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至今是結頭(大頭)菜的季節,現在還有.抓住春天的尾巴,你吃了嗎?😋
還記得許多年前,第一次吃到涼拌結頭菜是在春水堂的套餐配菜裡,當時吃到覺得很美味,清爽帶脆,調味適中又有香油香氣,忍不住細細品嘗,留下深刻的印象.
後來,很多年都沒再吃過,卻還是很期待能再品嘗一番.因自己不主動搜尋也不太擅長烹飪,所以只停留在想想而已.直到去年完成了涼拌小黃瓜後,對於涼拌有了點經驗,想著也許可以來試試看!一天外出時,看到路邊的貨車上擺了幾樣當季的蔬菜,看似批發一車蔬菜來賣的.芹菜是整箱裝,根部還帶著土.我選了2顆結頭菜,上方的"天線"(莖)還長得很,再挑顆包心白菜,一把的芹菜,共100元.若是至傳統市場,也許還有更便宜的價格也說不定.
老闆會做生意,嘴很甜,把菜交給我時,不知是否因剛過年,還附贈兩句吉祥話!👍
在貨車上買的一顆30元,全聯買的58元,有機店買的63-83元不等.雖大小略有不同,但貨車上買的,其中一顆,我在鹽醃清洗後做試吃,倒是吃出了結頭菜的清甜味!😍原來,原味的結頭菜是清甜爽口的!不過,這是運氣好,我試過不同通路買到的結頭菜,不是每顆都會甜的.
這個產季,我已經吃了近10顆了吧?!大部分都是用來做涼拌的.只有切少許放入湯中試煮吃看看,煮湯的口感與涼拌的脆感大不同.我看到網路建議,整顆結頭菜較嫩的上半截適合用來煮湯或炒菜吃,下半截的底部較粗的部分,用來涼拌.
涼拌結頭菜是很經濟實惠的小菜,可分多餐食用一整顆,涼拌的清爽感與其它略帶油膩的餐點一起食用,除了美味爽口外,也增添用餐的口味平衡感.
作法:
🧂鹽醃(沖洗)
.先切去頭尾,以菜刀延外皮小心下刀,切去有點硬度的外皮與纖維.
.將整顆結頭菜切大塊分成三段,再切片或切絲,可以切成薄片或小長段,也可切成小細
條(薯條狀).我都有試過,吃起來口感會有些許不同.
.將切片切條好的結頭菜稱好重量,準備鹽巴醃製.鹽量約是3%以下的比例為宜.
.將鹽巴撒在切片上,以手抓均勻,靜置醃製約一小時.一小時後,底部會出水,倒掉.
.使用飲用水將切片上的鹽巴鹹味沖洗掉2-3次,這時可以拿起切片來吃看看,可以吃
出結頭菜本來的清甜狀態.
有趣的是,網路做法不同,有的鹽醃後不用沖洗,有的要沖洗.我都試過.
.將結頭菜盡量瀝乾水分,或以雙手擠出多餘水分備用.
調味
我將一顆結頭菜分成兩份,使用兩種醬汁調味.

醬油版:
醬油:香油1:1+糖,有的會加醋,加鹽一起調味,也可以檸檬汁取代醋.
將醬汁拌勻調味出自己喜歡的程度後,試試味道可以的話,再倒入結頭菜裡會比較保險.若是一邊量調味料直接倒入結頭菜裡,可能會不易抓好調味狀態.除非是自己喜歡的比例已經很確定了.
醬油不加太多,會讓色澤變深,淺色狀態吃起來會比較清爽.
可以加入辣椒一起醃製.

醬油版擺盤



紫蘇梅版:
使用罐裝紫蘇梅含醬汁與烏梅汁來調味,比例由自己試味道來決定.
這是我自己嘗試變化,簡單調味的作法,味道全靠梅汁來做主.

紫蘇梅版擺盤




放入冰箱冷藏至少三小時或是一夜
將調味好的結頭菜放入冰箱冷藏至少三小時幫助入味.若是使用保鮮盒盛裝,進冰箱之前可以上下左右搖一搖,讓醬汁裹在結頭菜上.
上菜前加入適量香菜,點綴調色與提香氣,再加入少許香油,讓香氣更迷人.
若有白芝麻,撒一些在上方,更美觀.
糖+鹽醃(不沖洗)
參照 培仁蔬食MAMA 大頭菜削皮涼拌超簡單,切絲一樣口感好又入味
.將結頭菜,紅蘿蔔適量,皆先切片再切絲.
.加入糖與鹽各一茶匙一起抓勻.靜置20分後,倒出水.
.薑末1茶匙+醬油1茶匙+糖1.5大匙+鹽1茶匙+檸檬汁半個+香油1大匙+
香菜一把
這是醃製後不久即可立即享用,不須冷藏等候的過程,是比較快速也方便的做法.
此配方使用較多的糖與香油調味,也是很美味.
這樣的配色看起來清爽又豐富,很吸引人下筷品嚐一下😋.


