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21 建立界線——讓關係自由呼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時刻——

朋友說:「最近真的好煩,你能不能陪我一下?」其實那天你也很累,還是勉為其難的答應了;家人習慣讓你幫忙處理瑣事,閨密習慣打電話對你訴苦,久而久之,你成了24小時免付費的「客服中心」,心裡明明不舒服,總勸說自己:「算了,他們是我最在乎的人。」

某天,你突然發現,自己好像隱身了——

你委屈,你疲憊,你有些埋怨,卻又說不出口。

同時,你開始懷疑:「我這樣想,是不是太自私了?」

其實,只是忘了為自己劃出界線。。。。

18年前有一次對話,至今讓我印象深刻。上一份工作,我的主管是集團副總裁,他每個月會從香港飛到上海,與經營團隊開會,也與每位高階主管面談。我記得那是在6月,他一到上海,找我到他辦公室,按照慣例我會先報告這段時間的工作進展。

在聽完之後,他忽然問:「Johnny,你覺得自己上半年績效表現如何?」,我有點意外,回覆到:「我覺得還行,三件事目前…」聽了一會兒,他打斷我並說道:「老實說,我只會給你C,及格邊緣。我知道你花了許多時間解決公司內部的問題,大到團隊,小到個人,工作很辛苦,也常加班,你記得年初時,我特别強調的關鍵人才儲備計劃,目前進度又如何呢?」

他接著說:「你的業務範圍很廣,要學習抓大放小,而不是鉅細靡遺。別人的問題,不一定是你的問題,人才儲備是公司未來能否持續成長的關鍵,希望這是我最後一次提醒你」。這是很有衝擊力的一次對話,也給我了很大的反思:自己最大的價值是什麼?以及思考我與他人的界線在哪裡。

今天這集,我們來聊聊:

真正的正向關係,不是只能犧牲自己,而是懂得「設下界線」。


什麼是界線?

界線,不是冷漠,也不是築牆,更不是自私。

界線,是一種健康的距離感,一種清楚自己在哪裡、他人在哪裡的洞察。常見而重要的界線包括:

1.       情緒界線:區分「我的」和「你的」,包括情緒、想法、需要。我可以傾聽、陪伴、理解你,但不等於我們要為對方的情緒與需要負責,不等於你的不開心與不滿意都是我的責任。這樣能避免情緒勒索或情緒共沉,也可以對方過度依賴。

2.       責任界線:釐清在關係或工作中,誰該負責什麼。防止「一方過度承擔、另一方逃避責任」。舉例來說,同事常把工作推給你,每次你也無條件接下來,表面看起來你「隨和」、「好相處」、「樂於助人」,甚至在他人眼中的「老好人」。其實,正在默默累積壓力與怨氣。這時可以說:「我願意在時間允許時協助你,但最近我很忙,完成報告仍是你的責任。」

3.       溝通界線:表明你願意接受或不願接受的說話方式、內容與時間。這樣可以幫助雙方理解,怎樣溝通是相互尊重的,避免語言暴力、態度侵犯或過度干涉。例如:「我不喜歡我們在爭執時互相指責、人身攻擊,這樣只會讓彼此感覺更差,我們可以冷靜後再談嗎?」

4.       時間界線:對於願意花費時間的對象、場合、頻率與範圍所設定的界線。藉此保護自己的節奏與能量,不讓他人隨意佔用或浪費。這點在職場協作或親密關係中尤為重要。例如:「現在我需要專注處理手邊的急事,明天再和你討論預算,可以嗎?」、「親愛的,我很在意你,但我每週還是需要保留半天屬於自己的時間,讓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可以嗎?」

5.       經濟界線:關於金錢、物品、資源的使用與分配,商議並確認規則,避免出現財務或物質上的依賴、混淆或摩擦,維護雙方的公平性與自主性。除了在工作中,朋友之間、甚至親人們,這點都很重要,需要審慎對待,否則會讓關係產生裂痕。例如:「我們這次出遊,每個人自行負擔交通與住宿費用,餐飲部分則按人頭平分,大家覺得OK嗎?」。

其他的界線,還包括身體界線、價值觀界線、信仰信念、依附信念等等。你可以回憶一下,最近一次感到「明明不舒服,卻仍然勉強答應」的情境是什麼?那時,對方跨越了哪一條界線、同時也是你所在意的呢?

