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會當小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小人畏威不畏德」,既然身體是神所創造的存在,自由不就是讓野蠻自然生長盡情奔放,為什麼還要「以德為本,以仁導行。」,畢竟最後都會為分享美好的心去同情共理小人,進而知道有別於君子的一切想法根源。 

再者,允許小人存在,正符合自己並不完美的現實,也就說,承認自己的理性,有著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果敢;認知自己的感性,有著富足豐裕仍不罷休的淫逸。 更甚者,訓練有素而強大的理性,卻時常更願意低下卑微的臣服於感性,作為奴隸,只為獲得更多的動力,而強大的驅動力代表著,強大的理性又可以更好地征服現實,帶來無限的成就感,分泌多巴胺。

那麼! 君子小人中的小人,都可以如此偉大強大,並自然自由,為什麼還會有君子存在? 君子的邏輯與生活哲學又是如何?



(潛台詞: 威裡有著尊嚴,帶來尊重,給予尊重不是君子淪為小人的理由,而世界上有著不怒自威,請問具體如何實踐?)

avatar-img
31會員
905內容數
呼吸不同的空氣,彷彿自己可以從零開始重新架構,進而活出那個環境最美的可能,看見不同的最美未來。 與其說是旅行到某個地方,不如說是某個地方會帶我去旅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始力拼達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即便是令人厭惡的蚊子,也能一方面在3C傷眼勞神的現實中,經由用拳頭抓取來訓練動態視覺與出拳的精準,另一方面卻又能體會覺悟到沒有殺意的自己,無意間已經被魚兒教會要溫柔地對待每一個生命。
依賴某個部位,就會加重其損耗而變弱,例如常帶耳機就會損傷到耳朵、常用眼過度就會近視,而導致遞弱代償發生,而遞弱代償又會導致過於依賴其他組織,而發生惡性循環。 因此! 「持續地發覺」可以立刻實現均衡,而在日常的耗損中,自然運用起人體此封閉系統的反脆弱能力,也就是韌性以及用進廢退的機制,而產生良性循環。
屆時,穿越時空的能力才能匹配到無用之用得層級,符合量子力學的疊加態。
即便是令人厭惡的蚊子,也能一方面在3C傷眼勞神的現實中,經由用拳頭抓取來訓練動態視覺與出拳的精準,另一方面卻又能體會覺悟到沒有殺意的自己,無意間已經被魚兒教會要溫柔地對待每一個生命。
依賴某個部位,就會加重其損耗而變弱,例如常帶耳機就會損傷到耳朵、常用眼過度就會近視,而導致遞弱代償發生,而遞弱代償又會導致過於依賴其他組織,而發生惡性循環。 因此! 「持續地發覺」可以立刻實現均衡,而在日常的耗損中,自然運用起人體此封閉系統的反脆弱能力,也就是韌性以及用進廢退的機制,而產生良性循環。
屆時,穿越時空的能力才能匹配到無用之用得層級,符合量子力學的疊加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我們真的能完全獨立於世界,靠自己生存嗎?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存在離不開社會聯繫與合作,但這個觀點常讓人難以共鳴。直到重刷《進擊的巨人》,我才從莎夏父親的話中真正理解「社會情懷」的意義。他選擇放下仇恨,走向人群,而非被過去困住,這正呼應了阿德勒強調的「個體與群體共存」。
本文探討近期引起廣泛關注的身心靈課程爭議,分析其高壓洗腦手法、與邪教的相似之處,以及如何辨別不肖業者。
我們發出的東西,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我們真的能完全獨立於世界,靠自己生存嗎?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存在離不開社會聯繫與合作,但這個觀點常讓人難以共鳴。直到重刷《進擊的巨人》,我才從莎夏父親的話中真正理解「社會情懷」的意義。他選擇放下仇恨,走向人群,而非被過去困住,這正呼應了阿德勒強調的「個體與群體共存」。
本文探討近期引起廣泛關注的身心靈課程爭議,分析其高壓洗腦手法、與邪教的相似之處,以及如何辨別不肖業者。
我們發出的東西,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要當貴人不難, 有心就成. 我們都來當個’不貴的貴人’吧!
Thumbnail
瞭解人性的矛盾,並諒解對方,是成熟人應有的內涵。本文整理了六大人性,並提供了貼身建議。
Thumbnail
你運氣之好,因為我不是什麼狹路小人,沒這麼無聊搞設局報復。
Thumbnail
有時候看到一些影片或文章,會看到有些人對於某些事物很喜歡,這時候可能會有人感覺對方是小丑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感覺其實,我們心中都有某種熱愛,只是因為大家熱愛都有所不同了
Thumbnail
每次都拿自己內向這件事出來擋,是不是快變成一種不負責的藉口?有可能是或不是。 人被生出來如果是為了用別人的標準開始度過一整個人生,那還是別把人生出來了! 我猜想應該不可能是因為這樣。 每個家庭都有其複雜的故事,沒想到我們家的也是。
人有著多樣貌的“性”––善、惡、怒、恨、癡、愛 .. 。自古以來除了好的性以外,其他都不被容許。
Thumbnail
在職場芳療的課堂上,經常跟學生講到,要時時檢視自己與權威的關係。 有些人總是習慣自己很小,權威很大,因此自己經常扮演小媳婦或受害者的角色,容易感到無力,或是做了加害者也不自知。有些人則認為自己很大,對權威有一種蔑視,長期處於憤世嫉俗模式。而有些人則是不自覺汙名或是下意識遠離權力,結果就是被糟糕的人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要當貴人不難, 有心就成. 我們都來當個’不貴的貴人’吧!
Thumbnail
瞭解人性的矛盾,並諒解對方,是成熟人應有的內涵。本文整理了六大人性,並提供了貼身建議。
Thumbnail
你運氣之好,因為我不是什麼狹路小人,沒這麼無聊搞設局報復。
Thumbnail
有時候看到一些影片或文章,會看到有些人對於某些事物很喜歡,這時候可能會有人感覺對方是小丑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感覺其實,我們心中都有某種熱愛,只是因為大家熱愛都有所不同了
Thumbnail
每次都拿自己內向這件事出來擋,是不是快變成一種不負責的藉口?有可能是或不是。 人被生出來如果是為了用別人的標準開始度過一整個人生,那還是別把人生出來了! 我猜想應該不可能是因為這樣。 每個家庭都有其複雜的故事,沒想到我們家的也是。
人有著多樣貌的“性”––善、惡、怒、恨、癡、愛 .. 。自古以來除了好的性以外,其他都不被容許。
Thumbnail
在職場芳療的課堂上,經常跟學生講到,要時時檢視自己與權威的關係。 有些人總是習慣自己很小,權威很大,因此自己經常扮演小媳婦或受害者的角色,容易感到無力,或是做了加害者也不自知。有些人則認為自己很大,對權威有一種蔑視,長期處於憤世嫉俗模式。而有些人則是不自覺汙名或是下意識遠離權力,結果就是被糟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