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78:《停止內耗,才有力氣走向真正想要的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內耗的暗夜裡,她們學會看見自己的光

清晨的錄音室裡,陽光從半掩的百葉窗縫隙灑進來,落在一張張堆滿筆記與稿紙的桌面。敏迪端著咖啡,卻怎麼樣也提不起精神。她對自己低聲嘟囔:「救救我,我真的是個嚴重的內耗仔。」

這句話,像是長久壓抑後的一次爆發。她望向對面的周慕姿──那位寫下《情緒勒索》的心理師,也是許多人心中的心靈導師。慕姿的眼神溫柔卻堅定,似乎早已習慣面對這樣的求救訊號。


raw-image

1. 內耗的日常:當成就變成枷鎖

敏迪回憶起自己的五年。從29歲開始,她幾乎以「不眠不休」換來一篇篇文章與Podcast節目。凌晨兩點還在敲鍵盤,早上八點就得去上班。她曾經相信,這是熱情的火焰。

然而四、五年後,熱情燃燒成了灰燼。她開始懷疑:「為什麼我會這麼累?我以前明明做得到的事,現在卻覺得喘不過氣?」

這時,心裡的小惡魔總是立刻現身,冷冷地嘲諷:「你只是懶了吧,你在偷懶。」

而這,正是內耗的真實模樣──當自我懷疑像影子般緊緊相隨。

raw-image

2. 周慕姿的故事:責任與抗爭的青春

周慕姿並非一路順遂。她的父親負債離去,留下母女二人相依為命。從小,她就知道自己是母親唯一的希望。

「粗心就會被打。」母親嚴格的規定,讓小小的她活在恐懼與責任感之間。考598分回家仍會挨揍,因為那兩分的失誤等於失敗。

然而在淚水與痛楚中,她養成了一種「精準的反抗」:若母親要求前三名,她就考第三;若要拿獎學金,她只拿剛好夠的分數。這是她小心翼翼守住自由的一種方式。

這段經歷,讓她後來在面對來訪者時,能洞察到「責任感背後的掙扎」。她明白,許多人不是不努力,而是被「別人的期待」壓得無法喘息。


3. 內耗的真相:誰在決定我的價值?

「最難的是,我們從來沒有學會自己訂標準。」慕姿的聲音平穩卻帶著力道。

在沒有明確評分標準的工作裡,敏迪常被外界的數字與評論拉扯──收聽率、排名、下載量。這些外在指標,像無形的鞭子,抽打著她。即使做得再多,她依然感到「不夠」。

慕姿提醒她:「你今天的焦慮,關鍵在於這個標準是屬於你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這句話像一記重擊。敏迪沉默,心裡湧起一種久違的覺醒。


4. 冒牌者現象: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

兩人聊到「冒牌者症候群」時,敏迪幾乎脫口而出:「沒錯,就是我!」

她回想起第一年日曆大賣的震驚:「怎麼可能賣這麼多?這真的是我嗎?」

即便後來有無數讀者支持,她依舊懷疑自己:是不是只是運氣?是不是下一次就會失敗?

慕姿點頭。她也曾在《情緒勒索》爆紅後陷入掙扎。她說:「冒牌者現象,就是你永遠只看見自己的不足,不敢收下別人的肯定。」

對這些人而言,每一次成功都像一場「命懸一線」的賭局,做完鬆一口氣,卻又立刻擔心下一個任務。任務有也焦慮,任務沒有更焦慮

這種循環,正是內耗最殘酷的枷鎖。


5. 生存策略:討好、對抗、疏遠、高功能

慕姿解釋,在壓力下,每個人會啟動不同的「生存策略」:

  • 討好型:急於滿足他人需求,以換取安全。
  • 對抗型:先發制人,藉由反擊維護尊嚴。
  • 疏遠型:抽離人際,保持距離來保護自己。
  • 高功能型:凡事做到最好,讓別人無可挑剔。