界線,就像一道無形的緩衝區,它不是阻擋他人靠近,而是清楚劃出「這是我的空間,你可以靠近,但請先敲敲門」

沒有界線的關係,很容易變成混亂、消耗,進而造成勉強、委曲與壓抑;有了界線,情感才能自在地流動,關係才有呼吸的空間。


設立界線常見的誤區:過度討好 vs. 被動冷漠

很多人一想到設立界線,內心會冒出一個擔心的聲音:「我這樣是不是太自私?」

於是,就不自覺滑向了「過度討好」的極端。

此時,我們會說:「沒關係啦!」、「我來就好!」。這樣的「好人」角色,其實會讓關係失去平衡,慢慢消耗自己。

我再以本集開始提到的自身經驗來舉例。那時的我,除了負責人資,一度還兼管法務、行政、採購與若干專案,事務比較龐雜而瑣碎。公司正在快速成長,難免制度或流程不夠完善、人員配置或能力也跟不上,因此,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不只是我的直屬主管副總裁,其他部門的主管,或是自己的團隊成員,都會在遇到問題時找我,我也理所當然的認為,應該協助他們解決問題。

其中,有兩個隱藏的信念是:「別人的求助,我理應伸出援手」、「拒絕求助,可能讓他人失望、甚至影響關係」。心態決定行為,於是我花了大量時間與精力,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我在責任界線與時間界線中模糊了,導致他人的問題變成了我的問題,自己的時間不停的被打斷或被佔用。結果就是疲憊、心累,消耗了自己,卻收到上級主管對我的嚴肅提醒。

另一種極端,是「被動冷漠」

曾經因為未設立界線而受傷,於是學會自我保護,用冷漠隔開他人。不再主動關心、不願深入連結,彷彿一切都與你無關。但這樣的界線,真的成了一道巨大而灰暗的牆,隔絕了雙方的心。

幾年前,我有一個一對一教練學員,面對職業發展與內在成長的難關,除了約定的教練時間外,他常常會寫長文,抒發心情點滴給我,我也會認真回應,有時一天就好多封。之後,我覺察到是界線的問題,我開始簡短的回覆,並嘗試將這些思緒總結成可能的教練主題,嘗試與他約定這些主題,哪些他感覺更重要、更感興趣。之後,我們達到了新的平衡,他依然寫,我依然簡短的回應,但把佔用時間的深入交流,放在正式的教練之中。

傳統文化強調中庸之道,執其兩端而用其中,而佛教也有「中道」概念,意指離開兩個極端,走一條平衡之道。健康的界線,是一種剛好的距離,讓彼此都能自在呼吸;同時也保持彈性,可以視當下狀況,適當的靠近或分開一些。

你呢?想一想,現在的某段關係,如果讓你感覺不舒服、有壓力、想逃避,是偏向「過度討好」?還是「被動冷漠」?你想要怎麼調整,如何溝通,讓關係可以更平衡也更健康呢?


🌿 成長型關係 vs. 消耗型關係

最後,我們可以用一組概念:成長型關係消耗型關係,當成一把量尺來檢視。我們來橫向比較:

成長型關係相信: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可以一起變得更好;而消耗型關係相信:我要改變你,或你必須滿足我、配合我

成長型關係的互動模式:尊重彼此差異、界線清晰,鼓勵探索與溝通,願意理解與包容;而消耗型關係則是:忽視彼此差異,容易批判、陷入控制,或是過度依賴、情緒勒索

成長型關係在面對情緒時:有空間說出感受,願意給予真實回饋,不怕脆弱,而消耗型關係則是:壓抑自己、無法安心表露情緒,容易陷入評價,或迴避表達真實觀點

成長型關係在應對衝突時:嘗試看見衝突背後的需求,視衝突為理解與深化關係的機會,而消耗型關係則是:爭輸贏、逃避衝突、甚至冷暴力

成長型關係在相處過程中感知到:被理解、被接納、被激勵、渴望共同成長,而消耗型關係則是感到:疲憊、緊繃、無力、被榨乾、埋怨對方、懷疑自我

成長型關係會帶來安全感、信任感、深度連結、願意自我探索與成長、自我價值提昇;而消耗型關係會導致能量減少、疲憊、疏離或相互糾纏、自我懷疑、壓抑真實的自我,甚至走向破裂或造成內在創傷。

