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筆記】人在舒適圈太久變笨變懶,也許需要受到重創才會開竅有行動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這種情況確實很常見,長時間待在舒適圈裡,環境安逸穩定,確實容易讓人缺乏挑戰和刺激,進而可能出現「變笨變懶」的現象。


舒適圈的本質與影響

舒適圈指的是人處於熟悉、可控、不需努力就能維持現狀的心理與生活狀態。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可能導致:

  • 學習停滯:沒有新挑戰就沒有動力學習;
  • 創造力下降:大腦缺乏對未知的刺激;
  • 問題解決能力退化:面對新問題容易逃避而非應對;
  • 懶惰與依賴心上升:避免承擔風險與責任。


重大打擊為何能「開竅」?

當人遭遇重大失敗、打擊或劇變時,心理機制會被迫啟動:

  • 破壞舊有信念系統,導致重新思考人生方向;
  • 強迫學習與適應:為了生存或避免重蹈覆轍;
  • 啟動深層動力:如羞恥、後悔、恐懼,反而轉為驅動力;
  • 進入成長邊界區(Learning Zone),突破過往無法跨越的牆。

這種現象心理學稱為後創傷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意即人在重大壓力下反而蛻變成更強的自己。


是否一定要「重創」才能成長?

不見得。這其實是成長方式的差異

  • 主動型成長者:會自己設定挑戰、尋求不適感,主動走出舒適圈;
  • 被動型成長者:往往需要外力打擊才能覺醒。

也就是說,重創不是必要條件,但對某些人來說卻是必經之路。


這種現象與社會結構的關係?

  • 社會制度如果過度保護與給予舒適,也可能導致整體集體退化;
  • 當代教育與職場也普遍缺乏「適度挑戰與挫折訓練」,造成一代人抗壓力下降;
  • 在某些文化中,強者是從逆境中鍛造的,這種信仰反而成為動力。


實際例子

例子一:職場安逸 → 能力停滯

阿明在一家公司做了10年,一直負責簡單重複的行政工作。雖然生活穩定,但他沒學新東西。 某天公司裁員,他被解雇,才發現自己沒有一技之長,連轉職都困難。 這時他才開始拼命學習新技能。

例子二:考試都不失敗的學生 → 社會適應困難

小美從小功課很好,沒遇過挫折。進社會後第一次被主管批評,崩潰大哭,開始質疑自己。 那次之後她學會了調整心態、提升表達能力,也真正開始成長。

例子三:打遊戲順風順水 → 一輸就氣到刪帳號

阿德平常玩遊戲都贏,覺得自己很強。有一次遇到高手被打爆,氣到刪帳號。 後來朋友說他只是太習慣當贏家,沒有面對過真正的挑戰。 他開始學策略、練操作,變得更厲害也更有耐性。

例子四:感情一直順利的人 → 一次失戀像世界末日

小倩從沒被拒絕過,感情都順利。 直到有一次被交往多年的人劈腿,整個人崩潰。 她經歷一段低潮後,開始看書、運動、找心理諮商,學會了更成熟地處理情緒,變得更堅強。


應因之道

1. 主動製造「微挑戰」習慣

不要等到被社會重擊才改變,每天給自己一點不舒服的小任務,例如學一個新技能、公開發表一次想法、主動找陌生人交流,這些微小行動可以讓你的大腦保持彈性。

2. 設定「不確定」的目標

比起「穩穩過關」的目標,設定一些你目前無法完全掌握結果的挑戰(例如報名一場演講、嘗試創業副業、投遞一份夢想職位),能逼迫你學新知識、動腦解決問題。

3. 定期自我拆解與更新

每三到六個月,回頭檢視:我的思考方式是否過時?我是否習慣性用同一套方法面對問題?有沒有新工具、新觀點、新環境可以嘗試?這就像是為自己「重灌系統」。

4. 刻意接觸不同圈層的人與觀點

不要只跟想法類似的人來往,主動認識背景不同、年齡差異、觀點相反的人,能逼你思考、修正、自我升級。

5. 接受短期的不適,換來長期的突破

成長一定會痛,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或焦慮就退回安全區。真正的突破來自那些「想逃但選擇堅持」的時刻。


結論

「被現實打醒」雖痛苦,卻往往是真正蛻變的開始。 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在每次撞牆之後,選擇反思與成長,而不是逃避與放棄。

