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壺鈴
兩顆6公斤的壺鈴,向上直舉。
教練示範時,說明壺鈴放在胸前、以上臂撐起即可;吐氣時垂直向上舉,吸氣時放下。每邊算1下,一組12下。
所以左右兩手,各舉六下就行了吧。我想。健身房裡有一片滿滿的落地鏡,除了可以透過教練的提醒外,對著鏡子進行動作也可以看見自己的姿勢究竟如何。雖然訓練過程中沒有戴眼鏡,大動作還是看得清楚。
6公斤不必刻意出力就可以舉起,還行;兩顆一起來吧!
要抬離地面不成問題,但真的要像教練時說的橫舉在胸前,就有點吃力了。哪天阿宅開始混吃混喝、不做任何運動也不忌口,體重超過90公斤的話,也會是這麼吃力嗎?
右手…左手…右手…左手…一開始有點兒麻煩,光是要保持壺鈴水平在胸前就頗困難:壺鈴體積頗大,抓起來很簡單,放在手臂上卻是滑動的,很難保持平衡。從鏡子裡可以看到自己在和壺鈴奮鬥的過程中,上半身也跟著搖搖晃晃 ,頗為狼狽。
這個情況有慢慢改善嗎?
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酉陽雜俎.卷一.天咫》
吳剛是漢代人,立志修仙,跟隨仙人修道。但他心性不堅、懶散好逸,不肯靜心修行。仙人憤怒之下,將他罰到月宮伐桂(砍伐一棵巨大的桂樹),說:只要砍倒就可升仙。然而這棵桂樹神異無比,每砍一斧就自動癒合,永遠無法砍倒。吳剛因此永遠困在月宮,不斷重複無望的勞動。(GPT擴寫)
眼看來到健身房進行重量訓練課接近兩年,雖然買了最多折扣、最多節數的36堂課,卻也是將近一年才上完課,對比於一年52週,我的努力程度更像是三天打魚十天晒網的荒堂,簡直慘不忍睹。這情況,稱之為「藉由重訓課來安慰自己有在認真照顧身體」也不為過。
我就這樣被困在重複無望的勞動中嗎?
鏡中的我在完成第一組後,眼角嚴重下垂,一臉虛脫,趕緊走到放置水壺處,啜了一口水,又再拿出毛巾,擦擦臉上的汗滴,推遲著回到壺鈴的時間。
「累的話先休息一下,」教練只差沒被我慘白的臉色打動,換上更輕的壺鈴給我。
嚴格來說,我的肩膀因為先前沾黏的緣故,(直白說就是五十肩啦!)活動角度受限,要舉直有困難,這是我可以為自己說嘴的原因,然而,健身房裡還有其他學員,先不管他們有沒有在看,光是看著鏡中的自己的眼睛,就無法輕易放過自己。
第二組,開始…
咬著牙,歪歪斜斜將壺鈴向上舉;那已經不能叫做舉直,鏡子裡的我的手無法貼近耳朵,而是以肩膀為原點、頭部為垂直線,要是空手舉直是0度的話,左手在壺鈴加持下,向外約莫呈現30度的斜線…
右手稍微好一些,約莫15度…
幾乎要懷疑自己能不能順利完成第三組,就算健身房位於大樓的一樓,萬一握不住壺鈴鬆手後,不會引起樓下居民的抗議,可旁邊有其他學員,被6公斤的壺鈴砸到可是會骨折,不是鬧著玩的…
「第三組改為10下,左右各5下吧…」教練見我臉色鐵青,忍不住發聲。大叔的重量訓練圖的是減緩肌肉流失的速度,而不是增加肌肉量;要是因此而傷筋害骨,可就適得其反了。
「好。」這句話我沒說出口,而是拼完第三組。
在運動過程中重新感受到的是語言發展之前(preverbal)的經驗,而這樣的經驗是很難精確地用語言來描述的,如果說運動也是通往潛意識的康莊大道,身體是在還沒有發展出語言的階段的潛意識記憶載體,分析的工作是嘗試讓那些無法言說只能重複行動畫的內在經驗可以用語言表達,這次所談的「運動與精神分析」這個主題,也是嘗試要去談那個沒有辦法言說的經驗。《潛。意識一一潛水與精神分析》〈舞動在山海間的懸念〉
那個當年包著厚厚尿布,扶著牆壁、扶著茶几、扶著學步車,搖搖晃晃站起身子,兩三步又跌倒,跌坐數百次的小男孩,彷彿又在健身房、瑜珈教室裡出現了。
大叔不舉的是壺鈴,舉的是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