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想法,也沒感覺,我當機了嗎?——重啟感覺的六個階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引言|當大腦變成一片空白


「今天下班要做什麼?」

你盯著手機,滑了半天,卻連一個讓你感興趣的活動都找不到。

「這份報告怎麼寫?」

你望著電腦螢幕,光標一閃一閃,腦袋裡卻是一片空白。

「我現在到底想要什麼?」

你試圖問自己,卻得不到任何答案,甚至有點懷疑:「我是不是壞掉了?」

這種 「沒有想法、也沒感覺」 的狀態,可能讓你覺得自己像一台當機的電腦,程式跑不動、畫面卡住,甚至連重開機都沒用。但請放心,你並沒有壞掉,你只是進入了「心理省電模式」

有時候,我們的感覺與思維不是消失了,而是暫時關閉,可能是因為壓力過大,可能是因為長期疲憊,也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內心正試圖保護自己。

那麼,該如何重新開機,找回想法與感受呢?讓我們一起透過六個階段,逐步釋放這種「當機感」,幫助自己重新連結內心。

raw-image

第一階段|承認當機,不要急著逼自己恢復


當你發現自己對什麼都沒感覺、沒想法,第一個反應可能是:「不行!我要趕快恢復正常!」但這往往只會讓自己更焦慮。

想像一下,你的手機過熱當機了,你會怎麼做?

A. 瘋狂點螢幕、連按開關鍵,希望它立刻恢復。
B. 讓它靜置一會兒,等它冷卻後再試試。


大部分人都知道,選擇 B 會比較有效。但當自己「心理當機」時,卻往往選擇 A,強迫自己想出點什麼,結果只會讓焦慮加倍。

👉 允許自己當機一下,先放過自己,不要逼自己立刻恢復狀態。


第二階段|觀察自己:這種狀態從何而來?


「沒有想法、沒有感覺」通常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它可能來自某些累積已久的壓力、情緒,甚至是未被察覺的疲勞。

試著回顧最近的生活,看是否符合以下情境:

  • 長期高壓,腦袋過載,進入「自動斷電」模式
  • 生活一成不變,缺乏新鮮感,進入「感官疲勞」狀態
  • 情緒過度壓抑,為了避免痛苦,大腦乾脆關閉所有感覺

這些狀態都很常見,也都可以被緩解。

👉 試著寫下一個問題:「最近讓我覺得最疲憊的是什麼?」有時候,找到源頭,就能讓空白感開始鬆動。


第三階段|喚醒感官,讓世界變得「有溫度」


當我們覺得對一切都沒感覺時,與其強迫自己「想出什麼」,不如先從身體的感官刺激開始,讓自己重新連結世界。

這裡有幾個簡單的方法:

  • 觸覺|用手摸摸冷水、熱茶,感受溫差。
  • 嗅覺|聞一聞咖啡、洗髮精、外面的空氣,讓氣味喚醒你的感知。
  • 視覺|觀察陽光照射在地板上的光影變化,或是看看身邊不同顏色的物品。
  • 聽覺|閉上眼睛,聽聽周圍的聲音,無論是車流、人聲,甚至是沉默的寂靜。

👉 當你的身體開始「感覺到」世界,心理的感知也會慢慢跟著回來。


第四階段|從「小行動」開始,而不是「找答案」


許多人試圖解決「沒感覺」的狀態時,會不斷問自己:「我要做什麼?」「我該怎麼辦?」但這些問題往往太大,讓人更無從下手。

不如從簡單的行動開始,例如:

  • 換個位置坐,看看不同視角的世界。
  • 寫下今天發生的三件小事,即使是「吃了一個不錯的麵包」。
  • 試試不同口味的食物,讓你的舌頭幫你「體驗」新變化。
  • 散步五分鐘,不帶目的地,讓腳決定方向。

