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養成系列17】行的習慣,不只是移動,更是你人生軌跡的縮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今天是怎麼去上班的呢?

是開車?走路?還是像我一樣搭乘大眾交通運輸?相信你跟我一樣在出門前肯定想都沒想過,那很正常,因為這正是「行的習慣」默默運作的證明。

我在上一篇跟大家介紹到工作的習慣,但其實我們在每天出門工作前還有個根深蒂固的習慣,你發現了嗎?就是怎麼移動、怎麼走到一個地方

每天搭車通勤,是最日常不過的行動。這些「怎麼走」、「怎麼到」,其實早已變成我們下意識的習慣模式

每天搭車通勤,是最日常不過的行動。這些「怎麼走」、「怎麼到」,其實早已變成我們下意識的習慣模式

🛞 習慣自動化與心智表徵:從第一次開車開始

還記得你第一次拿到駕照開車上路的樣子嗎?

我猜大多數人跟我一樣小心翼翼、左顧右盼,滿腦子都是「打燈、看後照鏡、抓剎車時機」。 但隨著經驗累積,你的注意力會開始鬆開,不再每一步都要想,變成習慣性地開車。

那不是你變懶,是心智表徵悄悄成形了。

還記得你第一次開車上路的樣子嗎? 我猜大多數人跟我一樣小心翼翼、左顧右盼,滿腦子都是「打燈、看後照鏡、抓剎車時機」。 但隨著經驗累積,你的注意力會開始鬆開,不再每一步都要想。 那不是你變懶,是心智表徵悄悄成形了。

心智表徵(mental representation),出自「刻意練習」一書,是一種大腦替資訊「建檔」的方式。 像是職業棋手掃一眼棋盤,腦中已經看到三步後的局勢; 又像是你每天開車走同一條路時,聽著音樂也不會走錯。 你會覺得「不需思考」,其實是你大腦已經建好一套反射式的行動模型,省力做選擇。

⚠️ 習慣雖省力也可能藏風險:自動化的兩面性

研究顯示,有一半的開車事故都發生在離家8公里內的區域。 不是因為那裡危險,而是大腦太熟悉了,開始關機。 當你進入熟悉區域,身體自動啟動,但意識卻容易鬆懈,這就是自動化行為的兩面性。

🔍 隧道效應:當習慣限制了選擇

一項針對荷蘭大學生的研究發現, 當被問到要怎麼前往一個不熟悉的地點時,習慣騎腳踏車的學生只會查看與騎車有關的資訊; 而不常騎車的學生,則會比較不同交通方式後再做選擇。

這就是隧道效應(tunneling effect): 當我們已有習慣模式,大腦會自動屏蔽掉其他可能性,省下決策力氣,卻也關掉了「重新思考」的能力。

🧬 行動習慣的養成:從家庭影響到個人選擇

行的習慣,常常從小開始。像我從小就靠雙腳與公車上學,長大後即使經濟能力允許, 我仍然會下意識優先選擇搭大眾運輸、安排路線,而不是買車。

如果你來自一個「去哪都開車」的家庭,開車很可能也會變成你預設的行動模式。 這些無聲的習慣,默默影響我們怎麼選擇、怎麼生活。

🔧 想改變行的習慣?環境設計比意志力更關鍵

許多國家曾試著改變這種高度自動化的選擇,其困難的地方在於要在大家自動上車前必須刻意的選擇其他交通選項,透過環境改造也許能幫點忙。像是發放免費公車卡、建設完善的自行車道、限制停車空間等等, 讓人們在重新選擇時,能「很容易地做出不同的決定」。

而這也是我們在破除既有習慣時經常使用的練習:

  • 把你想要採取的行為放在最順手的選項上
  • 替某些行為設定一個新的「預設條件」
  • 把原本自動化的動作稍微「拆開來」,重新感受它的每一步

🚶‍♂️行的習慣,其實一路陪著我們長大

我回想自己的「行動歷史」,才發現, 每個階段的交通方式,其實也標記著我不同的人生狀態。

國小的我每天走路上學,背著書包走在熟悉的街道上, 國中後開始騎腳踏車; 到了高中,開始早起搭著每天搖搖晃晃的客運專車; 大學之後,騎著腳踏車在校園裡不同教室間移動。到了工作,騎摩托車、搭捷運、搭公車也都經歷過。

