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步破解職場「逃避型人格」,讓他主動找你聊!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你有遇過這種人嗎?

  • 能力不差,但一旦工作上有點衝突,他就突然消失、變得冷冷的?
  • 私下拼命加班,但會議上絕不會發言,訊信也不回;
  • 你越追問「為什麼不溝通」,他越著你走,好像你越想靠近,他就跑得越遠。

別急著貼標簽,真相可能是——他不是不負責,而是怕你失望。

「逃避型」表現,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

在一次部門專案溝通中,主管Amy發現同事Brian總是能完成工作,但只要開會一講細節,他就冷處理、很快想結束對話。

起初,Amy以為他沒責任感。但某天深聊,她才聽見真相:

「我不是不在乎,而是只要你問我,我就覺得自己又做錯了什麼。」

這句話,戳中了許多人的內心。

Brian不是不努力,是太怕自己的表現配不上Amy的期待。

所以他選擇沉默、疏遠、迴避——因為那樣比較安全。 

「怕衝突=怕被否定」?

當你想「談一談」來釐清誤會,對方聽到的可能不是「你關心我」,而是「你又在挑剔我」。

焦慮型的人想靠近,是因為在乎關係;

逃避型的人想保持距離,是因為覺得自己配不上你。

所以,吵架的時候,一個追、一個逃,就這樣變成了惡性循環。 

如何破解「逃避循環」?

你可以這樣做:

  • 放下「一定要馬上談清楚」的執念

給他時間喘口氣,先讓情緒降溫,他才有機會整理自己的想法。

  • 別用質疑語氣問事情

多用「我想了解你的想法」代替「你為什麼不回我訊息?」

  • 讓他知道你不是要批評,而是想一起找方法

你可以說:「我不是要怪你,我只是有點擔心,不確定我們是不是理解一樣的事情。」

  • 把安全感說出口,不用等他猜

逃避型的人通常習慣壓抑需求,越是你主動釋出善意,他越敢慢慢打開心門。

職場裡最難的修煉

身為主管、夥伴、或只是一起工作的同事,當我們看見對方不說話、不回應時,也許可以換個角度問問自己:

「他不是不理我,他是不是正在為了不讓我失望,而壓力很大?」

每個躲起來的人,心裡都有一段不敢說的努力。

看見,才有連結。理解,是最溫柔的領導力

👣你也遇過這樣的人嗎?來聊聊—

  • 他明明做得很好,但總是怕被問太多
  • 他總是迴避衝突,讓我好無力
  • 我就是那個「怕被質疑就乾脆沉默」的人

👇 歡迎在留言中分享你的選項及經驗,我想聽聽你的故事。

📣 歡迎轉發給你正在困惑的朋友--我們一起練習,怎麼不逼近,也能靠近

📣 如果覺得文章有打中內心請點愛心❤️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2.1K會員
595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7/25
當你無法放手、凡事都要掌控時,不代表你想控制,而是你太怕失控。這份焦慮,來自你對於被信任與被需要的深層渴望。放下掌控,不是放棄責任,而是信任自己,也信任他人。
Thumbnail
2025/07/25
當你無法放手、凡事都要掌控時,不代表你想控制,而是你太怕失控。這份焦慮,來自你對於被信任與被需要的深層渴望。放下掌控,不是放棄責任,而是信任自己,也信任他人。
Thumbnail
2025/07/24
你以為自己在追求效率,其實是在追求安全感。當焦慮襲來,我們常用控制他人、事事介入來舒緩不安,卻反而讓關係失控。真正能讓你安心的,不是對方無條件回應,而是你開始照顧內在的傷。放下控制,才是最深的安全。
Thumbnail
2025/07/24
你以為自己在追求效率,其實是在追求安全感。當焦慮襲來,我們常用控制他人、事事介入來舒緩不安,卻反而讓關係失控。真正能讓你安心的,不是對方無條件回應,而是你開始照顧內在的傷。放下控制,才是最深的安全。
Thumbnail
2025/07/23
很多衝突,並不是對方做錯什麼,而是我們內在的舊傷沒被療癒。焦慮不是錯,是提醒我們停下來照顧自己。關係的修復,從理解情緒、照顧自己開始,而不是叫別人來補我們的缺。
Thumbnail
2025/07/23
很多衝突,並不是對方做錯什麼,而是我們內在的舊傷沒被療癒。焦慮不是錯,是提醒我們停下來照顧自己。關係的修復,從理解情緒、照顧自己開始,而不是叫別人來補我們的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中感到無所適從?本文介紹五種實用的聊天技巧,包括拒絕他人、上台發言、日常對話延伸、認錯道歉和對話簡潔有力,幫助你自如應對各種情境,提升社交能力。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中感到無所適從?本文介紹五種實用的聊天技巧,包括拒絕他人、上台發言、日常對話延伸、認錯道歉和對話簡潔有力,幫助你自如應對各種情境,提升社交能力。
Thumbnail
在追求、和心儀對象相處時明明有機會卻自爆?在承受壓力時會逃避人際、情緒失常?這個心法能讓你立刻減少壓力的累積。
Thumbnail
在追求、和心儀對象相處時明明有機會卻自爆?在承受壓力時會逃避人際、情緒失常?這個心法能讓你立刻減少壓力的累積。
Thumbnail
1.   頻繁更新你的社群資料,向其他朋友去打聽你的事情、最近在做什麼,關注你的一舉一動。 2.   刻意模仿你很多事情。 3.   他和別人滔滔不絕地談話,但你一出現他就靜默。  4.   對於你做得不錯的事情自動略過,或刻意稱讚。 5.   當你遇到好事時,他會假裝一點也不在乎。
Thumbnail
1.   頻繁更新你的社群資料,向其他朋友去打聽你的事情、最近在做什麼,關注你的一舉一動。 2.   刻意模仿你很多事情。 3.   他和別人滔滔不絕地談話,但你一出現他就靜默。  4.   對於你做得不錯的事情自動略過,或刻意稱讚。 5.   當你遇到好事時,他會假裝一點也不在乎。
Thumbnail
在與人溝通中,急於對方顧自己,打斷對方,往往是因為內心的不安全感。本文探討如何克服不安全感,及時應對並積極追求安全感,轉變溝通方式。
Thumbnail
在與人溝通中,急於對方顧自己,打斷對方,往往是因為內心的不安全感。本文探討如何克服不安全感,及時應對並積極追求安全感,轉變溝通方式。
Thumbnail
★壓抑、否認、投射、鴕鳥心態…… 其實都是為了逃避痛苦,而對自己說的謊。
Thumbnail
★壓抑、否認、投射、鴕鳥心態…… 其實都是為了逃避痛苦,而對自己說的謊。
Thumbnail
 「I」是什麼? 英文是「Introversion」,內向性格的意思,是區分自己如何補充或者調解自己能量的方法。內向人需要時間獨處思考充電;而外向人的狀況是透過跟人群相處補充能量。但這並不代表內向人不喜歡交朋友!! 這個很重要,只是需要時間與自己相處。
Thumbnail
 「I」是什麼? 英文是「Introversion」,內向性格的意思,是區分自己如何補充或者調解自己能量的方法。內向人需要時間獨處思考充電;而外向人的狀況是透過跟人群相處補充能量。但這並不代表內向人不喜歡交朋友!! 這個很重要,只是需要時間與自己相處。
Thumbnail
在了解MBTI後,才發現我自己慣有的工作模式是「沒有自我覺察」,貫有模式是感覺關掉,通常遇到事情選擇往前衝就對了,又常會焦慮不安會拖垮專案進度。雖然我得大腦一直說要往前衝,但身心卻說不要,如此分裂就會造成自己身心每況愈下 自我覺察&諮商資源 自我覺察:或許你和曾經的我一樣,沒有發現到自己的身心不
Thumbnail
在了解MBTI後,才發現我自己慣有的工作模式是「沒有自我覺察」,貫有模式是感覺關掉,通常遇到事情選擇往前衝就對了,又常會焦慮不安會拖垮專案進度。雖然我得大腦一直說要往前衝,但身心卻說不要,如此分裂就會造成自己身心每況愈下 自我覺察&諮商資源 自我覺察:或許你和曾經的我一樣,沒有發現到自己的身心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恐懼的困難,過去因逃避習慣,現在在面對時感到痛苦並想逃。作者認為逃避只會減少轉換的時間,但也是一個生存模式。他描述了內心的狀態和麵對自我的挑戰,並提到了接納自己是一生的功課。這篇文章充滿了自我覺察和成長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恐懼的困難,過去因逃避習慣,現在在面對時感到痛苦並想逃。作者認為逃避只會減少轉換的時間,但也是一個生存模式。他描述了內心的狀態和麵對自我的挑戰,並提到了接納自己是一生的功課。這篇文章充滿了自我覺察和成長的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