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場心理測驗開始
今天為當事人解釋心理測驗,他看到剖面圖時,情緒起了波動。雖然話不多,但當我談到「自卑」時,他的眼眶紅了,淚水滑落,他很秀氣地擦淚、擤鼻涕。
於是,我在自卑這個地方停留更久,試著多解釋一些。
自卑與超越
阿德勒(Alfred Adler)在《自卑與超越》中說過:自卑本身並非壞事,它反而可能是一種驅動力。
阿德勒自小因佝僂病而自卑,但他把這份不自在轉化成推力,在能夠揮灑的領域努力做到最好,這就是所謂的「超越」。
自卑,讓人為自己的人生多走一步。這樣的觀點,安慰了我,也安慰了許多我的當事人。
黑色人生,也能有新顏色
在監獄服務時,我遇過很多當事人深陷自卑與絕望,認為自己的人生「黑掉了」。
但若從阿德勒的角度看,黑色不必洗白,可以加上黃色、金色,甚至貼上其他創意的色彩,黑色人生就能有新的樣子。
傷痕如何形塑自卑
歷史也提醒我們:兩次大戰的倖存者,帶著驚恐、遺憾與悲傷,他們可能無法給孩子「足夠好的」回應。於是孩子在忽略、孤單中長大,自卑感悄悄嵌入性格:「我不重要」「我不夠好」。
其實,我自己也受過類似的影響。小時候跌倒受傷時,我不敢看自己的傷口,好像連「看見」傷都成了羞恥。
自卑,可以成為力量
阿德勒一生強悍,卻也溫暖。他相信性別平權,相信教育與心理學能給人療癒。他用自身經驗告訴我們:自卑並不只是桎梏,它可以成為一種推動一生的力量。
今天我在諮商室告訴當事人這件事,也想告訴正在看文章的你:
如果你也有自卑感,甚至為此感到羞恥,這並不罕見。
給讀者的提醒
能做的第一步,是把人生的每件事都當作「練習」。
不要因為練習時的失敗而覺得丟臉。所有的一切都有再來一次的機會,而且不只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