敏迪測出自己最接近「高功能型」。她苦笑:「難怪我一直在追趕一個又一個目標,卻從未真正放鬆過。」

慕姿提醒:「這些策略不是錯,而是你小時候最好的生存方式。但長大後,我們要學會新的語言,去面對不同的舞台。」


6. 從內耗到力量:與自己對話

慕姿分享了自己的練習:

當覺得疲憊想休息時,她會對自己說:

「我們就來試試看,休息一天會發生什麼?」

她甚至嘗試過「徹底耍廢」的實驗──連續五天什麼都不做。結果在第六天,她竟然迫不及待想動筆寫文章。

「原來,休息不是墮落,而是能量的儲備。」她說。

敏迪聽得眼睛發亮,彷彿抓住了一條繩索。那是她渴望已久的解答。


raw-image

7. 走出內耗:擁抱真實的自己

專訪的尾聲,敏迪忽然笑著說:「我好像把我的內耗傳染給聽眾,大家都變成內耗戰隊了。」

慕姿也笑了,卻語氣堅定:「那我們就一起,把這股力量轉化,讓它推著我們往真正想要的方向前進。

她的眼神,像一盞燈。那一刻,敏迪彷彿真的看見了──

在內耗的暗夜裡,每個人都能學會點亮屬於自己的光。

📌 精選金句

  1. 「內耗最痛苦的,不是做不到,而是明明想休息,卻被罪惡感追著跑。」
  2. 「最難的不是努力,而是學會自己訂標準。」
  3. 「冒牌者現象,就是成功了也不敢收下掌聲。」
  4. 「生存策略不是錯,而是小時候最好的武器;但長大後,你需要新的語言。」
  5. 「休息不是墮落,而是能量的儲備。」
  6. 「真正的內耗,是把力氣花在自我拉扯,而不是走向想要的方向。」
  7. 「要停止內耗,就要誠實面對:我想要的究竟是自己的期待,還是別人的目光?」
  8. 「當我們勇敢收下別人的肯定,才有機會建立自己的標準。」
  9. 「演得太好,就會忘了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10. 「走出內耗,不是消滅它,而是學會把它轉化成推進的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7會員
177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8/26
在職場與生活中,提問與回應不僅是一場對話,更是一門影響人心的藝術。朱楚文,以主播與主持人的歷練,提煉出破題連結、Why-Why so-So what 提問法,與高情商回應模板。她的故事告訴我們:緊張是突破的起點,練習是唯一的捷徑。這不只是課程,而是一場讓你在任何對話中,都能自信應對的生命演練。
Thumbnail
2025/08/26
在職場與生活中,提問與回應不僅是一場對話,更是一門影響人心的藝術。朱楚文,以主播與主持人的歷練,提煉出破題連結、Why-Why so-So what 提問法,與高情商回應模板。她的故事告訴我們:緊張是突破的起點,練習是唯一的捷徑。這不只是課程,而是一場讓你在任何對話中,都能自信應對的生命演練。
Thumbnail
2025/08/25
在人生低谷中,她曾與死亡擦肩,卻因一張天價醫院帳單決定「活下去」。從那一刻開始,Jolie 走上了顯化之路——從憤怒到希望,從自救到助人。這不是玄學,而是一種「有意識的創造」:透過 21 天的習慣養成,重新校準潛意識頻率,把命運交還到自己手中。
Thumbnail
2025/08/25
在人生低谷中,她曾與死亡擦肩,卻因一張天價醫院帳單決定「活下去」。從那一刻開始,Jolie 走上了顯化之路——從憤怒到希望,從自救到助人。這不是玄學,而是一種「有意識的創造」:透過 21 天的習慣養成,重新校準潛意識頻率,把命運交還到自己手中。
Thumbnail
2025/08/25
這個被手機與社群綁架的時代,專心成了一種奢侈。心理師中資分享自己從國考、實習到寫課程的奮鬥歷程:如何用「50分鐘專注+10分鐘休息」、如何把珍奶換成跑步、如何將巨山化為階梯,重新掌控大腦的多巴胺。這篇文章,不只是關於拖延,更是一次找回自律與安心休息的旅程
Thumbnail
2025/08/25