這些小行動,可能不會立即讓你「找到人生意義」,但它們會在無形中讓你的身體開始流動,讓你的內在慢慢鬆動。

👉 先做點什麼,而不是等「有感覺」了再開始做。


第五階段|降低標準,允許自己「感覺一點點」就好


當我們發現自己沒有想法、沒有感覺時,常常會期待一次性恢復:「我希望明天醒來就充滿動力!」但這種期待只會讓我們更焦慮。

其實,恢復感知不需要一次到位,「感覺一點點」就足夠了。

  • 今天有一刻覺得東西變得比較香?這是一個好現象。
  • 有一首歌讓你有一點共鳴?這代表你的感受力正在恢復。
  • 哪怕只是對一個小小的話題有興趣,這也是進步。


👉 熱情、想法、感受,不是一瞬間恢復的,而是慢慢回來的。允許自己一點點感覺,就足夠了。


第六階段|讓自己「慢慢熱起來」,而不是等靈感突然降臨


當你開始對世界有點感覺時,不要急著要求自己立即「全速回歸」。

就像冬天裡泡溫泉,一開始水會有點燙,但當你慢慢適應後,會發現身體開始放鬆,甚至感受到水的溫暖與安定感。

感覺的回歸,也是這樣的過程:

  • 先讓自己去「試試」,不要強求自己「一定要有感覺」。
  • 允許自己用更輕鬆的心態去感受,而不是帶著壓力去「找答案」。
  • 讓自己有「探索」的心情,而不是「評價」的壓力。


👉 當你允許自己慢慢回來,感覺會在不知不覺中重新流動起來。


結語|你沒有壞掉,你只是需要一點時間重新啟動


「沒有想法、沒有感覺」並不可怕,這只是你的身心在提醒你,需要休息、需要緩慢重啟。

  • 允許自己當機一下,放下焦慮。
  • 用感官重新連結世界,讓身體幫助心靈回暖。
  • 從簡單的小行動開始,不逼迫自己「馬上恢復」。
  • 允許感受一點點變化,而不是期待瞬間恢復。

