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公司內算是相對年輕的管理者,在與公司其他年紀較大的主管討論時,他們常提到不知道怎麼管理現在的年輕人,像是經常對既有流程提出質疑,甚至動不動就離職,我雖然能理解這些狀況,卻不知道該如何解釋讓前輩們了解,我該怎麼處理呢?」一位在公司內擔任中階主管的朋友,在聚會上提到這個情況。
這並非我第一次聽到管理者提到這個問題,我回答:「我懂你的感覺,這確實是職場中一大挑戰,雖然我們能理解主管與部屬年紀有差距時,一定會有代溝,或是工作方式、溝通風格等不同;在我們這一代是新鮮人時,通常是讓自己去遵循公司規定,但因為現在資訊取得越來越便利、工作文化越來越多元,讓現代年輕人對工作的期待,跟我們差很多。
他們更重視工作帶來的意義,而不是單純的薪水,畢竟我們以前成長的路徑較單一,而現在有更多職涯選擇,因此我們要放下過去時代的『人求事』思維與自己的身段,改以『事求人』的視角來招募與管理新人。」
朋友聽後,繼續說道:「這我可要好好跟其他主管們討論討論;另外你怎麼看現在的斜槓文化,有些員工在下班後花不少時間在自己的興趣或事業上,我很擔心會影響他們在本職上的精力與績效。」
「斜槓確實是現代流行,我認為其本質仍是人們在本職之外的一種探索,只是這個探索相對於學習、進修有創造額外價值、甚至獲得收入,這對他們的成長有很大幫助,我們管理者要學會理解他們的需求,並給予支持。
而且若主管能在平常的溝通中去了解部屬工作外的成長,還可以適時在公司內幫他們尋找可應用、練習這些技能的舞台,反而會讓他們會對工作有更多的投入,進而取得更多成就感。」
--------------------
現在的職場中,年齡、世代差距帶來的管理挑戰變得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在不同世代的工作方式、價值觀以及對工作生活平衡的期待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對於逐漸進入職場的「Z世代」或是「千禧世代」,他們在選擇工作的時候,往往更加重視工作本身的意義、是否能夠提供自我成長與挑戰,也就是說,我們不僅在招募時就要詳細介紹工作內容與企業的使命,更要強調企業如何幫助員工達成個人的職業目標與成長。
而在員工入職之後,也有許多要調整、相互適應的面向,因此創建一個開放、靈活並且鼓勵創新的工作環境,對於吸引這些人才是很重要的。
管理策略調整
年齡差距較大的團隊經常會遇到溝通上的障礙,因為不同世代的工作方法、態度及價值觀都會有差距,我們應該注重建立「跨世代協作」的氛圍,也許做事的方式不同,但可以透過建立共同的工作目標與清晰的溝通管道,讓不同年齡層的員工可以相互學習與成長。
這樣既能幫助年輕部屬從資深員工身上學習到經驗與智慧,也讓資深員工能夠從年輕員工的創新思維與新技術中獲得啟發。
而在工作管理方面,年輕員工的工作方式和思維往往比傳統方法更具彈性,也更能發現利用新技術來提高工作效率的機會,管理者需要學習在不影響團隊目標的前提下,讓新世代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同時幫助部屬拆解工作內容,讓他們了解哪些工作讓他們感到快樂,哪些工作讓他們感到不快樂,進而提供改進方案或調整工作內容,讓員工保持高效且快樂的工作狀態。
重視員工發展
年輕員工常常希望在工作中找到自我成長的機會,因此我們應該提供更多的學習與發展機會,包括定期的培訓、跨部門的合作機會,管理者不僅要在他們的職業發展中給予指導,也要幫助他們拆解自己的目標與挑戰,並與他們共同探索最佳的成長路徑,而這也是我常說管理者都應該要學習教練式管理的原因之一。
我還是工程師時,曾為了拓寬未來的路去加強自己的英文能力,並主動爭取與客戶溝通的機會來練習,當時公司給我一定自由度增加磨練,相對也讓我有更多機會可以為公司創造價值,最後我帶著這些經驗轉任了幾個部門,在公司服務了10幾年,這對雙方來說都是相輔相成的雙贏。
此外,作為管理者,我們也應該注重與年輕部屬的溝通方式,許多年輕人並不習慣傳統的命令式管理,更希望得到平等與開放的對話空間,管理者也應該多與他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了解其想法與需求,予以適當的支持。
當主管與部屬年齡差距較大時,需要主管調整管理方式,以更加靈活、開放的態度來吸引和管理年輕人才,透過了解他們的需求與挑戰,幫助他們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能夠促進團隊的高效協作與創新。
而當部屬在工作之外有新的學習甚至斜槓時,主管也要給予理解與支持,若是有相關機會,也可以讓員工有更多嘗試,讓彼此互相成就;曾有個年輕部屬會在下班時間接案,我也是尊重其安排,後來甚至我們的斜槓還曾經合作過,那是個很棒的經驗,也讓我對於團隊協作有更多體會。
各位朋友,你們公司對於員工工作外興趣或斜槓的態度是什麼呢?你有讓自己的主管知道自己的興趣或斜槓嗎?
#CarryKuoOnBoard
延伸閱讀
你的擔心成為我的壓力!—掌握向上管理與工作回報機制,讓主管不焦慮
幫你找出團隊裡的潛力股! — 識別人才寶藏、打造夢幻團隊的管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