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主管——看起來戰功彪炳,表現卓越,卻總是緊繃、挑剔、焦慮?
他不只是要求團隊高標完成任務,更常常對自己毫不寬容。
他很少稱讚他人,也很少允許自己犯錯。為什麼他總是那麼不安?
Leo,是一家科技公司部門主管,領導一支菁英團隊。從外表看來,他幾乎完美——提案精準、效率驚人、業績超標。但在一次績效回饋會議後,一位部屬輕描淡寫地說:「Leo最近好像沒那麼神了。」這句話讓Leo徹夜未眠。
他向HR傾吐:「我知道他只是隨口說,但我整晚都在想,是否我不夠好了?我是不是該再去進修什麼,或是換個更高的目標?」
他不是不成功,而是活在一種「成功等於有價值,失誤等於被否定」的劇本中。這劇本,往往來自童年經驗——成長過程中,他只有在「表現得好」的時候才被父母關注、肯定。久而久之,他學會了一件事:
「我必須夠好,別人才會愛我。」
但這樣的內在信念,讓他陷入無止盡的自我質疑與努力。他從來沒為自己的成就感到真正驕傲,反而覺得那只是他還「勉強活得下去」的門票。
職場中的你,也許有這些特徵:
- 不敢嘗試自己不擅長的任務,害怕失敗
- 很難接受別人的建議或批評,內心瞬間受傷
- 過度在意他人眼光,時時要證明自己
- 對部屬要求極高,但其實是自己內在的延伸
- 看似自信,其實內心常常懷疑「我真的夠好嗎?」
主管自我覺察與轉化:
- 辨識「誰的聲音」在要求你?
當你因為一點點瑕疵就焦慮萬分,試著問自己:「這個聲音是來自我現在的我,還是來自過去那個永遠得不到滿意的孩子?」
自我覺察的第一步,就是辨認出,那不是現在的你有錯,而是過去的創傷仍在運作。 - 練習「不完美,也可以被愛」的小實驗
在小事上允許自己有瑕疵。比如,試著不即刻回覆每一封郵件、不事事都力求最完美,觀察結果——你會發現,世界並不會因此崩塌,反而你更有餘裕呼吸。 - 用同理心替代高壓管理
當你想對團隊施壓前,先問:「這是我內在對自己的要求,還是工作真的需要這樣做?」
真正的領導,不是建立在恐懼上,而是能讓人願意靠近的安全感。 - 建立內在肯定系統,不再靠外界掌聲活著
每天寫下3件自己值得肯定的小事,不論大小。
與其等別人給你掌聲,不如學會在心裡為自己鼓掌。
從羞辱劇本中抽身,寫下新的職場敘事
在職場中,當我們用過度努力來換取價值感時,很可能不是在追夢,而是在逃避羞辱。
真正的自由,不是達到每個人的期待,而是回到內心,明白自己早就夠好了。
你不是因為成功才值得被肯定,而是因為你本身的存在,就已經值得被理解與尊重。
如果這篇文章觸動了你,也許你正在帶領團隊,卻覺得自己一直不夠好。
歡迎留言或私訊,一起探討,怎麼在職場中做個強大但不再疲憊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