在親子、伴侶,以及職場關係的上下級或同儕,最容易出現消耗型的關係。例如:控制欲強、事事干涉的父母;過度強勢、說一不二的主管;或極度依賴、內心無法獨立的伴侶等等。

以上的原則只是參考,沒有一組關係是完全的成長型或消耗型的。以我們夫妻為例,如同第20集中談到的往事,太太更願意直接表露情緒、有勇氣直面衝突,而我卻是傾向於壓抑情緒、迴避衝突的一方。

而我更願意給彼此空間去探索與發展,她更希望我們更加靠近與相互依賴,並有更多人生交集與共同愛好。很值得感恩的,我們都看到了自己身上可能影響關係發展的部分,也願意做出改變。如同健康檢查,這組概念提供了審視現狀與自我反思的座標,讓我們找出調和之道,學習自我成長,彼此相偕同行。


🎯 總結

節目到了尾聲,今天聊了:

  1. 什麼是界線?有哪些重要的界線?這些界線對建立正向關係有著什麼意義?
  2. 在關係中常見的誤區:我們容易在過度討好或被動冷漠之間走極端提供一組概念:
  3. 成長型關係 vs. 消耗型關係,可以自我診斷並做出調整

🎁 本週的實踐行動:請思考現在的讓你感覺不舒服、有壓力、感到疲憊的某段重要關係:

  1. 覺察一下,是沒有設定哪個或哪些界線?
  2. 以成長型關係 vs. 消耗型關係的各項特徵來檢視當下的現實
  3. 嘗試寫一段你想說的話,表達出你的感受與期待。例如:
  • 「我很在乎你,但天天都靠在一起,有時我會覺得累。我也需要時間陪伴自己,讓自己放鬆、充電,你願意留給彼此一些獨處時間嗎?」
  • 「我想幫忙,但這件事我完全無能為力,可能需要你自己來處理或轉向其他人求助。」
  • 「我願意聽你說,但希望我們能一起尋找解決方法,而不是一直停留在批評與抱怨之中,這樣只是原地打轉且消耗能量。」

不設界線的愛,終究會變成怨;

真正在乎你的人,不會因為設立界線而離開;

只有願意互相尊重與共同成長的關係,才能長久維繫。

願你在關係中同時保有親密與自由。


記得訂閱「做自己的幸福教練」,我們下集見。


💡如果想聽Podcast,歡迎點擊以下連結:

🎧 Spotify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 KKBox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做自己的幸福教練
1會員
25內容數
這裡,不談華麗語言,没有標準答案 
這裡,把目光回到內在,发掘屬於自己的幸福之路 幸福,不是結果,而是能力 只要願意,每個當下,試著靠近更真實、更溫暖的自己 每集的主題,可能是一個故事、一個觀點、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則簡單的小練習 幸福的力量,不在於知道得多,而在於願意改變一點 從現在起,一起練習做自己的幸福教練
2025/07/27
你是否也曾困惑過—— 📍 為什麼努力溝通,卻還是陷入爭執? 📍 衝突是壞事,還是其實在傳遞重要的訊號? 📍 一段關係的轉機,是否就藏在一次坦誠的對話中? 在這一集,我分享自己從逃避衝突到學會對話的旅程,帶你看見衝突背後的愛與渴望,並提供一張「正向對話地圖」,讓我們都能成為幸福關係的修復者。
Thumbnail
2025/07/27
你是否也曾困惑過—— 📍 為什麼努力溝通,卻還是陷入爭執? 📍 衝突是壞事,還是其實在傳遞重要的訊號? 📍 一段關係的轉機,是否就藏在一次坦誠的對話中? 在這一集,我分享自己從逃避衝突到學會對話的旅程,帶你看見衝突背後的愛與渴望,並提供一張「正向對話地圖」,讓我們都能成為幸福關係的修復者。
Thumbnail
2025/07/21
你是否也曾經這樣困惑: -為什麼我說了這麼多,他卻聽不見我的心聲? -怎麼說話,才能真正讓人感受到理解與支持? -面對關係中的問題,我可以做些什麼,而不是只沉默或爆發? 在這一集,我用實際故事與溝通實務,分享三個深度連結的鑰匙:傾聽、回應、回饋。 我們不只是行走的機器,而是「渴望被理解的心靈」。
Thumbnail
2025/07/21
你是否也曾經這樣困惑: -為什麼我說了這麼多,他卻聽不見我的心聲? -怎麼說話,才能真正讓人感受到理解與支持? -面對關係中的問題,我可以做些什麼,而不是只沉默或爆發? 在這一集,我用實際故事與溝通實務,分享三個深度連結的鑰匙:傾聽、回應、回饋。 我們不只是行走的機器,而是「渴望被理解的心靈」。
Thumbnail
2025/07/18
你是否曾經想過—— 📍 為什麼我已經努力付出,對方卻仍覺得有距離? 📍 一段關係到底靠什麼走得深又久? 📍 我們是否能在人與人之間,找到「彼此都好」的可能? 這一集,我們聊的不是關係的數量,而是讓你幸福感提升的質量。 讓真誠、尊重與共好,成為你我之間最穩固的橋樑。
Thumbnail
2025/07/18
你是否曾經想過—— 📍 為什麼我已經努力付出,對方卻仍覺得有距離? 📍 一段關係到底靠什麼走得深又久? 📍 我們是否能在人與人之間,找到「彼此都好」的可能? 這一集,我們聊的不是關係的數量,而是讓你幸福感提升的質量。 讓真誠、尊重與共好,成為你我之間最穩固的橋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瞭解在關係中如何設立界線以保護自己,尊重他人,並維護關係的重要性。透過認識自己的感受並主動表達,能夠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瞭解在關係中如何設立界線以保護自己,尊重他人,並維護關係的重要性。透過認識自己的感受並主動表達,能夠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這是每個人內心都有的那條線,若有人跨越了你的那條線,爭執或對立就會發生。然而,界線並非永恆不變,就端看你的心,願不願意鬆開那條線。
Thumbnail
這是每個人內心都有的那條線,若有人跨越了你的那條線,爭執或對立就會發生。然而,界線並非永恆不變,就端看你的心,願不願意鬆開那條線。
Thumbnail
自我界線劃清自我界線本身就像過濾器,當劃清自我界線時就會將原本靜止的流水開始流動在過程中一定會有誰離開,請別擔心害設好自我界線相信留下來的必定是比較尊重你的,也許我們都已經讓人欺負佔據許久的時間了,當劃清界線時一定會不太舒服,但相信這是保護自己能量及意識很好的方式,劃清界限之後,你的能量就不會不
Thumbnail
自我界線劃清自我界線本身就像過濾器,當劃清自我界線時就會將原本靜止的流水開始流動在過程中一定會有誰離開,請別擔心害設好自我界線相信留下來的必定是比較尊重你的,也許我們都已經讓人欺負佔據許久的時間了,當劃清界線時一定會不太舒服,但相信這是保護自己能量及意識很好的方式,劃清界限之後,你的能量就不會不
Thumbnail