當你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與耐心,你會發現,世界仍然鮮活,而你,也會慢慢找回自己的感覺與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96會員
387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我們常以為自己太情緒化,其實只是想法和感覺卡在一起沒被分清楚。這篇文章提醒我們:不是每個念頭都是真的,也不是每個情緒都該被壓下。透過簡單的三步驟,把混亂攤開、陪自己釐清,你會發現:你不是被情緒困住的人,而是正在學會好好理解自己的大人。
Thumbnail
2025/04/19
我們常以為自己太情緒化,其實只是想法和感覺卡在一起沒被分清楚。這篇文章提醒我們:不是每個念頭都是真的,也不是每個情緒都該被壓下。透過簡單的三步驟,把混亂攤開、陪自己釐清,你會發現:你不是被情緒困住的人,而是正在學會好好理解自己的大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早睡早起,卻一直滑手機,結果隔天上班睡過頭遲到;想著要用功念書,卻忍不住一滑再滑,結果幾個小時就過去。 明明手機為現代人帶來方便的生活,但就是如此方便的手機,也令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若你曾經有過這些經驗,那麼你該看看這本書,讓你擺脫手機腦,找回人生的掌控權。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早睡早起,卻一直滑手機,結果隔天上班睡過頭遲到;想著要用功念書,卻忍不住一滑再滑,結果幾個小時就過去。 明明手機為現代人帶來方便的生活,但就是如此方便的手機,也令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若你曾經有過這些經驗,那麼你該看看這本書,讓你擺脫手機腦,找回人生的掌控權。
Thumbnail
面試時的緊張情緒常常讓人倍感壓力。本文分享如何透過正念練習和呼吸法來放鬆心情,克服面試焦慮。
Thumbnail
面試時的緊張情緒常常讓人倍感壓力。本文分享如何透過正念練習和呼吸法來放鬆心情,克服面試焦慮。
Thumbnail
離職後賦閒在家,我觀察到一件奇怪的事。明明每天都能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早上起床時也常感覺精力充沛,但沒做幾件事情(甚至還不到中午喔),就又覺得全身疲倦、動不起來。這是什麼身體設計? 昨天,我發現了一個可能原因:不論什麼狀態,我們肩膀上總扛著太多「應該」與「不應該」
Thumbnail
離職後賦閒在家,我觀察到一件奇怪的事。明明每天都能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早上起床時也常感覺精力充沛,但沒做幾件事情(甚至還不到中午喔),就又覺得全身疲倦、動不起來。這是什麼身體設計? 昨天,我發現了一個可能原因:不論什麼狀態,我們肩膀上總扛著太多「應該」與「不應該」
Thumbnail
聆聽身體計畫-啟程 這個計畫是自己發起的,但要坐下來好好執行還是抗拒了一個晚上,硬是要睡個覺拖拖拉拉的才肯坐到位置上開始。 首先依照步驟靜下心來,開始感受身體,從頭部依序掃描至腳底,但實際上到身體中段-胸口就下不去了,很多雜音,各個部位都鬧哄哄的,最後將注意力鎖定在手前臂的表皮,專注在其中
Thumbnail
聆聽身體計畫-啟程 這個計畫是自己發起的,但要坐下來好好執行還是抗拒了一個晚上,硬是要睡個覺拖拖拉拉的才肯坐到位置上開始。 首先依照步驟靜下心來,開始感受身體,從頭部依序掃描至腳底,但實際上到身體中段-胸口就下不去了,很多雜音,各個部位都鬧哄哄的,最後將注意力鎖定在手前臂的表皮,專注在其中
Thumbnail
從早上擺脫鬧鐘起床,到白天專注工作,再到晚上就寢睡覺,你有想過大腦是如何運作的嗎? 《大腦先生的一天》用時間點切割各個章節,闡述大腦在這些時間點扮演的角色,以及會受到的影響。從早上六點半醒來,該不該按下貪睡鍵開始,到晚上九點告訴你應該上床睡覺,不要再閱讀。 書中有兩點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事,第
Thumbnail
從早上擺脫鬧鐘起床,到白天專注工作,再到晚上就寢睡覺,你有想過大腦是如何運作的嗎? 《大腦先生的一天》用時間點切割各個章節,闡述大腦在這些時間點扮演的角色,以及會受到的影響。從早上六點半醒來,該不該按下貪睡鍵開始,到晚上九點告訴你應該上床睡覺,不要再閱讀。 書中有兩點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事,第
Thumbnail
陌生的步伐 打亂我的思想 我的睡眠 只剩下一個按鍵...
Thumbnail
陌生的步伐 打亂我的思想 我的睡眠 只剩下一個按鍵...
Thumbnail
到了睡前,手機還是很有吸引力讓人愛不釋手。文章一篇接一篇、影音檔一段接一段,你想著再看一下就睡,好滿足腦內的多巴胺,殊不知越滿足越難入睡。 過去身兼職業和家庭的我,就是愈夜愈美麗,睡前那種忙了一整天捨不得睡的心情讓我的生活更混亂。哄小孩睡覺後,me time開啟了怎麼能讓它這麼快就結束呢?
Thumbnail
到了睡前,手機還是很有吸引力讓人愛不釋手。文章一篇接一篇、影音檔一段接一段,你想著再看一下就睡,好滿足腦內的多巴胺,殊不知越滿足越難入睡。 過去身兼職業和家庭的我,就是愈夜愈美麗,睡前那種忙了一整天捨不得睡的心情讓我的生活更混亂。哄小孩睡覺後,me time開啟了怎麼能讓它這麼快就結束呢?
Thumbnail
我長期的睡眠不足,已經讓我開始出現幻覺。
Thumbnail
我長期的睡眠不足,已經讓我開始出現幻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