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常見的漬物罐頭如脆瓜、菜心、辣筍、土豆麵筋等,都走鹹甜路線,很適合配飯。由於罐頭的味道本身夠鹹又很完整,拿罐頭來另做他菜時,較常見的就是那些菜色,其中清湯瓜仔肉湯就是其中一個嶲永常見的罐頭菜。清湯瓜仔肉湯使用的脆瓜罐頭有許多品牌,我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個是罐頭大廠愛之味,另一個則是經典廣告大茂黑瓜。
就是這罐,經典款。
小王煮瓜的清湯瓜仔肉。
清湯瓜仔肉的鹹度,我試了加十倍左右的水量也才剛好而已。肉羹的部份是用現成的肉羹,或想參考我之前自製肉羹 的經驗也行。整體來說非常…簡單。
大茂黑瓜 一罐
水 約黑瓜水量的十倍左右
肉羹 適量
白胡椒粉(可不用) 適量
1、黑瓜打開後倒入鍋中,加入水煮滾。水量可以先加五倍,再依個人需求、口味進行調整,要用高湯也行。
這是還沒加水的黑瓜的量
2、加入肉羹,煮透,或可以用中小火煮久一點,讓肉羹的鮮味及鹹味出來。
3、盛盤,依個人口味灑上白胡椒即可。
煮完,沒加白胡椒時的樣子
由於太過簡單,因此想跟大家分享我一直很好奇的事情:罐頭上那些寫著中文卻完全看不懂的化學添加物是什麼?這些添加物是真的很不好嗎?還是其實還好?有些添加物很常看見,究竟在食物中扮演著什麼作用呢?
查了之後發現,原來在2016年時,衛福部食藥署公告了「食品添加物通用名稱」,而「食力」整理了一些我們常見添加物的屬性如下:
在這之中可以對照大茂黑瓜的添加物中,L-麩酸鈉就是味精的主要成份,鈉含量是鹽的1/3,而DL-胺基丙酸也是一種鮮味劑,是兼具新鮮蛤蠣、花枝等水產旨味及甘味的胺基酸,和其他旨味成分(如:味精)具有相乘效果。
沒有在列表中的琥珀酸二鈉,除了是鮮味劑外,還有緩和其它調味品刺激性及防止食品酸化的功能,可能兼具調味、改良及防腐?
5’-次黃嘌呤核苷磷酸二鈉(IMP)及 5’-鳥嘌呤核苷磷酸二鈉(GMP)是種核苷酸磷酸鹽,存在香菇、魚類之中,和味精一起可以發揮加乘的鮮味效果。最後是偏磷酸鈉屬於改良及穩定,有著幫助保持水份、防止肉品變質、維持色澤穩定的功能。
這樣看來,大茂黑瓜還不算是太複雜的罐頭產品,加入的添加物以調味為主,防腐跟改良的似乎不多?
我個人對於鳥嘌呤本來是最為好奇,查找之後才知道他的功用。你還對哪種添加物印象深刻嗎?你是希望完全排拒添加物的人,還是在適當劑量下吃吃無妨的呢?歡迎來分享你喜歡的罐頭,以及用罐頭做出來的菜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