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了解自我,唯有通過和自己的情緒做連結,因為情緒正是自我的核心。每當我們真正能面對自己的情緒,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這是真正透過經驗的學習。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在這趟了解自己的旅程1裡,我發現最好的心理師,竟然是我那兩個才七個月大的雙胞胎兒子。在超級奶爸的日常2裡,他們用最純真的互動,教會我什麼是真正的情緒連結。
還記得我剛開始留職停薪,決定全心全意的陪伴3孩子們時,才七個月大的樂樂與多多才正在學習爬行。那時的樂樂就如同探險家般,總是充滿好奇又好動,而多多則像個哲學家,情緒總是平靜而穩定。而當他們學會爬行後,樂樂總是愛跑去搶多多手上的玩具,就算我再拿別的玩具吸引樂樂的注意,但他就是喜歡跑去跟弟弟湊熱鬧。
剛開始多多當然會反抗,但樂樂動作更靈活,總能輕易搶到玩具。這時多多就會開始哭鬧,那種委屈的哭聲,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被搶玩具的感受。我常提醒自己要當個旁觀者,讓他們自己學習如何相處。但每當樂樂太過火,我還是會跳出來主持公道,替多多搶回玩具,並暫時先把兩個人隔離開來。
而這陣子,每當多多發現樂樂又要爬去跟他搶玩具時,他就會丟下玩具,跑去找其他的樂子,或者跑來找我撒嬌。而樂樂可能因為沒有人跟他搶,總是索然無味的摸了幾下被丟下的玩具,然後就又跑去找多多。
但是,如果多多很喜歡手上的玩具時,他會很生氣地反抗,用盡吃奶的力氣甩著雙手,就是不肯讓樂樂得成。或許是要展現哥哥的風範,這時樂樂也會識相的離開,讓多多自己冷靜一下。
就這樣經過這些生活體驗的積累,差一分鐘出生的樂樂與多多,也慢慢地在那些各自面對的情緒裡,長出屬於他們身為哥哥與弟弟的個性。
哥哥喜歡探索,但是小心謹慎,不苟言笑,但都會偷偷觀察,學習能力強,喜歡自己動手,餵他吃飯時總是喜歡跟我搶湯匙。弟弟喜歡撒嬌,不會掩藏情緒,又或者說總是把情緒表達得相當戲劇化,帶一點頑皮,需要引導他動手做,他有時飯來張口的表情,真的是一絕。
多多的笑點比樂樂低許多,每當樂樂發現自己的行為能觸發弟弟的笑聲時,他就會不停的重複那個動作逗弟弟笑。
雙胞胎一起長大的兄弟之情,就這樣通過和彼此的情緒做連結,成為自我的核心,一起在這趟養樂多之旅裡成長。
你是否也在育兒的路上尋找著自我?是否也在人生的旅程學習著成長?歡迎你加入我的《養樂多之旅》,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我會持續記錄這段旅程,留下這一路上帶給我的思維與啟發。
衍伸閱讀
1了解自己的旅程|從《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出發,認識我們內在的三個自己
2超級奶爸的日常|獨自帶雙胞胎是種挑戰?一個人帶雙胞胎怎麼做?
3全心全意的陪伴|爸爸請育嬰假:在社會期待與個人選擇間的育兒之路

逗著多多笑的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