寫這篇文章也讓我回憶起當初伴隨不同交通方式生活的日子,像是早起在公車亭等車的時光,也曾跟同學刻意去搭女中的客運。 行的習慣,不只是為了移動, 它像一條條被反覆踏出的路,默默陪著我們走過人生的不同階段。

你現在每天的交通方式,是怎麼養成的? 留言告訴我你自己的「行動記憶」吧👇 也許你會和我一樣發現,那不是只是移動,更是一段段人生經驗的座標。

每個人生階段的交通工具,其實也默默記錄著我們如何長大、如何選擇、如何移動

每個人生階段的交通工具,其實也默默記錄著我們如何長大、如何選擇、如何移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祥的誰來晚餐
74會員
63內容數
歡迎來到「阿祥的誰來晚餐」,這裡可以閱讀到我對世界的觀察和體驗,無論是從書籍中獲得的讀書心得、旅途中遇到的小店、最近看過的影片,還是社會時事等。每一個觀察與體驗,都是我對世界的反思,也希望能引發你的共鳴或討論,彼此激發更多的靈感與智慧。
阿祥的誰來晚餐的其他內容
2025/07/28
當我們談習慣,想到的常是早起、喝水、運動⋯⋯但其實,你最容易養成習慣的地方,可能是辦公室。 從進門打卡到開第一封信,這些「不需思考的動作」其實 ⋯⋯ 正在悄悄影響你的效率、人際互動,甚至——整個組織能不能順利運作。
Thumbnail
2025/07/28
當我們談習慣,想到的常是早起、喝水、運動⋯⋯但其實,你最容易養成習慣的地方,可能是辦公室。 從進門打卡到開第一封信,這些「不需思考的動作」其實 ⋯⋯ 正在悄悄影響你的效率、人際互動,甚至——整個組織能不能順利運作。
Thumbnail
2025/07/21
你開始迷你習慣了嗎? 跨出了第一步,卻總在下一步卡關? 不是你懶,也不是你沒意志力——真正讓人卡住的,是這些「你沒察覺到的心理阻力」。 想做卻抗拒、做多了反而累、甚至……連成功也讓你害怕? 這篇文章要帶你認清迷你習慣實行過程中最常見的5種阻礙,幫你一步步拆解,讓你能「小步不停,大步靠近」。
Thumbnail
2025/07/21
你開始迷你習慣了嗎? 跨出了第一步,卻總在下一步卡關? 不是你懶,也不是你沒意志力——真正讓人卡住的,是這些「你沒察覺到的心理阻力」。 想做卻抗拒、做多了反而累、甚至……連成功也讓你害怕? 這篇文章要帶你認清迷你習慣實行過程中最常見的5種阻礙,幫你一步步拆解,讓你能「小步不停,大步靠近」。
Thumbnail
2025/07/14
你不是懶,你只是還沒找到「對的方法」來培養習慣。 迷你習慣不靠動機、不靠意志力,卻能讓你輕鬆啟動、持續前進。 只需要五分鐘,就能開始打造屬於你的「習慣系統」── 👉到底怎麼做?這篇一次告訴你六個關鍵步驟!
Thumbnail
2025/07/14
你不是懶,你只是還沒找到「對的方法」來培養習慣。 迷你習慣不靠動機、不靠意志力,卻能讓你輕鬆啟動、持續前進。 只需要五分鐘,就能開始打造屬於你的「習慣系統」── 👉到底怎麼做?這篇一次告訴你六個關鍵步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大人學的Bryent曾經說過,跟著社會的腳步求職就像跟團,自己找興趣就像自由行,對於我這個剛離開公職這個大旅行團的我原本只知道跟團,但這個比喻在我這次的日本之行似乎慢慢思考到這個比喻越來越有味道:
Thumbnail
大人學的Bryent曾經說過,跟著社會的腳步求職就像跟團,自己找興趣就像自由行,對於我這個剛離開公職這個大旅行團的我原本只知道跟團,但這個比喻在我這次的日本之行似乎慢慢思考到這個比喻越來越有味道:
Thumbnail
前言 不知道大家在搭大眾運輸時,更偏好哪一種選擇呢? 繞路但可以一班車抵達,還是直線前進但中間需要換車呢? 假如今天把「目的地」換成我們設定的「目標」,你會選擇前者還是後者呢?
Thumbnail
前言 不知道大家在搭大眾運輸時,更偏好哪一種選擇呢? 繞路但可以一班車抵達,還是直線前進但中間需要換車呢? 假如今天把「目的地」換成我們設定的「目標」,你會選擇前者還是後者呢?
Thumbnail
