男女皆可,不拘年齡

在接受心理治療的性別比例上,女性一直多於男性,我文章裡的建議只適合女性閱讀嗎?當然不是,很多人生重要的議題與需要發展的心理能力不分性別,好比面對批評的焦慮、如何良性競爭、升為上位者的心理調適等,男性同胞們也可以參考。

過去我會用年齡範圍來做概略的區分,但隨著世代的改變,以及各種新興行業的誕生,不同專業轉換階段的時間不盡相同,閱讀文章時,建議讀者可以反觀自己的職場情境,找出符合自己狀況的部分加以參考,不需要拘泥於年齡分類。

以下是兩個常見的職場情境:

青青今年26歲,是社會新鮮人,畢業以後換了幾份工作,她覺得自己一直找不到賞識自己的老闆,總是想換下一個試試看。

阿愷今年35歲,在第二份工作已經做了5年,老闆好像比較喜歡另一個同事,但自己做不來競爭這件事,他覺得自己的職位沒有提升的可能,但光憑這點理由,似乎不足已讓自己冒險換工作,可停在原職,又會讓他覺得自己已無進步的空間和競爭力,兩難處境讓他十分困擾。

剛出社會的3到5年,是你在職場的「探索期」,在這段時間,你會尋求認同的對象,也會需要從他人身上獲得認同,這個過程會決定你覺得自己在哪些領域擁有優勢,以及自己適合在怎麼樣的環境工作。

在「職場探索期」這個階段,你需要擁有與上位者或權威者相處或合作的能力,若你在過去的經驗中,是與長輩或權威者相處有困難的人,在這個階段,你很容易會因為與老闆或主管的處不來而影響工作表現,無法發揮所長。

總是覺得權威者的建議更像攻擊

靜下心來回想,你是否容易覺得「上位者對你提出的想法聽起來更像攻擊而非建議」,因為這些攻擊,你有時候覺得太挫折而無力在工作上改變,其他時候則覺得被誤解而生氣更不願意改變。

不管是脆弱時無力改變,或生氣到不願意改變,兩種狀況都會讓你很難和上司產生良性的互動;從老闆或主管的角度來看,會認為這樣員工很難溝通,盡量選擇不用或少用,讓你在無形中少了很多提升的機會,而得不到認同則使你不斷地轉換工作跑道,不能在同一個軌道上隨時間累積成就。

若你屬於這個族群,你需要的幫助是「減輕面對上位者評價時的焦慮」,焦慮減輕後,你自然不會總是把「建議」感受成「攻擊」,在職場的路上,也不會步步艱辛。

藉由足夠的休閒與運動來排解壓力,讓自己在工作時常保放鬆的身心,會有助益,若長期累積壓力無法排解,會讓你原本僵化的思考與行為方式更加固化,疲累會讓人更缺乏彈性和改變的能力。除了上述治標的方法外,瞭解並修正自己對「他人評價的負面想法」是一個在認知行為治療中常用的方法

如何調整帶來負面情緒的非健康導向思考

身為尚未累積足夠成功經驗的職場新鮮人,自然會比其他階段來得焦慮,但某些容易加重焦慮的信念則會讓你的情緒影響表現,例如:過於要求完美的想法像是「我一定要讓所有人都滿意,否則我只是個失敗者」、過於將責任歸咎自己的想法如「讓主管生氣是因為我太差」、或「主管罵我疏忽的地方,就是輕視我其他的努力」這類以偏概全的想法等,都會讓你的焦慮更加失控。

在晤談中,心理師會協助你找出這些影響你的信念,並藉由尋找「支持及不支持」這些信念的相關「事實」,可以幫助你修正這些偏誤的信念。

那些容易帶來情緒困擾的思考,有許多不同的名稱,例如:自動化思考、失功能信念、偏誤思考等,但他們所指的都是具備某些特質的思考模式,在這裡我們把它稱為「非健康導向的思考」,也就是說當你的想法中這類的特質愈少,你的身心就會愈健康,下表列出健康與非健康導向思考的幾個要點。

raw-image

舉例來說,當主管把你叫進辦公室,指出你的報告有好幾個錯誤的部分,出來之後,你心情非常沮喪、焦慮甚至憤怒。

當你探索自己情緒背後的想法,可能會發現你覺得焦慮是因為你覺得「完了!這麼多要改,我一定沒辦法在期限內完成!」,而感到沮喪是因為「完成不了主管看中的工作,主管一定會覺得我能力不佳。」,憤怒則是因為你想到「明明A同事的報告寫得比我更差,主管卻很少責備他,甚至主動幫他修改報告。為什麼對我這麼嚴苛?」

