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降躁耳機」,聆聽真實世界的聲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脫下「降躁耳機」,聆聽真實世界的聲音〉2025-02-17

 

  看到了一則關於「聽覺處理障礙」的新聞。這種症狀的患者,經常會有聽不清楚別人說話、分辨不出聲音來自哪裡的問題,但如果以一般的「聽力檢查」來判斷,她的聽力卻又是正常的。也就是說,患者不是物理意義上聽不見或聽不清聲音,而是無法把那些句子從環境裡的其他噪音中獨立地辨識出來。

 

  在過去,聽覺處理障礙經常被認為與發育遲緩、發展遲緩、ADHD、自閉症譜系障礙、閱讀障礙和語言障礙相關。然而,近年來,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的聽力學部門發現,有愈來愈多聽覺處理障礙病例,沒有發生前述的其他狀況。

 

  蘇菲便是其中一個不符合上述條件的例子,而在得知了蘇菲的生活習慣之後,她的醫生認為,每天超過五小時配戴降躁耳機的習慣,很可能是導致這個問題出現的原因之一。

 

  英國聽力學院(British Academy of Audiology)的副主席克萊爾・本頓(Claire Benton)認為,長期透過降躁耳機阻絕環境中的聲音,可能會使大腦忘記如何過濾噪音,因為這樣的工具相當於為大腦創造了一個特殊的虛擬環境。

 

  在這個「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大腦不需要訓練辨別噪音的能力。如果從孩童或青少年時期就養成這種長期使用降躁耳機的習慣,甚至會對大腦的發育造成影響。

 

 

  在蘇菲的例子中,受影響的是聽覺的辨識與處理能力,但它其實反映了一個同樣值得警惕的一般性現象:我們所處的世界正透過各種方式,為使用者過濾外界資訊,削弱人們主動的判斷能力,遠不只有「降躁耳機」而已。

 

  譬如標籤化地把握住人們愛好的演算法,它會推送那些符合你喜好的新聞和影音內容。如同降躁耳機對蘇菲的大腦造成的作用,如果我們只接收那些我們想要接收的資訊,我們的大腦也會愈來愈失去辨別不同資訊的能力。

 

  在資訊來源單一的那些人身上,我們會明顯看到那種無法辨別,甚至彷彿「聽不見」的狀況。而如果我們不做出改變,這種情況會一路惡性循環下去,因為愈是無法理解,就愈會覺得那僅僅是噪音,也就愈加依賴單一的資訊來源,或者像蘇菲的例子那樣,更加把自己封閉在耳機的世界。

 

 

  但這種狀況並非沒有轉圜的餘地,就像一開始說的,有這類狀況的患者並非聽力真的受到了損害,而更像是因為缺乏練習,所以大腦的一部份功能沒有被妥善地「啟用」。只要多加練習,讓自己重新投入到真實的、充滿不同聲音的環境之中,大腦還是可以重新掌握分辨這些聲音的方法。

 

  對其他資訊也是一樣,要讓自己有更好的分辨、識讀能力,最好的做法就是多聽、多看、多接觸不同的資訊來源。當某個意見領袖告訴你「只要相信特定的頻道」或「其他聲音都是錯的/假的」時,我們需要特別警覺,因為他很可能正在有意識地想要讓你失去判斷能力,以便更好地將他想要輸出的觀點強加於你。

 

  我們要遠離這些試圖封閉你資訊來源的人事物,多多接觸立場不同、但願意持續溝通的人的看法,才能讓自己重新返回充滿不同聲音的真實世界。




延伸閱讀:

