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從 外部環境 的角度,與大家分享了外部環境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直接影響。而今天,我們想延伸討論一個在管理實務中,時常被忽略但又無法忽視的因素——政治環境。
我們要特別強調,本文並非要表達任何政治立場,也不是針對台灣的政治體制提出批評。我們單純站在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經營的角度,探討政治環境如何成為企業經營時需要關注的一環,並進一步影響人力資源策略與操作。
政治環境通常指的是一個國家的 政治制度、政府政策、法令穩定性、兩岸或國際局勢,以及社會運動的氛圍。這些因素雖然不像勞動法令一樣直接規範 HR 行為,但卻會透過 政策走向、法規變動、公共議題 等形式,對企業的經營決策與人力策略產生 間接且長期的影響。
台灣的最低工資幾乎每年調整,雖然保障了勞工收入,但對企業,特別是人力密集產業(如製造業、零售業、服務業)來說,成本負擔逐年增加。HR 在規劃薪資時,需考量:
政府在不同時期會推動不同的工時政策,例如一例一休實施後,企業需重新調整排班與加班管理,導致 HR 面臨排班調度的挑戰。未來若有進一步的工時彈性調整,HR 需快速應變,以符合法規並兼顧勞資雙方權益。
隨著台灣高齡化社會的發展,勞保年金改革與退休制度變革勢在必行,這不僅影響員工的退休規劃,也讓企業在人事規劃上需考量:
台灣的政治環境具有政黨輪替頻率高、政策變動快的特性,使得勞動法規與勞資政策的取向時常有所變化。某些政府時期強調保障勞工權益,如提高勞檢標準、加強職場平權規範;而某些時期則傾向提高企業經營彈性,如放寬工時制度、簡化勞動合約規範。
隨著政府政策對勞動權益的重視程度不同,HR 需要時刻關注勞檢政策的變化。例如某些時期勞檢特別針對工時管理、加班費計算、勞動契約規範等進行高強度查核,HR 必須提前自我檢視,確保制度符合法規,避免公司因違規受罰。
政府也可能推動如性別平等、職場友善政策等,要求企業調整內部人資政策,例如:
HR 需確保公司能夠落實這些政策,避免因法規不符而面臨罰則或品牌聲譽受損。
台灣的國際關係發展,特別是兩岸關係、對外貿易政策、國際人才流動等,也會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產生影響。
兩岸關係變動與人力策略
台商企業在兩岸關係變動下,可能面臨:
政府可能調整外籍白領人才的居留、工作簽證政策,影響企業對於國際專業人才的吸引力。HR 需密切關注這類政策,調整國際人才佈局策略。
選舉期間,政治話題往往成為職場中的敏感議題,HR 需特別留意職場中立原則,避免內部因政治立場不同產生衝突,影響團隊合作與員工關係。
HR 可以制定職場政治討論守則,例如:
選舉結果可能帶來政策大變動,企業 HR 需提前預測可能的影響,如最低工資調整、勞動政策變更等,以便企業提前規劃應對策略。
結語:HR 應對政治環境的三大策略
雖然政治環境是 HR 無法控制的變數,但企業仍然可以透過以下方式降低衝擊:
政治環境雖然無法掌控,但 HR 的應變能力與策略調整,將成為企業保持穩健經營的關鍵!
🌱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願景 🌱
花果山成長基地秉持著推動每間企業落實 RBA 社會責任 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 友善、具社會貢獻與負責任的企業環境,並以 創新管理策略 促進企業的長期穩健發展。
我們希望聽到你的想法,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見解!
🔹 你的企業最近是否因政策變動調整了 HR 策略?如果有,具體做了哪些調整?
🔹 你認為台灣現行的勞資政策對企業發展有幫助嗎?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 在職場上,你曾遇過因政治立場不同而影響團隊合作的情況嗎?你認為 HR 可以如何處理這類情境?
讓我們一起交流想法,共同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