關於自我邊界,不是把自己框在一個範圍,敵對這個世界, 而是說清楚自己的需求與表達自己的想法。 理解彼此的差異,雙方是否都在舒適關係裡,如果不是,就讓不適合的離開。 關係中最難的是家庭、父母、小孩, 有時候選擇確實會受限於各種經濟、能力、資源, 但你的想法,如何詮釋關係是可以透過後天學習
Thumbnail
關於自我邊界,不是把自己框在一個範圍,敵對這個世界, 而是說清楚自己的需求與表達自己的想法。 理解彼此的差異,雙方是否都在舒適關係裡,如果不是,就讓不適合的離開。 關係中最難的是家庭、父母、小孩, 有時候選擇確實會受限於各種經濟、能力、資源, 但你的想法,如何詮釋關係是可以透過後天學習
Thumbnail
對於幾眼看上去,就認定合不來的人,我不會勉強自己加入所謂的圈圈。
Thumbnail
對於幾眼看上去,就認定合不來的人,我不會勉強自己加入所謂的圈圈。
Thumbnail
當一個社工,很常在助人與守護自己的界線中掙扎。 雖然我大部分的時間會在我能夠接受的範圍內做事,但是近期遇到的個案讓我認真重視界線這個問題。 為了保護個案隱私,我不會講述事件的經過或背景,我只針對我的感受來寫這篇文章。 無止盡的索取 我跟這個個案的相處過程中,發現他對我的依賴越來越重,並不斷的
Thumbnail
當一個社工,很常在助人與守護自己的界線中掙扎。 雖然我大部分的時間會在我能夠接受的範圍內做事,但是近期遇到的個案讓我認真重視界線這個問題。 為了保護個案隱私,我不會講述事件的經過或背景,我只針對我的感受來寫這篇文章。 無止盡的索取 我跟這個個案的相處過程中,發現他對我的依賴越來越重,並不斷的
Thumbnail
褒貶由人;我再也不要活在別人的嘴裡! 我怎麼活,關你什麼事? 你不滿意我,又關我啥事? 如果你看我不順眼,請離我遠一點,我沒有興趣聽你廢話。 如果你看我順眼,也許我們可以交個朋友; 如果咱們有緣,就陪伴彼此走一段路; 如果我們人生一直順路,也許可以陪伴彼此走一輩子! 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能夠在
Thumbnail
褒貶由人;我再也不要活在別人的嘴裡! 我怎麼活,關你什麼事? 你不滿意我,又關我啥事? 如果你看我不順眼,請離我遠一點,我沒有興趣聽你廢話。 如果你看我順眼,也許我們可以交個朋友; 如果咱們有緣,就陪伴彼此走一段路; 如果我們人生一直順路,也許可以陪伴彼此走一輩子! 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能夠在
Thumbnail
由資深心理師撰寫,指出人際問題主因為"越界"行為侵犯他人界線。書中列舉多種建立健康界線的方式,如注重第一印象、營造神秘感,強調培養自尊心對維繫良好人際關係至關重要。作者建議定期檢視友誼名單,不同生活階段所需的人際需求有別,接納關係的新陳代謝。並呼籲讀者尊重自我感受,勿過度依賴外在評價。
Thumbnail
由資深心理師撰寫,指出人際問題主因為"越界"行為侵犯他人界線。書中列舉多種建立健康界線的方式,如注重第一印象、營造神秘感,強調培養自尊心對維繫良好人際關係至關重要。作者建議定期檢視友誼名單,不同生活階段所需的人際需求有別,接納關係的新陳代謝。並呼籲讀者尊重自我感受,勿過度依賴外在評價。
Thumbnail
我有高敏與共感的特質,因此,我可以理解,「建立界線」是一種保護機制,調整或關閉自己,讓他人的能量不那麼容易影響自己。過去我也是這樣保護自己的,但覺醒之後,我不再想要走回頭路了。
Thumbnail
我有高敏與共感的特質,因此,我可以理解,「建立界線」是一種保護機制,調整或關閉自己,讓他人的能量不那麼容易影響自己。過去我也是這樣保護自己的,但覺醒之後,我不再想要走回頭路了。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個很重要的議題;但是在現實生活裡、在學校的養成教育裡,卻沒有針對這塊多作著墨,導致人們往往遇到狀況時卻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作者透過自身經驗,提出了關於拉出界限、保持距離、釋放非語言線索等等的方式,以及用表格來整理出自己的現況,希望每個人都能活出自己舒服的樣子。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個很重要的議題;但是在現實生活裡、在學校的養成教育裡,卻沒有針對這塊多作著墨,導致人們往往遇到狀況時卻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作者透過自身經驗,提出了關於拉出界限、保持距離、釋放非語言線索等等的方式,以及用表格來整理出自己的現況,希望每個人都能活出自己舒服的樣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