〈漠不關心的種子會長出什麼?〉

〈專注的空間:與「超級聽力」共處的練習〉

〈非暴力溝通:從與親近的人互動到公共討論〉

〈我們必然無知,所以需要溝通再溝通〉

〈關於我最近在Threads上看人吵架的一點心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4會員
862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2025/04/28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2025/04/25
  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的「改變」一直在發生,於是每個人於各自經歷中形成的印象逐漸錯位、產生難以輕易跨越的「時差」。在不同的背景與時間環境裡,他們相信的事情都有足夠的說服力,可是當雙方碰面時,你的「真實」與我的「真實」相去甚遠。
Thumbnail
2025/04/25
  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的「改變」一直在發生,於是每個人於各自經歷中形成的印象逐漸錯位、產生難以輕易跨越的「時差」。在不同的背景與時間環境裡,他們相信的事情都有足夠的說服力,可是當雙方碰面時,你的「真實」與我的「真實」相去甚遠。
Thumbnail
2025/04/23
  一個人們往往忘記的事情是,在面試的時候,面試者根本就不是面試單位的員工。但那裡卻像是存在著某種無法逾越的階級關係。為了避免自己無法進入體系,自願受治理的人面臨了作為門檻的第一個勞動,就是把自己包裝成商品,以此證明自己有能夠加入生產線的手藝。或者換句話說--寫一份好履歷。
2025/04/23
  一個人們往往忘記的事情是,在面試的時候,面試者根本就不是面試單位的員工。但那裡卻像是存在著某種無法逾越的階級關係。為了避免自己無法進入體系,自願受治理的人面臨了作為門檻的第一個勞動,就是把自己包裝成商品,以此證明自己有能夠加入生產線的手藝。或者換句話說--寫一份好履歷。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假消息可以定義成兩種: 錯誤資訊 - 例如本質上就是完全錯誤的知識,或者是似是而非充滿混摻、半真半假的訊息。 偽訊息 - 出於特殊或惡劣的目的性,完全捏造、無中生有的內容。 求真這件事 探討的人已經很多了 負責任的人在發布訊息的時候先行審查內容 已經是最底限的要求
Thumbnail
假消息可以定義成兩種: 錯誤資訊 - 例如本質上就是完全錯誤的知識,或者是似是而非充滿混摻、半真半假的訊息。 偽訊息 - 出於特殊或惡劣的目的性,完全捏造、無中生有的內容。 求真這件事 探討的人已經很多了 負責任的人在發布訊息的時候先行審查內容 已經是最底限的要求
Thumbnail
事實?觀點?透過推論得到的事實?透過經驗而來的觀點?延伸出來的假設?猜測?我試著用自己的方式釐清說話及理解的不同可能。在這個資訊龐大的時代,好好說話讓別人理解,其實很不容易。所謂的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Thumbnail
事實?觀點?透過推論得到的事實?透過經驗而來的觀點?延伸出來的假設?猜測?我試著用自己的方式釐清說話及理解的不同可能。在這個資訊龐大的時代,好好說話讓別人理解,其實很不容易。所謂的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Thumbnail
媒體識讀是現代人面對鋪天蓋地資訊時不可或缺的素養。但為什麼有些人能從容應對,而有些人卻總是被輿論與雜訊牽著走?我想從自己的角度探討其中的關鍵問題。我認為,媒體識讀的核心不僅僅是蒐集證據來佐證,更重要的是從論述中找出疑點,破除虛假立論的根基,才能真正提升辨識能力。
Thumbnail
媒體識讀是現代人面對鋪天蓋地資訊時不可或缺的素養。但為什麼有些人能從容應對,而有些人卻總是被輿論與雜訊牽著走?我想從自己的角度探討其中的關鍵問題。我認為,媒體識讀的核心不僅僅是蒐集證據來佐證,更重要的是從論述中找出疑點,破除虛假立論的根基,才能真正提升辨識能力。
Thumbnail
聆聽是一種建立人際關係與理解他人的關鍵能力。專心傾聽能增進信任,減少誤解,使交流更深入。透過關注對方的語氣與情感,我們能提升同理心,理解不同觀點。然而,現代科技讓人們更難專注於真正的對話。要成為優秀的聆聽者,我們應主動培養此能力,深入理解對方的想法。當我們學會用心聆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更加和諧。
Thumbnail
