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 家有即將入小一且是選擇性緘默症、退縮焦慮兒童的家長
︱前言: 選擇性緘默症兒童的問題本質就是"焦慮",只要降低生理上的焦慮,就能使他們有機會正常運作,所以所有介入方法的首要目標,都是要讓他們不那麼焦慮。
︱本章重點: 增加控制感(方法)
→減少焦慮(目標)
開學前的準備
人/預備認識新的導師
︱一起看新導師的樣貌∶
公告導師後,在學校班網找老師的照片、介紹、影片,和孩子一起看與討論。
︱主動聯繫新導師,預約方便討論孩子的時間∶
暑假開學前一週是備課週,全體教師均返校,可以請總機轉接導師辦公室。
︱若導師願意幫忙,請老師錄一段簡短的自我介紹∶
[許願所有小一導師都能有自介影片]
︱若有機會見到導師,創造讓孩子的說話聲音被聽見的可能∶
- 若能到校拜訪導師,趁家長與老師都在場的機會,家長擔任中間代言人、麥克風的角色,不逼孩子直接和導師說話,而是你先和孩子說話,只要讓孩子出聲音就好。
- 若孩子當時可以小聲說話時,問孩子強迫選擇、開放性問題、或擔任傳聲筒讓孩子和老師
間接對話
。
物理空間/認識學校環境
(實際進到校園體驗空間,探索可能活動的空間區域)
︱拍照、錄影,回家可以反覆觀看、討論、記憶∶
拍攝教室、走廊的照片/影片,或由校門口走到教室
、
由教室走到廁所的路線
影片。
︱體驗在學校活動、說話、吃東西∶
- 多創造孩子在學校空間說話的可能,聊公告欄海報、美術作品、從團膳公告單討論營養午餐菜色。
- 有吃東西困擾的孩子,取得老師同意進教室,坐下來感受、看看教室,試著在位置上拿下口罩、喝水、吃點心(老師不用在場)。
︱上廁所練習∶
︱和孩子在學校有”玩耍”的感覺∶
- 說說你自己當初有多害怕?
- 又是如何克服的?
- 喜歡這間學校哪個地方?
- 帶點幽默覺分享你們覺得搞笑的事物?
時間/認識課表與體驗時間
- 提早跟老師要、或參考去年的課表∶和孩子說明每節課的生活,不懂的課程可以事先詢問輔導室、教務處的值班老師(小三的游泳課問學務處)。
- 暑假時在家讓孩子練習體驗”一節課”的長度∶國小40分鐘、國中45分鐘,小學低年級只有一天是整天課(約15:30下課)、其他四天中午約12:30放學。
- 暑假時提早一個小時,讓孩子練習開學後的晚上程序(家長與孩子一起預演)∶
- 預估幾點洗澡、孩子練習自己準備隔天要穿的一套衣服、準備隔天早餐。
- 和孩子嘗試一次隔天早上的程序會花多少時間。
- 讓孩子感覺到你會陪他一起面對這些改變,給自己信心、也給孩子鼓勵。
開學後的應變
基本生理需求
︱上廁所∶
- 下課時,請老師提醒、或找適合的同學陪同孩子一起去。
- 當孩子越來越能感知現在是第幾節的時候,和他約定好第幾節固定要去(如:大下課時間最長的那一節、午餐前)。
- 上課中的突發需求,須事先幫孩子與老師建立默契暗號(如:鉛筆盒反過來放、出示卡片、代幣)。當孩子能夠給暗號時,請老師先主動、不驚動其他人地小聲告訴孩子或點頭示意。
有時候,孩子會固執地以為目前正在進行的課室活動,是完全不能夠提出上廁所需求,然後就突然便溺了
。事先告訴孩子,萬一真的不小心尿褲子了,可以快速〝掩蓋現場的技巧”(打翻水壺、先用外套去蓋)。並事先讓老師有心理準備如果發生了尷尬意外,記得不要太驚動其他人。所以,你要記得在書包裡備好一套乾淨的衣物!- 若孩子的憋尿行為暫時難以改變,可以考慮早上一到學校,就先陪孩子去上廁所再進教室(和老師說明特殊原因並讓門口警衛知道)。同樣,放學一接到孩子時,先去上廁所再回家。陪同的過程繼續你的漸進式練習,直到孩子幾乎可以忍受你在廁所外,再鼓勵孩子於固定時間的下課自己去。
︱吃東西∶
在外面吃東西有困難的孩子(通常也依賴口罩),和孩子討論什麼方式他可以接受在班上用餐? 用隔板、坐教室第一排? 最後一排? 面對牆壁?
和孩子討論吃東西行為勇敢跨出一小步的獎勵。
︱受傷或身體不舒服的求助∶
- 若在家已有不舒服跡象但還可以去上學時,傳訊息告訴老師你先做了哪些處理? 還擔心什麼? 請老師留意什麼? 保持訊息暢通並感謝老師協助。
- 了解孩子目前的溝通階段(無反應/非語言/氣音/被動回答),引導孩子表達的方式:
- 出示圖卡、在聯絡簿上畫需要幫助的符號。
- 被動點頭、搖頭的孩子,家長要早點預告老師,才能設定老師先主動的前提。
- 事先和保健室的護理師說明孩子的溝通狀況,若有困難互動時可以直接聯繫家長,讓家長和孩子有隱私的對話時間,再和家長對話。
上面的方法不一定適用你的孩子、上面也不是所有的方法,
鼓勵大家找到適合孩子的好秘訣,重點是: 你們去嘗試、去發現、去調整!
放學後的情緒崩潰
如果回想當初,我希望有人告訴我,不要立刻問「你今天說話了嗎?」
︱觀察孩子需要什麼?
- 準備點心食物迎接孩子。
- 先散步、騎腳踏車、到公園玩、畫畫、或任何你們喜歡的小活動,
不論是什麼,都不要一起陷入情緒漩渦,不是每個小孩的舒壓活動都一樣,不用逼孩子去做你以為可以抒壓的活動。
- 當孩子情緒穩定時,輕鬆地問「今天老師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有人請假嗎? 」「有哪一節調課了嗎?」 逐步問到 「今天有上廁所嗎? 」「今天有與任何人互動(取代說話)嗎?」
- 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做得不夠好,他想做到的任何努力即使只是想法,都值得鼓勵。
- 不要只專注在孩子的「選擇性緘默症」,也不要只想著怎麼克服,記得一起找你們喜歡的事情,享受彼此的陪伴。它是孩子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有任何疑問或想交流的,歡迎寫信給我∶ yuiyuime333@gmail.com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