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第一次認識我,是因為好像在講「表達力」,但坦白說,我不是什麼口語表達專業老師,沒有受過演員訓練,也沒有拿過什麼辯論比賽的冠軍,我只是一個很喜歡教學(相長),也喜歡觀察人怎麼工作、怎麼溝通互動的人。
我花很多時間去探索和驗證:
- 怎麼寫一份讓老闆(或客戶)一眼看懂的提案?
- 怎麼設計一場有說服力的簡報?
- 怎麼在有限時間講出一段有價值的話?
舉個例子來說,你花了好幾天、甚至好幾個禮拜熬夜趕工,終於生出了一份 100 頁的紮實報告,為這份報告精心設計了一份簡報,還準備了 20 分鐘的精彩講稿,當滿心期待(或是緊張興奮地)上台分享,結果台下卻出乎意料地反應冷淡...
老闆或客戶只問了一句:「所以...你重點是什麼?」
這情況也許讓人覺得很沮喪,但其實問題不在於講得不夠多,而是沒有用「適合對方」以及「適合自己」的方式呈現出「對方關注」的內容。
有價值的表達,不在於講了多少,而在於傳達得多清楚、有沒有打中對方的需求。
這樣的「職場表達」不只是說話技巧,更像是一種......工作思維,而我在協助不同職場領域學員時,很常在教學中提到的三個關鍵,就是:
✅ 1. 利他思維(先換位思考,再做行動準備) → 不是說自己想說的,而是表達出對方想聽的
在職場我們說話、寫東西,是為了解決問題、促進合作、推動行動,在做任何準備和行動之前,永遠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對方現在最關心的是什麼?他想聽到或得到什麼?」
如果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只會讓對方覺得離題、冗長、缺乏重點。可是當你能夠下意識地(或是熟練地)轉成對方視角的思維,就會發現你說的話、提出來的建議、送出的簡報,開始變得很精準、變得更有用,也更容易被對方採納。
✅ 2. 少,但是更好 → 精準有用的資訊和見解,遠勝過一堆濫竽充數的資料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尤其現在 AI 的能力突飛猛進,10 秒鐘內能幫你整理、生成的內容是以前無法想像的程度,一個人要得到一堆數據、一堆想法非常容易。
但你的時間有限,聽眾時間更有限,注意力更是兵家必爭之地。說得越多,不代表記得的人越多;反而是挑得越精,重點越清楚,越能讓人記得你!
「做簡報不是把資料貼滿,而是留下真正該說的關鍵內容(可以參考 80/20 法則試試看)。」
精簡,不是偷懶,而是用心整理出有價值的精華。
✅ 3. 一魚多吃 → 一次投入,多元應用,提升影響力與效率
這是我自己常運用、也很喜歡的一個原則技巧(好啦,雖然這聽起來有點懶,但這在很多場景裡真的很有用),完成一篇報告,也能同時把它改寫成簡報格式,成為你未來內外部分享的素材,甚至可以轉成一篇 LinkedIn 或 IG 的專業貼文。
讓你一次投入,多次運用、擴大影響範圍和應用效果。
這不只幫助你爭取機會,也讓老闆或客戶看到:「你是一個懂得運用資源、策略性產出的專業人才。」每一次都認真準備,然後一魚多吃,反覆迭代調整、提高品質,
有一天,未來的自己會感謝過去努力過的自己(還有留下的內容記錄)。
這三個職場表達的工作技巧「利他思維、少但是更好、一魚多吃」彼此獨立,但又能相輔相成,讓你無論在面對主管簡報、向客戶提案,甚至是平常會議裡的發言,都更聚焦、有策略、更有影響力。
我一路走來,其實也不過是個熱愛教學、喜歡研究怎麼讓工作做得更有效的人,但也因為這樣,我看見了太多專業人才因為「表達方式」不夠清晰,而錯失被看見的機會,甚至與升遷、加薪、難得的合作商機擦身而過,真的非常可惜...
所以我開始總結了自己的實戰和輔導經驗,希望能協助你、讓你知道,如何讓你每一分努力,能透過有效的準備和表達方式,轉換成對等或超越期待的成果與機會。
如果你也想要提升自己的職場影響力和身價,讓寫出來的文字更有說服力、簡報更有重點、開口說的話更讓人點頭,甚至覺得相見恨晚,你可以預約一個專屬你個人的 30 分鐘諮詢時間。
我明白你的時間很寶貴,我的也是,不過如果你真的想做出一些改變,只要你願意說說你的問題和想達到的目標,即使只有半小時,相信在聊過之後,一定也能有所收穫的 : )
瞭解更多 → https://drsoonlin.com/service/
我們線上見!
Dr. Soonlin
我透過一對一的優勢定位與表達訓練,協助你大幅提升演講、簡報與溝通的說服力 🎯 無論是升遷、轉職或發展斜槓副業,都能讓對方聽得懂、記得住,更願意與你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