聆聽是一種建立人際關係與理解他人的關鍵能力。專心傾聽能增進信任,減少誤解,使交流更深入。透過關注對方的語氣與情感,我們能提升同理心,理解不同觀點。然而,現代科技讓人們更難專注於真正的對話。要成為優秀的聆聽者,我們應主動培養此能力,深入理解對方的想法。當我們學會用心聆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更加和諧。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不是沒有想法,而是我們的聲音被環境的噪音蓋過,變得模糊、不確定。或許是從小習慣聽從權威,或許是害怕與別人不同,或許是資訊太多讓我們迷失方向。這篇文章帶你探索觀點不明的原因,並教你如何在日常情境中,重新發現自己的內心聲音。每個人的想法都值得被聽見,而你的觀點,也值得被自己認可。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不是沒有想法,而是我們的聲音被環境的噪音蓋過,變得模糊、不確定。或許是從小習慣聽從權威,或許是害怕與別人不同,或許是資訊太多讓我們迷失方向。這篇文章帶你探索觀點不明的原因,並教你如何在日常情境中,重新發現自己的內心聲音。每個人的想法都值得被聽見,而你的觀點,也值得被自己認可。
Thumbnail
「由於這篇文章,無法按進去.我只能在重新編排跟打,以及註解了」還望多包涵. 🐚主題:聆聽 耳朵可以聽到很多聲音👂 不管好得與壞的, 都能夠被吸入到耳朵裏面, 不停的迴盪與回播, 這時候請停下腳步, 聲音也是一種振動頻率, 也會影響人的一生或一天的生活, 很多人
Thumbnail
「由於這篇文章,無法按進去.我只能在重新編排跟打,以及註解了」還望多包涵. 🐚主題:聆聽 耳朵可以聽到很多聲音👂 不管好得與壞的, 都能夠被吸入到耳朵裏面, 不停的迴盪與回播, 這時候請停下腳步, 聲音也是一種振動頻率, 也會影響人的一生或一天的生活, 很多人
Thumbnail
事實是可被驗證的客觀陳述,觀點則是基於個人看法的主觀判斷。混淆兩者容易導致誤解與傷害。我們應學會區分:檢視證據來確認事實,辨識主觀陳述為觀點,避免被誤導。此外,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與動機,運用邏輯思辨能力,能幫助我們抵擋不實批評,保護自我價值。同時,清楚表達觀點,避免將個人意見包裝成事實,促進有效溝通。
Thumbnail
事實是可被驗證的客觀陳述,觀點則是基於個人看法的主觀判斷。混淆兩者容易導致誤解與傷害。我們應學會區分:檢視證據來確認事實,辨識主觀陳述為觀點,避免被誤導。此外,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與動機,運用邏輯思辨能力,能幫助我們抵擋不實批評,保護自我價值。同時,清楚表達觀點,避免將個人意見包裝成事實,促進有效溝通。
Thumbnail
判斷價假訊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持客觀的態度去看待每件事,因為每家媒體都會有所謂的選擇性曝光,因此若看到一件事情就直接下定論,那很有可能因此被某一方洗腦。 例如:要是我每天的訊息來源都是「央視」,那我可能就會認為「小日子怎麼天天排核污水,是不是腦子裡裝答辯。」or「那些歪國勢力整天想污衊我國領導人
Thumbnail
判斷價假訊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持客觀的態度去看待每件事,因為每家媒體都會有所謂的選擇性曝光,因此若看到一件事情就直接下定論,那很有可能因此被某一方洗腦。 例如:要是我每天的訊息來源都是「央視」,那我可能就會認為「小日子怎麼天天排核污水,是不是腦子裡裝答辯。」or「那些歪國勢力整天想污衊我國領導人
Thumbnail
我們或許都知道傾聽的重要,搞不好也學習了一些傾聽技巧,像是保持目光接觸、回應、覆述、提問等,但不管掌握多少技巧,如果我們帶著某種目的,只想主導對話,只想證明自己、說服對方,或者心中充滿評價與自以為是的成見,這樣的「傾聽」應該就變調了。
Thumbnail
我們或許都知道傾聽的重要,搞不好也學習了一些傾聽技巧,像是保持目光接觸、回應、覆述、提問等,但不管掌握多少技巧,如果我們帶著某種目的,只想主導對話,只想證明自己、說服對方,或者心中充滿評價與自以為是的成見,這樣的「傾聽」應該就變調了。
Thumbnail
近期在Clubhouse將近兩周,過程中遇見了許多各領域的頂尖前輩,也從中或許了相當精華的經驗與分享,但同時間也遇到許多講話頭頭是道,介紹的Bio寫的天花亂墜,但卻完全經不起查證與靠驗的人,身為閱聽眾的我們,該如何學會辨別真相。 透過昨天的討論,歸納出一些重點。 一、保持著懷疑態度 媒體識讀中最重
Thumbnail
近期在Clubhouse將近兩周,過程中遇見了許多各領域的頂尖前輩,也從中或許了相當精華的經驗與分享,但同時間也遇到許多講話頭頭是道,介紹的Bio寫的天花亂墜,但卻完全經不起查證與靠驗的人,身為閱聽眾的我們,該如何學會辨別真相。 透過昨天的討論,歸納出一些重點。 一、保持著懷疑態度 媒體識讀中最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