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已經來到下半場。回顧上半場的自己,是否有騰出時間及空間留給自己呢?
四月到六月這三個月,我仍舊保有餘裕的沉浸在自己挑選的書本當中。閱讀對我的意義不光只是隨時隨地展開與來自不同國家作者的對話。這三個月,我透過書本,發覺自己不斷地在調整閱讀的方式,書寫筆記的方式,應用在生活的方式,這些過程都讓我收穫良多。
若是要給過去三個月一句話作為總結,那麼我想會是:「你唯一要超越的,是你自己。」
我統整了2025年四月到六月的完讀書單,這三個月總共閱讀了8本書。
(順序不代表喜好排名)
.
.
1《東京八平米》|不到三坪的居住空間,內心卻沒有因此侷限
不到三坪的居住場所,少了頗為重要的三無:沒有衛浴、沒有冰箱也沒有洗衣機。空間的限制卻沒有侷限作者的內心,反倒更能理解我們擁有的一切並非理所當然而更加知足。
心得:https://vocus.cc/article/67efb41cfd89780001b9fbc7
2《我在億萬豪宅當保母》|成功等於幸福嗎?如果我出生就不用為金錢煩惱,我會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一個底層女孩為了償還高額學貸,選擇最快賺到最多錢的方式就是到那些有錢人家裡當保母。她在這些富豪人士的家裡,看見他們花錢已經不是如流水,而是像呼吸一樣簡單,對比她就算再努力,也無法跨越一出生就握有不愁吃穿的通行證。
心得:https://vocus.cc/article/6819697bfd897800010eedbf
3《轉變之書》|每一次的迷茫無助,都是在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遇到生命上的波動,這個波動可以是換工作、搬新家、結束一段戀情...等等。當這樣的波動出現時,你是如何看待的呢?如果我們只是把這些轉折看成是表面上的改變,那麼曾經在你身上出現的老問題,到了下一個階段依然會再次發生。
心得:https://vocus.cc/article/68259a6dfd89780001e7d1b8
4《鎌倉車站徒步八分鐘,空房招租中》|歷經灰暗的時刻,也不要否定自己的價值
每個來這裡的房客,都有令人憐惜的故事。曾經不完美的時刻,只是人生裡的一個插曲。透過與陌生人的相遇,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再日常不過的互動,彼此的心中漸漸明白:「並不是我不好,只是在人生某個階段,遇到錯的關係。」
心得:https://vocus.cc/article/68304b33fd89780001ccbfd0
5《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你想過怎樣的生活,取決於你想要成為怎樣的人。隨筆作家的生活就是一種透過「思考」的生活方式。因為思考,所以寫作;因為寫作,所以思考。你會漸漸在忙碌的日常裡放慢腳步,更用心留意自己的生活與身邊的小細節。
心得:https://vocus.cc/article/683ec68ffd897800010908e9
6《森林裡的資本主義者》|我們都是在不停嘗試後,找到心中理想生活的模樣
有時候我們無法捨棄一樣事物,是因為我們必須忍受捨棄後這段時間的不舒適感,與其忍受戒斷帶來的痛苦,我們會想理由讓自己繼續擁有這些物質,繼續這樣生活。更方便的生活有時候並不等於更好,也唯有在限制的情況下,我們才能思索出「更好且不被束縛」的生活方式。
心得:https://vocus.cc/article/684bd085fd897800011c0f34
7《我的一天從4點30分開始》|早起並不是要成就什麼大事,而是與自己的約定
我們時常會想,下班後我要好好把握時間做這個做那個,或者早上我要早點起來完成什麼事。但我們會不會在忙碌的生活裡都忘記了,其實我們的思緒及心靈也需要特地空出一段時間來照料,而比平常時間早點起來就是一個很好的空檔。
心得:https://vocus.cc/article/6859e0cafd897800014809d0
8《梨子小姐與自己相處》|我們的人生,不需要藉由別人告訴你你很棒,你無時無刻都能決定自己很好
故事裡的蟲島,習慣用外在標籤去定義一個人的成功。人類為了在這樣的地方存活下來,就必須做的更多才能符合社會期待。一個人的「外在條件」成為每個人看待彼此的方式。這些無形觀念的束縛,迫使蟲島的人類為了要證明自我而越做越多,漸漸忘卻身為「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心得:https://vocus.cc/article/68623529fd89780001e629b6
#書單 #閱讀 #書評 #閱讀心得 #閱讀治癒所 #心理勵志 #大眾心理學 #自我成長 #人生哲學 #生涯規劃 #社會議題 #日本文學 #散文 #工作 #職場 #習慣 #斷捨離 #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