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跟你想的不一樣,你覺得受傷或痛苦的時候,你是怎麼療癒自己的呢?」
這是最近,被夥伴問到的一個問題。
因這個提問,也讓我回憶起去年一整年,我在助人工作上,遇到的挫折。
過去,在我憂鬱症最痛苦無助的時候,我除了專業上的支持外,我還被身邊的親友,好好地接住了。
也因為有了這些經歷,我一直很想把他人給我的愛,再傳遞下去。
於是,自從我去助人機構受訓完開始,我就常無償陪伴身邊的親友,聆聽他們痛苦無助的時刻。
甚至其中有幾位朋友,他們本身都有自己的諮商師。
而在還無法去找諮商師的期間,他們一有情緒困擾,還是第一時間會跑來找我。
我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就我自己來說,當初醫生他僅能三週見我一次,依我那時的狀態跟能量,老實說,我根本撐不到三週。
因此,我也是私下找了很多資源跟方法,來穩住我自己。
只不過差別在於,我並沒有把我的情緒責任,放在單一對象的身上。
總之,去年我陪伴了蠻多朋友,而我剛好都成為他們扣除專業人士外,主要的情緒陪伴者。
剛開始還好,但隨著陪伴的時間和頻率拉長,他們對我的期待也開始增加。
最後的結果就是,在我的某次回應,不符合他們心中的預期或期待時,他們內在的失落,便轉化成指責的語言,衝著我來。
當下其實我也蠻錯愕跟受傷的,有一種,陪伴或聆聽他人的生命故事,是我喜歡的事情沒錯,但不是我「應該」做的事。
雖然,因為陪伴人的經驗多了,我可以理解,他們這些指責語言底下,也反應了他們的受傷,跟沒被滿足的需要。
但理解歸理解,我還是不太能接受,這樣的對待方式。
且隨著發生的次數多了,連帶也撼動到我對助人的信念和價值。
我不是聖人,目前可以做到的是,幫助他人,不求回報。
可幫助他人完,還附帶傷害,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就超過我可以承受的範圍。
因此去年,我的確也經歷了一次,「世界跟我想的不一樣,我很難受又痛苦」的歷程。
而我的解方,其實很簡單,還是我最常說的那句話。
「我永遠無法預期,我的人生要遭遇什麼,但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和因應,是我自己喜歡的。」
感覺受傷的當下,我就是把焦點,直接拉回我自己身上,也不再勉強自己,持續聆聽陪伴。
我有能力、也聽得懂他人的苦,但那是建立在我喜歡陪伴,並不是我有義務應該。
對方的情緒,是他自己的責任;而我的責任,則是安頓與照顧好,我自己的情緒。
因此,覺察到我的委屈跟難受後,我就是把力量收回來我自己身上,好好照顧跟修復自己。
也好好理解,這些情緒底下,在說著我的什麼重要的需要跟在乎。
聽懂跟理解自己後,我才會做出下一步的行動。
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的委屈底下,是因為我很重視關係中的尊重跟理解。
我也自認在關係中,問心無愧,同時明白理解,對方有他的議題和困難,但我不揹在自己身上,也不用拿他人的議題,來為難自己。
因此,在思考過後,有些關係我是先冷處理、拉開距離,有些我就主動離開。
我為自己做的行動就是,轉身去尋找願意在關係中,跟我同樣重視尊重和理解的夥伴,繼續走接下來的人生旅途。
面對雙方,都暫時沒有能量和意願理解彼此時,我選擇不繼續在關係中糾纏和拉扯,而是回頭聆聽與照顧自己的內心。
當世界很殘酷,老是跟我們想的不同時,我們更應該把力量收回來,好好善待跟照顧自己。
試著聆聽與理解,這些痛苦與難受的情緒底下,在訴說著什麼重要的訊息。
當自己最好的朋友,帶著好奇,不評價批判。
隨著時間經過,療癒自然發生。
也許這個世界和外境,永遠無法如我們期待中的美好善意,但我們仍可以溫柔的對待自己。
療癒,就從善待自己開始。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臉書找我互動留言喔!
您的任何互動都是我創作的原動力~>
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來上「成為自己生命的調味師」線上課程,透過浸泡練習,陪伴你一步步拿回生命的主導權,並活出自己渴望的幸福~
114/2/28前報名者,享$1,090元超值優惠價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