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裡雖有爭妍鬥豔的百花,但把春日風情詮釋得最絲絲入扣的,則非桃花莫屬了!
今天是春分,古書說:「春分之日,玄鳥(燕子)至;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始電。」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四個節氣,是晝夜平分之日,介於驚蟄和清明之間,這也代表著春天已經過了大半了。
人們常說:「春色若占三分,桃花便盡占了一分」。確實如此,春日裡雖有爭妍鬥豔的百花,但把春日風情詮釋得最絲絲入扣的,則非桃花莫屬了!
碧桃又名千葉桃花,是桃樹的一個變種。這種花朵富麗的桃花,在漢朝甚至之前就已經有,但是大量的人工育種是在唐朝之後。
《詩經》有一首著名的賀婚詞:「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就是用最有春意的桃花來歌詠新嫁娘的美麗,而早生與多產的桃子更寄寓了農業時代的社會對新嫁娘能夠早生貴子的願望。
受到這首詩的影響,兩千多年來,桃花一直都是美麗女人的最佳代言人,甚至於還發生了一件因為「花比人嬌」而引發女人妒意的故事。
南朝時代有一本筆記小說《妒記》曾提到了阮宣家中有一棵開得很燦爛的桃花,因為他讚美桃花的美麗,竟引起老婆的妒忌,不僅把桃樹砍了,而且把花全都搗毀了。桃花惹女人吃醋的本事,環視古今還真是無出其右者!
哎呀,何必呢?古代醫書老早就揭示「以形補形」,美麗的桃花真的能讓人變美!如果這位阮夫人懂得吃桃花粥來養顏美容,惜花都來不及,怎麼還會幹出辣手摧花這等喪心病狂的事?!
碧桃自古就被認為是仙界的花朵,之所以用「碧」字,是歷來對神仙天庭的崇敬,所謂的碧霄(青天)之上的桃花。
昨天早上回到鹿草,看到桃花開得正豔,被那燦爛的花光所誘,上巳節(農曆三月三日)未到,就忍不住採起桃花,在桃花林下煮起了桃花粥。
這道桃花粥來歷可不小!是唐代民間歲時食品,以新鮮的桃花瓣煮粥,至明末此俗猶存。因美艷的桃花自古即是美麗女人的象徵,相信「以形補形」的古人自然也就認為吃桃花可以讓人變美!因此古代醫書有諸多關於吃桃花可以減肥、美容、護膚的記載,如:
《神農本草經》提到:「桃花令人好顏色」;
《千金藥方》記載:「桃花三株,空腹飲用,細腰身!」
《肘後方》說:「服三樹桃花盡,則面色紅潤,悅澤如桃花也!」
原本只想採個三朵桃花來入粥,沒想到在反覆錄影拍攝的折騰下,一陶鍋粥不知不覺已下了十幾朵重瓣的牡丹桃,拍攝完畢,這一鍋滿滿的桃花粥自然就是我的養顏中餐了!
桃花粥,是唐代民間歲時食品,以新鮮的桃花瓣煮粥,至明末此俗猶存。
在自家桃花林下煮桃花粥
下午兩點左右回到學校,過沒多久肚子竟開始發脹,我疑心是中午的粥吃太多了,跟同事要了強胃散,想要將腹內之氣嗝出。過沒幾分鐘,肚內出現一陣陣混戰,不得了,一陣強烈的便意,連忙要跑廁所了!嘩…就這樣,腸子就像被甚麼強力水柱給猛烈灌洗一樣,一連四五次水瀉,奇怪的是也不像吃壞肚子會不舒服,只是有點像水道跑到穀道般的錯亂。
更奇怪的是,我拉到第四次後,肚子輕鬆很多,走出洗手間,竟被路過的同事說:「哇,妳的氣色好好喔!」真假?我連忙又衝回洗手間照鏡子,咦…好像是耶,不過拉成這樣,不是應該虛脫、臉色發白嗎?難道說是粥裡的桃花在讓我排毒?
回到家後,又拉了一次。我於是把《本草綱目》找出來看個仔細,桃花主治「殺疰(具傳染性的慢性疾病)惡鬼,令人好顏色。悅澤人面,除水氣(體內濕氣),破石淋(腎結石),利大小便,下三蟲(寄生蟲)。」
《本草綱目》記載桃花功效與使用須知
但「桃花性走泄下降,利大腸甚快......」,無怪乎,我會拉得這麼厲害了!原來桃花的美容與瘦身功能,是透過催瀉來加速排毒,當人排掉體內的垃圾,自然就能重現天然的好氣色啦!因此,桃花對大小便不通及便秘、水腫的人最有幫助!
只是李時珍也提醒:桃花不能長久服用,久服會有耗人陰血、損元氣的問題。此外,用來入饌的桃花,最好不要選用複瓣的品種,否則可能會有流鼻血與眼睛發黃的問題唷!
桃花粥的作法很簡單,只要將三朵單瓣桃花拆瓣去蕊,灑在沸騰的熱粥上,略加攪拌即可食用。桃花是沒有甚麼香味,因此可斟酌加些紅糖或蜂蜜調味。
只要將白粥煮熟,在起鍋前,灑上一把新鮮桃花花瓣即可,再依自己的需要調味
再次提醒:
1. 桃花不能長久服用,久服會有耗人陰血、損元氣的問題。
2. 用來入饌的桃花,最好不要選用複瓣的品種,否則可能會有流鼻血與眼睛發黃的問題唷!(圖中採用重瓣桃花是錯誤示範,是在不懂的情形下的實驗,雖然沒有流鼻血也沒有眼睛發黃,但李時珍大大說了,我們就要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