你可以幫助自己將非健康導向的思考,調整為健康導向的思考,例如:把所有被你認為「一定」的部分拿出來檢視一下,例如:「我一定無法在期限內完成報告」,當你搜尋腦海中支持或不支持這個信念的事實,你可能會發現過去你也常有這種「差一點完成不了」的經驗,但是透過時間分配、求助等方法,還是完成了,你習慣高估事情的難度並低估自己的能力,調整後的信念會是「我在這個報告上遇到困難,可能需要更多方法或資源,才能完成這個報告」。

關於「報告出這麼多錯,主管一定認為我能力不佳」這個信念,拿出來檢視一下,你可能會發現除了這個報告之外,主管上次或上上次也稱讚過你在其他工作的表現,主管對你的評估不會只靠一次的表現。

而主管對待A同事與你之間的差異,「為什麼主管很少責備他,甚至幫他改報告」讓你覺得憤怒不平,如果繼續調整信念,被主管指出報告錯誤,讓你情緒受影響的原因是「你在乎主管對你的能力評價」,那主管對A同事比較少責備,甚至更多協助,表示主管認為A同事能力比你好嗎?這是你可以搜尋更多事實去檢驗這個觀察,也許你就會發現自己並不需要這麼憤憤不平。

主管對他人與對我之間的差異與「競爭」有關,我們在職場進化史的下一個階段會花更多篇幅去談如何面對「競爭」議題。

以上用尋找支持與不支持信念的證據,來調整非健康導向信念的方式,是認知行為治療裡經典的技巧,有興趣學習的讀者可以參考認知行為治療的書籍。

PS:我推薦《掌握好心情:想法轉個彎,感覺大不同》,創意力出版社,的已經絕版了,可能要去圖書館借。另一本是《每個人都想學的焦慮課:用認知行為療法擺脫社交恐懼、黑暗心理、憂慮壓力,學習善待自己》,是認知行為創始者亞倫貝克博士寫的喔!可以參考。

 

 

 

 