找到目標→拆解成微小目標→執行與嘗試→檢討與調整→繼續嘗試。能夠瞻前顧後又把握當下的人,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駕駛;總是顧此失彼只願活在當下的人,是任由人生迷航的乘客。
Thumbnail
找到目標→拆解成微小目標→執行與嘗試→檢討與調整→繼續嘗試。能夠瞻前顧後又把握當下的人,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駕駛;總是顧此失彼只願活在當下的人,是任由人生迷航的乘客。
Thumbnail
在調整工作模式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放下對於工作的固有想像,因為即使是理想的工作,也會碰到意料之外的挑戰。透過調整自己對於工作與生活的期待,我們能夠擁抱不同的工作型態,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Thumbnail
在調整工作模式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放下對於工作的固有想像,因為即使是理想的工作,也會碰到意料之外的挑戰。透過調整自己對於工作與生活的期待,我們能夠擁抱不同的工作型態,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Thumbnail
「你如果忘了方向盤轉了幾圈、不知道車輪現在轉到哪裡的話,你就腳鬆開煞車,讓車子往前滑動一點就知道方向了」 這句小撇步我覺得用來比喻人生也很貼切; 如果我們的生活在一陣忙亂之後感到迷失、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也許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繼續往前邁進;
Thumbnail
「你如果忘了方向盤轉了幾圈、不知道車輪現在轉到哪裡的話,你就腳鬆開煞車,讓車子往前滑動一點就知道方向了」 這句小撇步我覺得用來比喻人生也很貼切; 如果我們的生活在一陣忙亂之後感到迷失、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也許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繼續往前邁進;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Thumbnail
打工度假這件事,可能是在有些人的人生清單其中必實踐的一項,也可能是有些人正經歷一陣生活的忙亂,暫時迷失方向而想找尋自我的一個暫停鍵。不論是哪一種,如果你可以帶著這五件事一起去實現自我,說不定會有更意想不到的收穫。
Thumbnail
打工度假這件事,可能是在有些人的人生清單其中必實踐的一項,也可能是有些人正經歷一陣生活的忙亂,暫時迷失方向而想找尋自我的一個暫停鍵。不論是哪一種,如果你可以帶著這五件事一起去實現自我,說不定會有更意想不到的收穫。
Thumbnail
男人困境 38 要對抗混亂的生活,你需要建立習慣系統   有的人很難建立習慣,甚至生活一團亂,是因為沒有固定行程的概念。   多數人能夠固定的行為通常為上班與睡覺兩者,而剩下的三成時間才是自己能掌控的,大約是 4~7 小時不等。   如果你每次習慣下班後在找有什麼事可以做,那往往都會飄向
Thumbnail
男人困境 38 要對抗混亂的生活,你需要建立習慣系統   有的人很難建立習慣,甚至生活一團亂,是因為沒有固定行程的概念。   多數人能夠固定的行為通常為上班與睡覺兩者,而剩下的三成時間才是自己能掌控的,大約是 4~7 小時不等。   如果你每次習慣下班後在找有什麼事可以做,那往往都會飄向
Thumbnail
2023/12/30 (晴) 人的行進受到外界一定的影響,更具體來說是有前進的「目標」人們才會努力向前邁進。
Thumbnail
2023/12/30 (晴) 人的行進受到外界一定的影響,更具體來說是有前進的「目標」人們才會努力向前邁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