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強迫症和諧共處:探索自我接納的旅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特質,有些在他人眼中可能是缺陷,但換個角度看,這些特質往往也是塑造我們獨特性格的重要元素。對於患有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簡稱OCD)的人來說,學會與這些特質和諧共處,是一段值得探索的自我接納之旅。


✅ 重新認識你的「強迫」特質

以我自己為例,我有相當明顯的潔癖傾向。我習慣將日常用品分類整理得井然有序,每天都會用透明膠帶仔細清理地板上的頭髮,確保房間和書房一塵不染。這些在他人眼中看似過度的強迫觀念(obsessions)和由此產生的重複行為(compulsions), 乍看之下像是焦慮障礙的表現,但實際上並未對我的日常生活造成明顯困擾。

更有趣的是,正是因為這種對整理和歸類的執著,讓我在大學時期能夠製作出條理清晰、深受同學喜愛的課堂筆記。在學習與工作相關新知識的過程中,強迫自己整理出結構完整的學習資料,反而幫助我在跨領域學習上取得顯著進步。


✅ 家族印記:理解症狀的根源

回顧家族歷史,我發現這種輕微的強迫症傾向可能源於遺傳基因。母親總是坐在客廳裡,細心地修補從市場買回的衣物和帽子。她這一生都在身體力行著「完美」的理念,這種特質在我們現在的居住環境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為了打造心目中的新古典風室內裝潢,母親研讀了大量雜誌資料,諮詢多家室內設計師,最終親自繪製設計圖,將空屋改造成理想中的完美住宅。

raw-image



✅ 認知重組:改變看待自己的方式

當你意識到自己可能有強迫症傾向時,不妨透過「認知重組」來重新審視這些想法和行為:

三個關鍵反思問題:

🔍 這些想法或行為是否對我的生活品質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 這些想法或行為是否對身邊的人際關係或環境產生負面衝擊?

🔍 這些想法或行為是否也帶來某些正面價值?


✅ 尋求平衡:何時需要專業協助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雖然某些強迫特質可能帶來正面效果,但當這些症狀開始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表現或人際關係時,尋求專業心理健康協助是非常重要的。專業治療師可以幫助你:

↘️學習有效的應對策略

↘️減少過度的焦慮和困扰

↘️在保持有益特質的同時,減少負面影響

↘️建立更健康的生活模式


✅ 接納不完美的智慧

不論這些強迫行為或觀念源於先天基因還是後天環境,如果它們沒有嚴重影響你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甚至在某些方面成為你獨特且珍貴的人格特質,那麼過度擔心是否患有強迫症其實並無必要。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同樣是一種人生智慧。重要的是找到平衡點:既要接納自己的特質,也要識別何時需要尋求改變或協助。


