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整天吵架、甚至打架,我要怎麼教小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手足整天吵架、甚至打架,我要怎麼教小孩?

「是他先搶我的!」「才不是,是你先弄我的!」「我要打你!」「你才要揍你!」「你很討厭!」「你才噁心呢!」⋯⋯

家裡是不是常常充斥著孩子們尖銳的爭吵聲、哭鬧聲,甚至演變成互相推擠、拉扯、打架的場面?

你可能才剛介入調停完一場紛爭,轉個身,另一場戰爭又立刻引爆。

你感覺自己像個永遠無法下班的裁判,每天都在處理孩子們的告狀與衝突,身心俱疲。

這樣永無寧日的「手足戰爭」,是否也讓你筋疲力盡?

手足之間存在矛盾和衝突,其實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他們是最親密的家人,卻也是最直接的「競爭者」,爭奪著父母的關注、家裡的資源、以及彼此間的權力地位。

然而,如果吵架、打架成為他們唯一的互動模式,這不僅會嚴重破壞手足情誼、影響家庭氣氛,更讓孩子錯失了學習溝通、協商、同理與解決衝突的寶貴機會。

「他們倆在一起就吵,分開也吵,到底是怎樣!」

「哥哥都不讓弟弟,弟弟都故意惹哥哥,我真的不知道該幫誰!」

「妹妹動不動就去拿姐姐的東西,讓姐姐把她推倒在地上,跟妹妹講了也沒用!」

面對孩子之間頻繁的戰火,我們該如何引導,才能幫助他們從針鋒相對的「對手」,學習成為互相扶持的「隊友」呢?


▌孩子「為了什麼」和手足吵不停、甚至動手?

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我們可以先試著理解孩子們在衝突行為背後的「目的」(為了什麼),而不只是制止眼前的吵鬧或打架。

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才能更有效地對症下藥,引導他們建立更健康的互動模式。

⚠️ 爭奪「愛」與「關注」:怕自己不是爸媽的最愛

許多手足衝突的核心,源於對父母的愛與關注的爭奪。

孩子可能擔心自己得到的愛不夠多、害怕被手足比下去,因此透過爭吵、告狀、甚至攻擊行為,來博取父母的注意,或證明自己更值得被愛。

⚠️ 確立「地位」:手足間的權力與角色卡位戰

手足關係中存在著自然的權力互動。

老大可能想維持權威,老二可能想挑戰或證明自己。

吵架或打架,有時是他們確立自己在家庭中排序、爭奪主導權、或抵抗對方控制的方式。

⚠️ 界線模糊:不懂尊重彼此的空間與物品

孩子可能還沒完全建立起尊重他人界線的概念,容易侵犯手足的個人空間(例如:隨意進入房間)、拿取對方的物品、或者無法接受彼此有不同的想法或玩法,因而引發衝突。

⚠️ 技巧不足:除了吵架、打架,不知如何解決問題

許多時候,孩子們吵架或打架,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還能怎麼辦。

他們缺乏有效的溝通技巧(好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協商技巧(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以及處理挫折情緒的能力,只好用最原始的方式來解決爭端。

⚠️ 模仿或無聊:複製衝突模式或藉此互動

孩子可能模仿了家中大人或其他環境中處理衝突的方式(如果大人也常吵架或用權威壓制)。

有時,吵架打鬧也可能只是因為太無聊,或者成為他們之間一種雖然負面,但習慣的互動方式。


▌綠豆爸這樣教小孩

✅ 保持中立,不當裁判:聚焦「停止衝突」與「學習」

當衝突發生時,父母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安全、制止傷害行為(特別是動手動腳),但盡量避免扮演「誰對誰錯」的裁判。

偏袒任何一方都可能加劇競爭或不公平感。

將焦點放在「我們家不允許打人/罵難聽的話」這個界線上,以及事後引導他們「學習如何解決問題」。

✅ 教導「衝突解決 SOP」:從說感覺到想辦法

在平時氣氛好的時候,就要主動、具體地教導孩子們解決衝突的步驟。

例如:

1. 深呼吸,先冷靜(可以暫停或分開一下);

2. 輪流用「我訊息」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覺得很生氣,因為你沒問我就拿走我的玩具」);

3. 練習「傾聽」對方說的話;

4. 一起腦力激盪「可以怎麼辦」(想出至少兩個解決方法);

5. 達成協議並和好。可以透過繪本、角色扮演反覆練習。

當然,帶領孩子和父母一起練習「正言溝通」,才是治標又治本的長久之計。

✅ 引導「說出需求」,取代「互相指責」

在衝突中或事後討論時,引導孩子將指責對方的語言(「都是你害的!」、「你很壞!」),轉換成表達自身需求或感受的語言(「我希望你可以先問我再拿」、「我需要一點自己的空間」)。

這能降低火藥味,開啟有效溝通。

✅ 建立「手足時間」與「合作機會」

刻意創造讓手足「一起」從事有趣、需要合作的活動。

例如:一起完成一個作品、一起為家人準備驚喜、一起玩合作型桌遊、或是安排固定的「手足專屬遊戲時間」(由他們自己決定玩什麼,大人不干涉,除非有安全問題)。

正向的連結經驗,是化解敵意的良藥。

✅ 貫徹「禁止暴力」原則與「修復」責任

家中需要有清晰且一致的規定:「絕對不可以動手打人或說出傷人的話」。

違反規定時,除了立即制止,也要有相應的邏輯後果,重點應放在「修復關係」和「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上。