很多人來晤談室處理關於職場的困擾,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大家在心理治療之後,自己在職場上的領悟與改變,如果能對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助益,那就再好不過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他自我分類了一下,覺得自己不是在家不工作,只靠父母當啃老族的「全躺平」,有交往中的女友,所以也不是認真工作,但不找對象只顧自己享受的「半躺平」,他覺得自己現在應該是「微躺平」,認真賺錢,能力也許可以買車買房,但是不婚不生,未來和女友結婚了,應該會繼續維持各自獨立,不打算生小孩,變成在「婚姻中躺平」。
深受嫉妒困擾的人無法安於自己的定位好好發揮,總是注意著其他人,一個是他所愛或崇拜的對象,另一個是與自己競爭敵手,他會瞧不起他的對手,但另一些時刻他會渴望擁有競爭對手的特質和能力。花費如此多的心力在別人的人際關係中,反而會影響本身的自信,讓他沒有充足的能量去經營自己與這兩個角色的關係。
「如果我這次通融,好像我之前的堅持是錯的!我是對的,錯的是他們不是我。」這是小貞堅持每次都不讓步的原因。連男友聽她說與同事相處的細節,都忍不住對她說「妳真的是一個難相處的人耶!」 想一想,有時在職場上確實需要為了自我保護而戰,但更多時候你是不是在「可以退的時候選擇堅持,可以鬆的時候選擇不放」呢?
我不只一次在晤談時聽到對方分享從看電影或影集得到的啟發,剛好能解開他們心中困擾許久的疑惑,帶來心靈成長。通常在身陷職場角力中,或處於複雜人際關係網裏的人,特別容易著迷於這類戲劇,也更能從中獲益。究竟宮鬥的戲碼會提醒人們鍛鍊哪些心理能力呢?
職場上常見的人際困境:被黑&被排擠 很多人因為職場人際關係來晤談室求助,被「上司黑掉」或「同事們排擠」是最常見的兩種類型,職場氣氛惡劣會讓人想離職逃避,是很需要看重並謹慎處理的議題。「被邊緣化」通常是被黑掉或排擠的前奏,該如何預防在職場上被邊緣化呢?
這兩年中國新出了「蹲族」這個名詞,描述一群高學歷卻無業的年輕人,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城市租房生活,終日無所事事,既不熱血也不奮鬥,稱作蹲族。 許多人一生中都有過做「蹲族」的一段歲月,聽過幾個故事後,我發現「蹲」這段時期,是人們將原生家庭經驗和出社會經驗的打散整合期,也是人們重新練習面對權威的過渡期。
他自我分類了一下,覺得自己不是在家不工作,只靠父母當啃老族的「全躺平」,有交往中的女友,所以也不是認真工作,但不找對象只顧自己享受的「半躺平」,他覺得自己現在應該是「微躺平」,認真賺錢,能力也許可以買車買房,但是不婚不生,未來和女友結婚了,應該會繼續維持各自獨立,不打算生小孩,變成在「婚姻中躺平」。
深受嫉妒困擾的人無法安於自己的定位好好發揮,總是注意著其他人,一個是他所愛或崇拜的對象,另一個是與自己競爭敵手,他會瞧不起他的對手,但另一些時刻他會渴望擁有競爭對手的特質和能力。花費如此多的心力在別人的人際關係中,反而會影響本身的自信,讓他沒有充足的能量去經營自己與這兩個角色的關係。
「如果我這次通融,好像我之前的堅持是錯的!我是對的,錯的是他們不是我。」這是小貞堅持每次都不讓步的原因。連男友聽她說與同事相處的細節,都忍不住對她說「妳真的是一個難相處的人耶!」 想一想,有時在職場上確實需要為了自我保護而戰,但更多時候你是不是在「可以退的時候選擇堅持,可以鬆的時候選擇不放」呢?
我不只一次在晤談時聽到對方分享從看電影或影集得到的啟發,剛好能解開他們心中困擾許久的疑惑,帶來心靈成長。通常在身陷職場角力中,或處於複雜人際關係網裏的人,特別容易著迷於這類戲劇,也更能從中獲益。究竟宮鬥的戲碼會提醒人們鍛鍊哪些心理能力呢?
職場上常見的人際困境:被黑&被排擠 很多人因為職場人際關係來晤談室求助,被「上司黑掉」或「同事們排擠」是最常見的兩種類型,職場氣氛惡劣會讓人想離職逃避,是很需要看重並謹慎處理的議題。「被邊緣化」通常是被黑掉或排擠的前奏,該如何預防在職場上被邊緣化呢?
這兩年中國新出了「蹲族」這個名詞,描述一群高學歷卻無業的年輕人,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城市租房生活,終日無所事事,既不熱血也不奮鬥,稱作蹲族。 許多人一生中都有過做「蹲族」的一段歲月,聽過幾個故事後,我發現「蹲」這段時期,是人們將原生家庭經驗和出社會經驗的打散整合期,也是人們重新練習面對權威的過渡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職場生存,競爭激烈。不少人渴望突破,卻不知從何入手。我最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來,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實踐。 記得去年,我剛升職為項目經理,面對新的挑戰,壓力山大。我總是害怕失敗,不敢接受新任務,生怕被同事或上級評價不好。直到我有一天才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被「防禦型思維」所困擾。 要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這不僅僅是關於薪資、福利或工作環境,更涉及到自我品牌的建立。了解自己的職場身份,並且根據自身目標進行調整,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定位自己並提升職場競爭力。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人設思考法」來打造職場品牌,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職場諮詢由「產業分析」、「職場技巧」及「個人心理」等三層面構成,也等同社會心理學強調的三元素:「情境」、「團體」、「個人」。我不是走工商的,產業分析弱,而中年轉業我覺得「產業分析」要強。 這涉及「生存焦慮」,要顧慮的很多
Thumbnail
常因在意他人、不滿公司文化而想離職的職場新鮮人,如何調整心態? 面對官僚文化、雜事、人際關係等挑戰,讓自己從目標出發,主動精進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有主導權和自信。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職場生存,競爭激烈。不少人渴望突破,卻不知從何入手。我最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來,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實踐。 記得去年,我剛升職為項目經理,面對新的挑戰,壓力山大。我總是害怕失敗,不敢接受新任務,生怕被同事或上級評價不好。直到我有一天才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被「防禦型思維」所困擾。 要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這不僅僅是關於薪資、福利或工作環境,更涉及到自我品牌的建立。了解自己的職場身份,並且根據自身目標進行調整,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定位自己並提升職場競爭力。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人設思考法」來打造職場品牌,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職場諮詢由「產業分析」、「職場技巧」及「個人心理」等三層面構成,也等同社會心理學強調的三元素:「情境」、「團體」、「個人」。我不是走工商的,產業分析弱,而中年轉業我覺得「產業分析」要強。 這涉及「生存焦慮」,要顧慮的很多
Thumbnail
常因在意他人、不滿公司文化而想離職的職場新鮮人,如何調整心態? 面對官僚文化、雜事、人際關係等挑戰,讓自己從目標出發,主動精進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有主導權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