不是你本來不行,而是你沒被逼到必須成長的那一步。

想變強,不必等受傷後才覺醒,從今天就開始挑戰你自己最怕的那一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宗的筆記
10會員
418內容數
我的學習筆記,用來記錄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所有的筆記會動態更新來完善。 用 AI 補助整理重點。 自我介紹:https://vocus.cc/user/671caefbfd89780001ab8fc3 https://vocus.cc/article/682a2b37fd897800011a9234
宗的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5/06
遊戲內的設計黑箱,尤其在涉及消費時,可能會引發不公平性,並且使公司從中獲得不正當的財務利益。 這些設計黑箱通常是遊戲開發商和發行商所運用的隱藏機制,用來鼓勵玩家進行消費,並在過程中最大化公司獲利。
Thumbnail
2025/05/06
遊戲內的設計黑箱,尤其在涉及消費時,可能會引發不公平性,並且使公司從中獲得不正當的財務利益。 這些設計黑箱通常是遊戲開發商和發行商所運用的隱藏機制,用來鼓勵玩家進行消費,並在過程中最大化公司獲利。
Thumbnail
2025/05/06
創作者普遍隱藏自己使用 AI 創作的事實,是受到兩種主要動機驅使:「能力光環維護」與「AI 污名化焦慮」。 隱藏AI創作的原因 能力顯示的偏見 很多創作者可能擔心,若他們坦承自己使用了AI創作,觀眾或讀者可能會認為他們的能力不如所展示的那樣出眾。
Thumbnail
2025/05/06
創作者普遍隱藏自己使用 AI 創作的事實,是受到兩種主要動機驅使:「能力光環維護」與「AI 污名化焦慮」。 隱藏AI創作的原因 能力顯示的偏見 很多創作者可能擔心,若他們坦承自己使用了AI創作,觀眾或讀者可能會認為他們的能力不如所展示的那樣出眾。
Thumbnail
2025/05/06
標準化測驗,雖然在學術與職業篩選上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但它的局限性卻也非常明顯。 測驗的單一面向,教育的無形框架:限制個人能力的雙重束縛 1. 過度依賴標準化答案 測驗往往依賴標準化的答案來判斷一個人的能力。 這種方式可能忽略了個體的創造力、
Thumbnail
2025/05/06
標準化測驗,雖然在學術與職業篩選上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但它的局限性卻也非常明顯。 測驗的單一面向,教育的無形框架:限制個人能力的雙重束縛 1. 過度依賴標準化答案 測驗往往依賴標準化的答案來判斷一個人的能力。 這種方式可能忽略了個體的創造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不是離開舒適圈,而是擴大舒適圈 很多自我成長的課程,都要要你離開舒適圈。 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這篇文章整理了一些思維上的轉換方式。幫助你能更加相信你所接收的資訊喔。
Thumbnail
不是離開舒適圈,而是擴大舒適圈 很多自我成長的課程,都要要你離開舒適圈。 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這篇文章整理了一些思維上的轉換方式。幫助你能更加相信你所接收的資訊喔。
Thumbnail
討論學生負面心態問題,以及對應的方法。說明在教觀念和解題方式之前,心態才是最需要調整的一環。
Thumbnail
討論學生負面心態問題,以及對應的方法。說明在教觀念和解題方式之前,心態才是最需要調整的一環。
Thumbnail
繁忙與焦慮的生活是否讓你感到透不過氣?《鬆弛感》是一本充滿心靈雞湯的書,提供了40個實用的方法,協助你遠離精神內耗,享受更平和的人生。文章深入探討了去除自我設限、規律化生活、自學重要性等重要核心概念,激勵你朝向內心平靜且持續成長的未來。
Thumbnail
繁忙與焦慮的生活是否讓你感到透不過氣?《鬆弛感》是一本充滿心靈雞湯的書,提供了40個實用的方法,協助你遠離精神內耗,享受更平和的人生。文章深入探討了去除自我設限、規律化生活、自學重要性等重要核心概念,激勵你朝向內心平靜且持續成長的未來。
Thumbnail
我們為何無聊?無聊不好嗎?無聊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Thumbnail
我們為何無聊?無聊不好嗎?無聊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Thumbnail
生活過得不快樂,經常是從壞習慣而來。
Thumbnail
生活過得不快樂,經常是從壞習慣而來。
Thumbnail
在現代快節奏和充滿壓力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渴望一個可以幫助我們放鬆並重新連結內在寧靜的地方。沉浸式靜觀工作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體驗和探索靜觀的空間。這種工作坊不僅讓我們學習和實踐靜觀技巧,還能帶來許多其他的好處和啟發。 培養專注力和創造力:沉浸式靜觀工作坊注重培養專注力。透過各種靜觀
Thumbnail
在現代快節奏和充滿壓力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渴望一個可以幫助我們放鬆並重新連結內在寧靜的地方。沉浸式靜觀工作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體驗和探索靜觀的空間。這種工作坊不僅讓我們學習和實踐靜觀技巧,還能帶來許多其他的好處和啟發。 培養專注力和創造力:沉浸式靜觀工作坊注重培養專注力。透過各種靜觀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