記住:你不僅僅是你的症狀,你是一個完整而獨特的個體,值得被理解、接納和支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強迫症本身就是因為這樣的井然有序,才安心舒暢。但對周遭親密之人就可能有些扞格了。 反過人,有些人天生散漫到不知道該怎麼說? 只能說多元社會,一粒米養百樣人,各自安好。
avatar-img
Jenny Hsu的沙龍
260會員
273內容數
Jenny Hs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20
由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著的《被討厭的勇氣》,基於阿德勒心理學,為現代人提供寶貴的心理指南。以下我將分享這本書的核心理念,以及如何將這些智慧應用於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幫助自己擺脫過去的陰影,擁抱真實的自我。 1. 人生可以選擇 📌 核心概念: 我們不是被過去決定的,而是可以選擇「現在」
Thumbnail
2025/05/20
由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著的《被討厭的勇氣》,基於阿德勒心理學,為現代人提供寶貴的心理指南。以下我將分享這本書的核心理念,以及如何將這些智慧應用於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幫助自己擺脫過去的陰影,擁抱真實的自我。 1. 人生可以選擇 📌 核心概念: 我們不是被過去決定的,而是可以選擇「現在」
Thumbnail
2025/05/19
一張1987年在東京迪士尼樂園與外婆的合影,訴說著三代同遊的溫馨回憶與旅途中的點滴辛酸,以及作者對職場父母的感觸與期許。
Thumbnail
2025/05/19
一張1987年在東京迪士尼樂園與外婆的合影,訴說著三代同遊的溫馨回憶與旅途中的點滴辛酸,以及作者對職場父母的感觸與期許。
Thumbnail
2025/05/19
許多人在職場上即使有所成就,仍深受「冒牌者症候群」所苦,質疑自身能力。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在補教界任職到遠赴哈佛攻讀碩士的過程,如何克服自我懷疑,並點出此症候群的常見特徵與行為表現,以及在哪些族群中較為普遍。
Thumbnail
2025/05/19
許多人在職場上即使有所成就,仍深受「冒牌者症候群」所苦,質疑自身能力。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在補教界任職到遠赴哈佛攻讀碩士的過程,如何克服自我懷疑,並點出此症候群的常見特徵與行為表現,以及在哪些族群中較為普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從小到大對於自己高敏感性格的困擾和困惑,以及透過一本書的認識,我重新認識自己並接受自己的高敏感特質。我列舉了我對於高敏感的五個思考方式,並且希望能夠啟發其他高敏感族群的人,讓他們也能認同自己獨特的特質。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從小到大對於自己高敏感性格的困擾和困惑,以及透過一本書的認識,我重新認識自己並接受自己的高敏感特質。我列舉了我對於高敏感的五個思考方式,並且希望能夠啟發其他高敏感族群的人,讓他們也能認同自己獨特的特質。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瞭解自己的特質對管理情感是關鍵。本文介紹了高敏感族群的特徵及相處建議,並分享了管理情感和提升自我肯定感的方法。透過此書瞭解高敏感特質,並採取適當的方法來管理,能幫助高敏感的人更好地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瞭解自己的特質對管理情感是關鍵。本文介紹了高敏感族群的特徵及相處建議,並分享了管理情感和提升自我肯定感的方法。透過此書瞭解高敏感特質,並採取適當的方法來管理,能幫助高敏感的人更好地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有些高敏感者"很容易被誤會"總是往負面的方向走, 但其實只是因為特別的"共感力", 明明不是自己的情緒,卻彷彿是自己親身經歷般而產生"同理心", 高敏感者很輕易能同理他人,卻無人能同理自己, 這其實會讓高敏感者時常陷入一種"孤獨感"。
Thumbnail
有些高敏感者"很容易被誤會"總是往負面的方向走, 但其實只是因為特別的"共感力", 明明不是自己的情緒,卻彷彿是自己親身經歷般而產生"同理心", 高敏感者很輕易能同理他人,卻無人能同理自己, 這其實會讓高敏感者時常陷入一種"孤獨感"。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有貪嗔痴慢疑的病毒,只是我們怎麼對治這些問題呢?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有貪嗔痴慢疑的病毒,只是我們怎麼對治這些問題呢?
Thumbnail
在了解MBTI後,才發現我自己慣有的工作模式是「沒有自我覺察」,貫有模式是感覺關掉,通常遇到事情選擇往前衝就對了,又常會焦慮不安會拖垮專案進度。雖然我得大腦一直說要往前衝,但身心卻說不要,如此分裂就會造成自己身心每況愈下 自我覺察&諮商資源 自我覺察:或許你和曾經的我一樣,沒有發現到自己的身心不
Thumbnail
在了解MBTI後,才發現我自己慣有的工作模式是「沒有自我覺察」,貫有模式是感覺關掉,通常遇到事情選擇往前衝就對了,又常會焦慮不安會拖垮專案進度。雖然我得大腦一直說要往前衝,但身心卻說不要,如此分裂就會造成自己身心每況愈下 自我覺察&諮商資源 自我覺察:或許你和曾經的我一樣,沒有發現到自己的身心不
Thumbnail
常與大部分的社會意見分歧,不自覺會認為"自己是否符合?" 在"自問自答"的過程裡,被情緒擱淺了,動彈不得, 其實只是因為我把"重心"放錯了... 我需要輪流讓"不同情緒面向的自己"釋放出來, 用"好奇心"去看待自己。
Thumbnail
常與大部分的社會意見分歧,不自覺會認為"自己是否符合?" 在"自問自答"的過程裡,被情緒擱淺了,動彈不得, 其實只是因為我把"重心"放錯了... 我需要輪流讓"不同情緒面向的自己"釋放出來, 用"好奇心"去看待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