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集有提出研究,青少年健身不會影響長高,不僅能提升運動表現,還有很多好處。
影片5:30開始提到從6歲到18歲,分別適合哪些類型的訓練。
2.
朋友剛上完85小時的救生員證照訓練,趁著和他例行性的烤箱與冷水浴,跟他請教了一些重點:
救人:
講起來很殘忍,就是大部分狀況你都不該下水救人,只有家人例外。
溺者的力氣超大,當你下水時,會發瘋似的把你按下去,太多案例是救者自己也喪生,所以教練反覆說不要輕易下水,你只能找繩索綁有浮力的東西,丟給溺者抓,抓到了再拉上岸。如果溺者已經沒意識了,才可考慮下水救。
如果溺者是你不得不救的家人,方式是讓溺者成仰式,你貼著溺者的背,一手扶著他的背抬高,一手抓穩他的下巴浮在水面上讓他呼吸。然後你踢蛙腳拖回上岸。
下水後要接觸到溺者時,要大聲威嚇溺者冷靜,過程中都要嚴厲的喝止他,不要亂動,亂動都會讓拉上岸的難度變高。
整個環節,最重要的是一開始決定要不要下水,這是個很殘忍的期望值判斷,勝率不高就不要下水,只能在岸上找人幫忙。影響勝率的因子:
溺者體型:
小孩好救很多,女性脂肪高好救,成年男性,特別是肌肉男最難救,密度高,太容易沉,他身體浮不起來,會撞到你的腳,變成你們兩個一起沉。
離岸距離:
朋友說訓練時來回50公尺已經超累,所以基本上離岸大概20公尺是極限,最好要在10公尺以內。
水流:
水流很急,或者有白浪區都變的很難,甚至有帶你往下的暗流。
跟你的關係:
溺者是你非救不可的人嗎?如果是陌生人,決定要救就要救整套,包含拖上岸後的急救,不然有被家屬追究責任的可能。
---
所以朋友說,陌生人真的只能在岸上幫忙,他學這套主要是如果溺者是家人,他該怎麼做。
另一個情境是自救:
對於會游泳的人來說,會需要到自救,通常要馬是受傷(最常見的是抽筋),要馬是水流湍急,你游不回岸。
抽筋的話,平常要練水母漂自拉腳,深吸大口氣到肺,就會浮起來,然後用手將腳拉直。
如果是水流湍急,要將身體位置調整成雙腳在下游區,保護頭和身體,以免撞擊,有時候是被沖到橋墩撞死。
----
無論是救人或自救,都請牢記在水裡,體力是非常非常寶貴的,每秒鐘你的體力都不斷在下降。如同李小龍說的"Be water",絕對不能逆流硬游,體力就會瞬間耗光,所以假設是被水流沖下去,就用45度角盡可能飄近岸邊。
不要驚慌,告訴自己冷靜,游一下就隨著水漂,沒有動力再游一下,總之就是體力要非常省著用。
3.
追蹤這位物理治療師很久了,推薦看這集的專訪,過去認為是好姿勢,不一定好,「最好的姿勢,就是不停變換姿勢」。
——
想要每週定期看,可到我的首頁按"加入沙龍",之後原則上每週六早上有新文章(如果我沒太忙),自動寄到你email,覺得內容不錯,歡迎推薦給朋友,免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