例如:需要向對方道歉、幫忙修復被弄壞的東西、或者暫停某些權利直到能好好對待手足。


▌停止衝突,學習合作:手足不是對手,而是一輩子的隊友

手足衝突是家庭生活的必然,也是孩子學習人際互動、情緒管理、解決問題能力的最佳練習場。

父母的角色,不是完全消弭衝突,而是做一個冷靜的教練與引導者,在一次次的摩擦中,教導孩子看見彼此、尊重界線、學習溝通與合作。

減少比較,看見每個孩子的獨特;增加合作,體驗團結的力量。

讓家成為一個充滿愛與安全感的練習場,幫助孩子們將彼此視為人生旅途上,最珍貴、最長久的隊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豆爸的幸福家
59會員
88內容數
趙介亭(綠豆爸)育有2子綠豆和粉圓,2006年擔任全職奶爸;2010年學習阿德勒心理學;2012年成立可能親子團;2014年成立可能非學校;2020年成立可能幸福學院,帶領夥伴學習與實踐阿德勒幸福學!
綠豆爸的幸福家的其他內容
2025/05/04
▌最好的教養,是爸媽陪孩子一起跑,但不代替孩子跑 人生就像一場漫長的賽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跑者,擁有自己的節奏、潛力與必須親自跑完全程的賽道。 在這場賽事中,父母的角色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常常充滿愛與期待,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站錯了位置,用了不恰當的方式參與孩子的賽事。 我們都希望
Thumbnail
2025/05/04
▌最好的教養,是爸媽陪孩子一起跑,但不代替孩子跑 人生就像一場漫長的賽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跑者,擁有自己的節奏、潛力與必須親自跑完全程的賽道。 在這場賽事中,父母的角色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常常充滿愛與期待,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站錯了位置,用了不恰當的方式參與孩子的賽事。 我們都希望
Thumbnail
2025/05/03
▌我知道不該打罵孩子,但情緒一來就破功,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剛看完一本教養書、聽完一場親職講座,或上完一系列的親子課程,覺得收穫滿滿、信心十足,決心要用更溫和且堅定的態度、自然或合理的結果來正向教養孩子。 但過不了多久,孩子因為一點小事尖叫哭鬧、或是做出讓你理智斷線的挑戰行為。 你努力想著
Thumbnail
2025/05/03
▌我知道不該打罵孩子,但情緒一來就破功,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剛看完一本教養書、聽完一場親職講座,或上完一系列的親子課程,覺得收穫滿滿、信心十足,決心要用更溫和且堅定的態度、自然或合理的結果來正向教養孩子。 但過不了多久,孩子因為一點小事尖叫哭鬧、或是做出讓你理智斷線的挑戰行為。 你努力想著
Thumbnail
2025/05/02
▌不給孩子手機,孩子就威脅不寫功課、不上學,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按照約定,提醒孩子手機、平板使用時間已到,需要關機去寫功課或準備隔天上學的物品。 沒想到孩子臉色一沉,憤怒地大喊:「我不管!你不讓我繼續玩,我就不寫功課了!」 或者「你不把手機還我,我明天就不去上學了!」 面對孩子祭出「拒學
Thumbnail
2025/05/02
▌不給孩子手機,孩子就威脅不寫功課、不上學,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按照約定,提醒孩子手機、平板使用時間已到,需要關機去寫功課或準備隔天上學的物品。 沒想到孩子臉色一沉,憤怒地大喊:「我不管!你不讓我繼續玩,我就不寫功課了!」 或者「你不把手機還我,我明天就不去上學了!」 面對孩子祭出「拒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手足整天吵架、甚至打架,我要怎麼教小孩? 「是他先搶我的!」「才不是,是你先弄我的!」「我要打你!」「你才要揍你!」「你很討厭!」「你才噁心呢!」⋯⋯ 家裡是不是常常充斥著孩子們尖銳的爭吵聲、哭鬧聲,甚至演變成互相推擠、拉扯、打架的場面? 你可能才剛介入調停完一場紛爭,轉個身,另一場戰爭
Thumbnail
▌手足整天吵架、甚至打架,我要怎麼教小孩? 「是他先搶我的!」「才不是,是你先弄我的!」「我要打你!」「你才要揍你!」「你很討厭!」「你才噁心呢!」⋯⋯ 家裡是不是常常充斥著孩子們尖銳的爭吵聲、哭鬧聲,甚至演變成互相推擠、拉扯、打架的場面? 你可能才剛介入調停完一場紛爭,轉個身,另一場戰爭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手足競爭」是一個兒時經常發生的現象,但在成年後仍會出現。本文探討成年手足之間競爭的成因,並提供建議方法,協助讀者放下競爭,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
Thumbnail
「手足競爭」是一個兒時經常發生的現象,但在成年後仍會出現。本文探討成年手足之間競爭的成因,並提供建議方法,協助讀者放下競爭,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
Thumbnail
隨著社會氛圍愈來愈強調自由與平等,一代比一代的孩子更「有種」了,孩子不再「打到會怕、罵到不敢」,而是「愈打愈欠打、愈罵愈討罵」!
Thumbnail
隨著社會氛圍愈來愈強調自由與平等,一代比一代的孩子更「有種」了,孩子不再「打到會怕、罵到不敢」,而是「愈打愈欠打、愈罵愈討罵」!
Thumbnail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習情緒的地方,手足之間有衝突是很正常, 是幼兒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應該從中引導孩子在處理時該怎麼做。 《作伴小編今天要來與大家說說「處理孩子手足衝突小方法」💥 爸比媽咪們可以跟著做做看,一起優雅的化解這場戰爭吧🙌
Thumbnail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習情緒的地方,手足之間有衝突是很正常, 是幼兒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應該從中引導孩子在處理時該怎麼做。 《作伴小編今天要來與大家說說「處理孩子手足衝突小方法」💥 爸比媽咪們可以跟著做做看,一起優雅的化解這場戰爭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