自己加了少許小黃瓜絲的版本

涼拌結頭菜很適合現在的天氣😋.格友若是有好吃簡單的作法,也請留言分享喔!🙏❤️
相關資料
>以下文字摘自大頭菜防癌、抗發炎好處多,燉湯、涼拌口感大不同,保存營養就這樣煮
在市場上被稱為大頭菜的食材,一般指的是球莖甘藍(Brassica oleracea var. gongylodes),也被叫做結頭菜。
這是種營養豐富的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抗氧化物和多種礦物質。大頭菜煮湯、清炒、涼拌的口感都不同,料理方法一次看。
球莖甘藍外觀圓潤、味道帶點自然微甜。因其外在形狀,被暱稱大頭菜,主要的食用部位是肥大的球莖部位。
大頭菜營養多元,是日常優質的健康食材:
維生素C
每 100 克大頭菜含有約 62 毫克的維生素C,不僅是強效的抗氧化劑,還能促進膠原蛋白生成,增強免疫力。
硫代葡萄糖苷
作為十字花科蔬菜的一員,大頭菜含有這類植化素,經代謝後形成異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s),具有抗癌和抗發炎的作用。
膳食纖維
每 100 克提供約 3.6 克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秘並協助排除體內毒素。
鉀
有助於調節血壓,促進心臟健康。
葉酸
有助於紅血球生成和DNA修復。
料理方式:
大頭菜適合各種料理方式,最簡單的就是將外皮削去後,切成適口小塊清蒸,這是保留維生素C的最佳方式,可以避免水分流失和高溫分解營養。食用前淋上少許橄欖油、撒些鹽和胡椒即可享用。
此外,大頭菜煮湯、清炒的口感大不相同。喜愛清脆口感的人,可以在清炒大頭菜前,加些鹽稍微醃一下,將水分瀝掉後再下鍋,就能吃到爽脆的大頭菜。
如何挑選、保存大頭菜?
農糧署建議挑選大頭菜的訣竅包括:
- 葉梗堅韌。
- 心葉新鮮。
- 球莖端正、大小適中,約拳頭大小為宜。
- 表皮呈粉質薄霧狀為佳。
大頭菜可以室溫保存約 1 星期左右,但要避免陽光直射。
此外,冷藏大頭菜前不要先切開,否則容易失去水分。放在冰箱期間,要保持大頭菜表面乾燥,可以廚房紙巾稍加包覆,保存最好不要超過 2 星期。
>以下文字摘自臺灣俗稱的大頭菜其實是「球莖甘藍」!如何自製酸甜開胃的涼拌大頭菜?
農業部表示,在臺灣俗稱的大頭菜其實是十字花科的「球莖甘藍」,又被稱為結頭菜、菜扣(閩南語),而大頭菜此名來自於它的外形,其球莖上有幾根莖梗,外型有如卡通人物的頭部。球莖甘藍是每年秋冬到隔年春天常見的蔬菜之一,在臺灣的主要產地為彰化、雲林、嘉義、高雄、屏東等地,買回家後可煮成菜飯、熬湯、製作拌炒或涼拌料理等。
如何分辨外觀相似的「球莖甘藍」與「蕪菁」?
農糧署指出,常被臺灣人稱為大頭菜的「球莖甘藍」,根據莖球的顏色可分為白綠種、青綠種及紫色種,主要是食用其球莖;而外國人常說的大頭菜「蕪菁」,雖然同屬十字花科,但外型較接近蘿蔔,主要是食用其球根,不過蕪菁在臺灣較為少見。
- 球莖甘藍:外型似圓球,食用部位是「地面上」的「球莖」。球莖甘藍在臺灣較常見,它的個頭較大且肉質鬆軟,常用於煮湯、清炒或涼拌。
- 蕪菁:外型似蘿蔔,食用部位是「地面下」的「球根」。蕪菁在臺灣較少見,它的個頭較小、肉質也較硬,主要是作為主食或加入肉類料理一起烹煮。
❤️感謝每位格友的閱讀與點❤️喔!
本文相片為自行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