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睡眠品質跟效果,對於身體的恢復乃至大腦記憶的整理,肯定是勝過千千萬萬種類的營養補給、或是耗費鉅資的醫療設備;但是說到睡眠障礙,儼然成為這個時代的文明病之一了,即便如此若是沒有要正視這個問題,那麼也算是讓自己進入一種長期慢性疾病的狀態。
「只要有睡足六小時以上就好啦」如果要說最蠱惑人心的說法,這樣的內容說是第二沒有其他可稱第一,甚至不乏看到有專業人士分享過;但是身體不是睡覺就會分泌褪黑激素的、不是只要睡的夠熟夠深就會啟動肝臟修復的,也就是說有些事情就算都是在睡眠的時候,並不存在必然發生的,而睡眠最重要的存在跟意義莫過於此,晚上十一點睡到早上七點跟凌晨三點睡到早上十一點的實際效應完全不同,長期下來產生的差距會越來越明顯!!!
「年紀輕恢復快就睡的少?年紀大需求少也睡的少?」應該聽過不少人分享,年輕時怎麼熬夜怎麼玩,隔天或是幾天就恢復了?或者是長輩提到睡個幾小時就好像充電完畢了?事實上若是根據不同年齡及恢復能力來說,確實是存在睡眠時間需求不同,特別是上述兩個族群的話還是偏少;但撇開極其特別的體質,成年之後的身體運作方式應該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自認為恢復的感覺已經夠了不需要再睡了,那也只是個人主觀感受,對於有很多想法跟安排的人們來說,睡覺有可能是一種浪費時間只好勉強列為行程清單之一。
那麼要如何提升睡眠品質跟時間呢?最首要的就是「養成規律作息」身體記憶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只要連續不間斷的練習,慢慢的就算有其他事情的介入也無法輕易打斷,所以說先不論到底要幾天還是幾次的練習,若是還想要再健康的活上數十年,那麼就算花一年半載的時間去調整作息也絕對是值得的(除非這段時間的努力可以賺到往後數十年的退休人生就另當別論)
其次是「營造好的睡眠環境」也許有人睡覺需要播放音樂、有人習慣開著小夜燈、或者是其他個別的喜好跟需求;但是能夠入眠固然重要,可以在睡覺中不受打擾更是重要。以自身為例,在這個夏天都是開風扇就寢,有天決定到有冷氣的房間睡覺,結果家裡的貓在門外叫了一晚、還試圖打開門要進來,而最後選擇開了個縫又不斷的進進出出,等於看似換了理應舒服的環境卻搞的睡眠品質更差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最後是「做好要睡覺的準備」睡覺應該是令人感到愉悅的不是充滿壓力的、睡覺應該是主動的而不是不得已或是被動的,所以睡覺前的準備就非常重要了。讓自己的身心皆在一種放鬆的狀態,不要去做激烈的運動、不要使用3C產品、不要經歷一段吵架或是讓人情緒不穩定的事件,試著去做點伸展、去做點冥想或是呼吸練習、去泡澡、去吃一點讓心情很好又不會造成腸胃問題的食物。
沒有人可以保證睡醒後的日子跟世界會變怎樣,那麼就先好好睡覺吧,不管是世界末日或是成為世界首富,那也都是睡醒後的事情;但是能夠好好睡覺、意味著身心也都做好準備,迎接新的一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