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運動新手來說,也許還在養成運動習慣的路上 ~~~
對於已經運動一段時間的入門者而言,可能會得到共同的建議是多練習 ~~~
然而其實不論是新手、入門者、還是有運動目標、或者是重新恢復要找回狀態的,在這個時代都可以更加科學的練習「徒手看心率、使用器材看功率」
隨著科技發達以及費用門檻的下降,要找到方便合適的儀器(配心跳帶或者戴手錶監測)已經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一般來說會需要注意的有靜止心跳(使用時間為早上起床的時候,目的是確認心肺功能狀態,比常態標準低一點或是落在60~100之間都還行,如果超過的話就需要多注意身體狀況了。)另外就是運動時的心跳了,以常態的燃脂區間來說差不多120~140已經算蠻高的了,沒有手錶或是測量儀器的話,體感大概是還能稍微聊天或是唱個兩句,超過這些狀態大概很快就要爆掉了ˉ~~~
那麼何時會是比較適合參考功率呢?就像前面說的使用器材的時候,因為功率看的是「能量輸出」的狀態,也就是在甚麼情況下可以發揮出最大、最有效的表現,這是可以透過數據統計然後不斷修正練習,以評估在正式賽場上會有甚麼樣的表現,跟當作臨場應變的基本依據。
僅有心率的時候參考心率,有功率的時候會以功率為主
;這樣的出發點是因為將心臟視為肌肉,連續多日的練習是有可能因為疲勞導致心率較低、也有可能受到睡眠、飲食、天氣環境因素導致心率變數較多,然而這不代表產出功率的手、腰、腳等位置的肌肉就沒力了,因此若是用心率當作訓練強度的評估點,有可能在安排休息日上不見得是恰當的。
從事耐力運動練習,短則一、兩個小時,長則六到十小時以上,不要再想著要靠意志力了,找到合適的評估方式、拿捏合適的訓練課表跟強度、以及安排足夠的休息等等,都是能否讓這個夏天的成果可以好好呈現的關鍵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