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在教孩子,其實是在演示自己:薩提爾模式,破解親子溝通密碼,理解防衛姿態,找回真誠連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作者:藍丞弘(IAA NLP專任講師)

「那天,我只不過請他收一下玩具……」

這是一位朋友分享給我的故事:

「你可不可以聽話一點?玩具說好要收,為什麼又丟得到處都是?」

我大聲地、甚至帶著一點怒氣說出口,而我六歲的兒子愣了一下,低下頭,默默走進房間。沒哭、沒回嘴,關上門。

那一瞬間,我突然心一緊。這不就是我小時候的樣子嗎?

為了不要讓爸媽失望,總是立刻道歉、乖乖配合,但內心其實委屈、孤單、又無處可說。

聽了這個故事,我開始重新理解一件事:

我們在日常對話中展現出的反應,不只是單純的溝通習慣,而是從小延續至今的「防衛姿態」,它藏著我們怎麼看待自己的方式、也影響我們怎麼對待孩子的作為。

防衛姿態是什麼?為什麼值得你花時間認識?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Virginia Satir提出了一套深具洞見的觀察:當人處在壓力下的時候,會進入四種典型的「防衛姿態」,每一種姿態看似不同,實則都源自同一種理由——「保護自己」。

這四種姿態分別是:

  1. 姿態
  2. 特徵語句
  3. 肢體語言
  4. 潛藏信念

安撫型(Placater)

「對不起,是我不好」

低頭、縮小身形

若我順從,別人就會愛我

指責型(Blamer)

「你怎麼又這樣!」

聲音高、眼神強勢

若我掌控局面,就能避免被傷害

理智型(Computer)

「根據理性分析…」

姿勢僵硬、表情空白

情緒會讓人出錯,理性才安全

轉移型(Distracter)

「欸欸,你有看今天的卡通嗎?」

動作跳躍、不聚焦

如果我裝瘋賣傻,問題就不會找上我

我們以為自己只是在說話,但其實早就穿上了從小練就的「情緒防護衣」,保護著那個怕失敗、怕失望、怕被拋下的自己。

親子對話中的既視感:你看到的,是孩子的行為;你沒看到的,是他為了生存,正在扮演誰

當你對孩子說:「你怎麼那麼懶惰,寫功課一點動力都沒有!」

孩子可能靜靜地說:「對不起,我下次會努力」——你以為他懂了,其實他只是在學「安撫」。

或者他爆氣回你:「你根本不了解我!」——他在演「指責」。

又或者他突然說:「媽媽你知道非洲象的耳朵有多大嗎?」——別懷疑,他不是轉移話題,他是在保護自己。

這些都不是壞孩子的表現,而是防衛姿態啟動的訊號。

如果我們只能「矯正行為」,卻無法「理解姿態背後的需求」,那我們就會一再錯過孩子正在傳遞的「求救訊號。

三步驟練習:讓你從反射動作走向真誠連結

1. 察覺你的姿態

回想某一次你對孩子發火或情緒波動的對話,問自己:

我當下說了什麼?

我的身體有什麼反應(眉頭皺起?音量升高?手插腰?)

我這樣說,是為了「讓他服從」,還是「避免他失望」?

這一步,可以讓你從無意識的反應切換成「有選擇的我」。

2. 看懂孩子的姿態

下一次孩子說:「反正我永遠都做不好啦」,請不要急著說:「不要這樣想嘛」。

而是停下來,溫柔地說:

「我聽到你這樣講,感覺你是不是覺得很挫折?你想要讓我看到你有多努力,對嗎?」

你會發現,孩子眼神變了。

因為他不是被責備、被糾正,而是被理解。

3. 示範「身心一致」地溝通,做給孩子看

所謂身心一致(Congruent),是Satir理想中的溝通模式,一種情緒、語言、肢體一致,既不討好也不責備,而是清楚表達需求與感受的方式。

比如說:

舊版:「你又忘了交作業,你到底有沒有長腦袋啊!」

→ 升級版:「我很擔心你這樣會影響學習,但我更想知道,這背後是不是有什麼你沒說出來的困難?」

舊版:「對不起啦,我會注意,不會再罵你了……

→ 升級版:「我剛才有點激動,因為我真的很在乎你的學習,也許我們可以一起找出更好的方法?」

這樣的練習,不只是對孩子的示範,更是對你自己說:「我有能力改變我的對話習慣」。

這不只是親子技巧,而是人生課題的修煉

Satir的核心精神之一,就是「每一種行為背後,都有正向的意圖。」

當你開始理解防衛姿態,你也會發現,我們身邊的人從來不會故意刁難,而是他們也在用最熟悉的方式,試圖保護最脆弱的自己。

在情感關係裡:

當伴侶吵架時,你再也不是那個「一直退讓直到內傷」的角色,也不必是那個「咆哮才能被聽見」的人。

你可以溫柔又堅定地說:「我真的很在意這件事,我需要你聽我說,因為這段關係對我很重要。」

這就是身心一致的溝通。

在職場裡:

防衛姿態也存在於每一場會議裡:

理智型主管總說「看資料講話」,卻讓團隊冷掉;指責型老闆慣用「究責管理」,讓員工越來越害怕發聲;安撫型員工總說「我可以加班」,卻越來越厭世。

開始練習身心一致地對話後,你會發現,有時候誠實說出:「我有些壓力,我需要找人談談,確實可以幫你認清問題的癥結,進而打通解決問題的道路。

結語:學習真誠表達,就是好好做自己

你不需要永遠都當「好爸爸」、「好媽媽」、「好伴侶」、「好主管」,你只需要回到那個最真實的你——願意理解自己,也願意看懂他人的你。

當你能看見孩子用「你都不懂我」來表達怒氣,其實在傳達「我怕你不愛我」的恐懼;

當你能看懂自己「我再忍一下就好」的妥協,其實在傳達「我怕破壞這段關係」的焦慮,

那麼,你便不再是過去身心不一致的你,

而是一位正在學習自由地愛,自由地表達,好好誠實做自己的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之瑩丞弘的生活雜唸
3會員
13內容數
以NLP的角度,探討與家庭、情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 可在討論中觀察自我,思考歷程、實際樣貌,協助你達到身心平衡~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身為一個有認真帶小孩的2寶爸,對於家裡兩個小孩總是什麼都能吵這件事覺「超級無敵困擾」,每次帶小孩覺得困擾的時候就翻開相關的親子書籍看看會恢復一點正能量 本書作者除了分享他的心法以外,也帶進很多實際操作的對話讓讀者參考,對比很多親子教育的書只講概念沒講實戰做法,本書算是很貼近實戰的書籍
Thumbnail
身為一個有認真帶小孩的2寶爸,對於家裡兩個小孩總是什麼都能吵這件事覺「超級無敵困擾」,每次帶小孩覺得困擾的時候就翻開相關的親子書籍看看會恢復一點正能量 本書作者除了分享他的心法以外,也帶進很多實際操作的對話讓讀者參考,對比很多親子教育的書只講概念沒講實戰做法,本書算是很貼近實戰的書籍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被禁止表達情緒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崇建老師的6A方法來自我照顧。作者強調了情緒的重要性,並分享了覺察、承認、允許、接納、轉化和欣賞等步驟。最後,作者鼓勵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個方法,並感謝自己的成長和努力。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被禁止表達情緒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崇建老師的6A方法來自我照顧。作者強調了情緒的重要性,並分享了覺察、承認、允許、接納、轉化和欣賞等步驟。最後,作者鼓勵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個方法,並感謝自己的成長和努力。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學習Satir薩提爾對話課程中的心得與體悟,並分享了在觀察與覺察自己的情緒與反應過程中的掙扎與成長。文章深入並理性地分析了作者面對父母情緒時的應對方式,並融入了對過去童年經驗的深入探討。透過Satir薩提爾對話,作者希望對自我感知作出更深層次的瞭解。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學習Satir薩提爾對話課程中的心得與體悟,並分享了在觀察與覺察自己的情緒與反應過程中的掙扎與成長。文章深入並理性地分析了作者面對父母情緒時的應對方式,並融入了對過去童年經驗的深入探討。透過Satir薩提爾對話,作者希望對自我感知作出更深層次的瞭解。
Thumbnail
本文介紹薩提爾女士提出的冰山模式,探討人的行為背後更深層次的內在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自我。此外,還介紹了四種應對姿態,以及如何從一致性的姿態為自己負責,達到內外一致的理想。探討如何從親子教養關係中進一步瞭解姿態對溝通和情境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介紹薩提爾女士提出的冰山模式,探討人的行為背後更深層次的內在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自我。此外,還介紹了四種應對姿態,以及如何從一致性的姿態為自己負責,達到內外一致的理想。探討如何從親子教養關係中進一步瞭解姿態對溝通和情境的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