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體驗的積累|情緒連結是自我成長的起點,雙胞胎互動教會我放手與理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要充分了解自我,唯有通過和自己的情緒做連結,因為情緒正是自我的核心。每當我們真正能面對自己的情緒,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這是真正透過經驗的學習。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在這趟了解自己的旅程1裡,我發現最好的心理師,竟然是我那兩個才七個月大的雙胞胎兒子。在超級奶爸的日常2裡,他們用最純真的互動,教會我什麼是真正的情緒連結。


​還記得我剛開始留職停薪,決定全心全意的陪伴3孩子們時,才七個月大的樂樂與多多才正在學習爬行。那時的樂樂就如同探險家般,總是充滿好奇又好動,而多多則像個哲學家,情緒總是平靜而穩定。而當他們學會爬行後,樂樂總是愛跑去搶多多手上的玩具,就算我再拿別的玩具吸引樂樂的注意,但他就是喜歡跑去跟弟弟湊熱鬧。


剛開始多多當然會反抗,但樂樂動作更靈活,總能輕易搶到玩具。這時多多就會開始哭鬧,那種委屈的哭聲,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被搶玩具的感受。我常提醒自己要當個旁觀者,讓他們自己學習如何相處。但每當樂樂太過火,我還是會跳出來主持公道,替多多搶回玩具,並暫時先把兩個人隔離開來。


而這陣子,每當多多發現樂樂又要爬去跟他搶玩具時,他就會丟下玩具,跑去找其他的樂子,或者跑來找我撒嬌。而樂樂可能因為沒有人跟他搶,總是索然無味的摸了幾下被丟下的玩具,然後就又跑去找多多。


但是,如果多多很喜歡手上的玩具時,他會很生氣地反抗,用盡吃奶的力氣甩著雙手,就是不肯讓樂樂得成。或許是要展現哥哥的風範,這時樂樂也會識相的離開,讓多多自己冷靜一下。


就這樣經過這些生活體驗的積累,差一分鐘出生的樂樂與多多,也慢慢地在那些各自面對的情緒裡,長出屬於他們身為哥哥與弟弟的個性。


哥哥喜歡探索,但是小心謹慎,不苟言笑,但都會偷偷觀察,學習能力強,喜歡自己動手,餵他吃飯時總是喜歡跟我搶湯匙。弟弟喜歡撒嬌,不會掩藏情緒,又或者說總是把情緒表達得相當戲劇化,帶一點頑皮,需要引導他動手做,他有時飯來張口的表情,真的是一絕。


多多的笑點比樂樂低許多,每當樂樂發現自己的行為能觸發弟弟的笑聲時,他就會不停的重複那個動作逗弟弟笑。


雙胞胎一起長大的兄弟之情,就這樣通過和彼此的情緒做連結,成為自我的核心,一起在這趟養樂多之旅裡成長。


你是否也在育兒的路上尋找著自我?是否也在人生的旅程學習著成長?歡迎你加入我的《養樂多之旅》,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我會持續記錄這段旅程,留下這一路上帶給我的思維與啟發。


衍伸閱讀
1了解自己的旅程|從《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出發,認識我們內在的三個自己
2超級奶爸的日常|獨自帶雙胞胎是種挑戰?一個人帶雙胞胎怎麼做?
3全心全意的陪伴|爸爸請育嬰假:在社會期待與個人選擇間的育兒之路

逗著多多笑的樂樂

逗著多多笑的樂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養樂多之旅
25會員
55內容數
這是一段關於育兒、心理學與自我覺察的成長旅程。
養樂多之旅的其他內容
2025/06/22
從《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啟發,練習覺察育兒過程中的情緒,學習與自己及身邊的人建立更健康的情感連結。文章分享作者在調整孩子作息、應對孩子哭鬧以及與家人相處過程中的情緒與反思,並鼓勵讀者一起在育兒旅程中成長。
Thumbnail
2025/06/22
從《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啟發,練習覺察育兒過程中的情緒,學習與自己及身邊的人建立更健康的情感連結。文章分享作者在調整孩子作息、應對孩子哭鬧以及與家人相處過程中的情緒與反思,並鼓勵讀者一起在育兒旅程中成長。
Thumbnail
2025/05/25
第一次帶雙胞胎走進星級餐廳,會發生什麼事? 九個月大的樂樂與多多,在高雄飯店裡挑戰人生第一場「餐桌壓力測試」。 從奶嘴應急、回房間洗屁股,到餐廳經理親自來抱小孩,這不只是一頓飯, 更是一場屬於新手爸媽的修煉與冒險。
Thumbnail
2025/05/25
第一次帶雙胞胎走進星級餐廳,會發生什麼事? 九個月大的樂樂與多多,在高雄飯店裡挑戰人生第一場「餐桌壓力測試」。 從奶嘴應急、回房間洗屁股,到餐廳經理親自來抱小孩,這不只是一頓飯, 更是一場屬於新手爸媽的修煉與冒險。
Thumbnail
2025/04/19
妻子重返職場後,超級奶爸挑戰一打二育兒任務!
Thumbnail
2025/04/19
妻子重返職場後,超級奶爸挑戰一打二育兒任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時家長可以參考情緒的發展階段,各種情緒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的,較複雜的情緒如:驕傲、罪惡感等,會到大一點點才會出現。 而EQ裡強調,除了洞察、控制自己的情緒,觀察他人情緒也十分的重要,而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需要能了解、推估別人的心理狀態,根據年齡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 情緒
Thumbnail
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時家長可以參考情緒的發展階段,各種情緒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的,較複雜的情緒如:驕傲、罪惡感等,會到大一點點才會出現。 而EQ裡強調,除了洞察、控制自己的情緒,觀察他人情緒也十分的重要,而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需要能了解、推估別人的心理狀態,根據年齡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 情緒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透過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可以幫助孩子辨識情緒,化解心中糾結,降低惡性循環。本文分享了三種幫助自己理解與辨識出情緒的方法:找人訴說、閱讀、聽心理相關的podcast或直播。欲深入瞭解與成長,可考慮參加《幸福魔法團體》的共學行列。
Thumbnail
透過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可以幫助孩子辨識情緒,化解心中糾結,降低惡性循環。本文分享了三種幫助自己理解與辨識出情緒的方法:找人訴說、閱讀、聽心理相關的podcast或直播。欲深入瞭解與成長,可考慮參加《幸福魔法團體》的共學行列。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需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尋求伙伴與資源、建立支持系統。與其他大人連結,能夠給你支持、鼓勵、滋養和力量,幫助你保持冷靜,彼此陪伴、學習與成長。
Thumbnail
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需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尋求伙伴與資源、建立支持系統。與其他大人連結,能夠給你支持、鼓勵、滋養和力量,幫助你保持冷靜,彼此陪伴、學習與成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