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週末的早晨,
我和湯米坐在吧台前吃早餐,湯米突然來個一問:「媽媽,當老師有什麼好?你們老師的工作不就只是挑學生缺點嗎?」
「蛤?!」我剛嚥下口的咖啡差點嗆出來。
「哪是呀?!你怎麼會這樣說呢?」
「別人我是不知道啦!但是媽媽正好相反!而且我覺得當老師很好,我喜歡當老師。」
湯米:「每天管學生不覺得累嗎?而且薪水這麼少,還要做這麼多事。」
「哈哈!你的重點是在薪水吧!你渴望更多的薪水,那~就請讓自己更有本事呀!......」
◾️
老師的工作不就是挑學生缺點?
這句話有意思。
就像,
父母不都是充滿教養熱情在盯著孩子的不足?樂此不疲?
◾️
推薦 2020年陳茂雄的「薩提爾教練模式」,
是心理學界與企業界的完美結合,領導統御層面的薩提爾模式。
無論是面對孩子還是成年人,面對都是「只看見正向」。
這概念不容易理解,
因為許多人會卡在:難道為了親子和樂、為了讓彼此自我感覺良好,就要粉飾太平地無視對方(孩子)的錯誤及不足嗎?
◾️
讚賞不該是控制的工具,而是教養的態度。
在我這幾年的實踐中,
似乎就是把讚賞、鼓勵做得最為徹底,
讓自己看待孩子的眼光和以往明顯不同,
現在師生間的互動也是我最喜歡、舒適的狀態。
我們東方的文化,
喜謙卑內斂,習隱善揚惡。
所以對他人(孩子)的讚賞標準頗高。
但,
批評真能使人發憤圖強?
以前那些令孩子感到難堪屈辱的批評嘲諷,
痛定思痛的當頭棒喝,
或許能讓他們害怕聽話,
但那僅限於短效的刺激和表面的服從。
特別是資訊飛速的現代孩子,
有幾個能為了爭你一口氣,
願意長期間努力向上提升自己,
去證明「原來你老師(大人)說的是對的」呢?
◾️
關係親密的親子之間,
更是。
你會發現,
想藉由負面的話語刺激孩子「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更難發揮什麼作用。
因為雙方的關係密切,
彼此的真實自我都很強大,
負面的言語只會變成一種挑釁,
使對方關閉雙耳、拒絕聽話而已。
所以,
現代的父母當比老師更要懂得「正向看見」。
◾️
人是因他人的鼓勵而向上,非因別人的批評才奮起。
我會跟我的家長們說,
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的合作,
你們要比老師更懂得鼓勵孩子、正向標籤。
需要「好人」時,父母責無旁貸。
需要「壞人」時,讓老師我來做。
當然,
我這個「壞人」,
是基於愛的基礎有方法的壞。
相信老師,
互相配合,
我們定能合作愉快。
#孩子身邊的每個大人都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用讚賞鼓勵建立孩子良好的自我形象
#天下文化 #薩提爾教練模式陳茂雄
#下回來寫一篇怎麼正確鼓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