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本篇後續收錄於「恆星計畫」內,現含有50+專題文章(女權議題、感情詐騙、交友軟體愛情等,文章列表連結點我)。
有一次我大聲罵孩子,罵完自己也愣住。
他只是把水打翻,卻被我罵得像犯了什麼滔天大罪。我看見他抿著嘴的樣子,忽然有點熟悉。
那是我小時候,被罵到不敢哭的表情。我沒想到我會讓他也長出這張臉。
—
我們這一代人,很多人都說想當個不一樣的父母。更自由的、更有界線的、不情緒勒索的。但很多時候,我們真的有做到嗎?
我們把「不要讓別人受傷」學得很熟,但一轉身,就把那些沒說出口的怒氣、怕他不夠好的焦慮、對自己的厭惡,通通丟給了最親近的孩子。
- 孩子只是哭了幾聲,我們就說他不成熟。
- 孩子只是說了不要,我們就覺得他沒禮貌。
- 他不照我們規則走,我們就說:「你怎麼這麼難教?」
但其實難的,不是他,是我們。是我們不想承認自己根本沒準備好當一個大人。
—
我開始回頭去看自己那些失控的瞬間,我發現,那些真正惹怒我的,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他戳中了我的舊傷。
- 他太黏,是我從來不被黏。
- 他太哭,是我從來不敢哭。
- 他太慢,是我從來不被允許慢下來。
我不是在教他,我是在對自己吼:你不能那樣。但他不該替我承受這些。
—
這個系列不是寫給孩子的,是寫給我們自己的。
寫給那些,在教養裡不小心還原了原生家庭的人;那些在日常裡裝得很成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鬧,就馬上翻船的人;那些晚上偷偷去看孩子睡臉,心裡又自責又想逃的人。
我們以為自己變得不一樣了,但其實只是換了方式,延續了當年沒結束的疼。
—
你不需要成為完美的父母,但如果你願意承認你也會錯,也還沒好,也還在學——那你已經比以前的大人走得更遠了。
《我們都是不完全的大人》,是為了這些時刻而寫。
我們寫那些沒說出口的後悔、忍住的失控、以及我們終於決定,不再讓下一代複製的痛。
從今天開始,我們練習當一個有意識的大人。不是沒有裂痕的那種,而是知道自己還會痛、還會錯,卻選擇不把那些未癒的刀,轉向孩子。
—
但我還是想問一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