這個被手機與社群綁架的時代,專心成了一種奢侈。心理師中資分享自己從國考、實習到寫課程的奮鬥歷程:如何用「50分鐘專注+10分鐘休息」、如何把珍奶換成跑步、如何將巨山化為階梯,重新掌控大腦的多巴胺。這篇文章,不只是關於拖延,更是一次找回自律與安心休息的旅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早晨沒有夢想叫起我,純粹只有熬了一天的夜,與嘴乾舌燥的懊悔。每一天都在警告自己要早睡,但每一天都追著新的Netfilx戲劇直到天明,像是人生與其他人有著共同努力的起跑線一樣。 早晨五點的微光對我而言是個儀式,從三坪大的小窗外看著的世界就猶如俯瞰著自己的世界一樣。淺琥珀色的光芒緩緩地上升在都市的
Thumbnail
早晨沒有夢想叫起我,純粹只有熬了一天的夜,與嘴乾舌燥的懊悔。每一天都在警告自己要早睡,但每一天都追著新的Netfilx戲劇直到天明,像是人生與其他人有著共同努力的起跑線一樣。 早晨五點的微光對我而言是個儀式,從三坪大的小窗外看著的世界就猶如俯瞰著自己的世界一樣。淺琥珀色的光芒緩緩地上升在都市的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失眠和內心感受的文章,作者在混亂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中感到迷失與痛苦。在最後卻發現友情的定義似乎在我眼中已經模糊不清。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失眠和內心感受的文章,作者在混亂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中感到迷失與痛苦。在最後卻發現友情的定義似乎在我眼中已經模糊不清。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Thumbnail
曾覺得自己疲憊卻不敢休息,或是一直覺得自己總是不夠好 ,要一直跑一直跑,像是被什麼追趕一樣,還是只想贏想被看見。如果你有任何一點的跡象,我覺得非常適合看這本周慕姿心理師的作品《過度努力》。 過度努力的人的生存策略就是,我沒有選擇,只能這樣做;只有這樣做,才能讓我擺脫現在的困境。
Thumbnail
曾覺得自己疲憊卻不敢休息,或是一直覺得自己總是不夠好 ,要一直跑一直跑,像是被什麼追趕一樣,還是只想贏想被看見。如果你有任何一點的跡象,我覺得非常適合看這本周慕姿心理師的作品《過度努力》。 過度努力的人的生存策略就是,我沒有選擇,只能這樣做;只有這樣做,才能讓我擺脫現在的困境。
Thumbnail
因為身邊愈來愈多不同的人事物,連帶著影響我們的想法,總是有太多想法不停出現,導致內心光要應付這些就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常常覺得好像很多事都做不好,或者生活愈活愈累,光是這樣想就已經很累了,哪還有精力去好好過生活。 作者是一名諮商心理師,以她的經驗和故事,希望可以讓有需要的人停止情緒內耗。書裡的小
Thumbnail
因為身邊愈來愈多不同的人事物,連帶著影響我們的想法,總是有太多想法不停出現,導致內心光要應付這些就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常常覺得好像很多事都做不好,或者生活愈活愈累,光是這樣想就已經很累了,哪還有精力去好好過生活。 作者是一名諮商心理師,以她的經驗和故事,希望可以讓有需要的人停止情緒內耗。書裡的小
Thumbnail
努力唸書、工作,一日復一日,這樣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是為了自己而努力,還是為了別人而努力? 對於人生的茫然,對於自己價值的茫然,我們都需要「存在的力量」。
Thumbnail
努力唸書、工作,一日復一日,這樣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是為了自己而努力,還是為了別人而努力? 對於人生的茫然,對於自己價值的茫然,我們都需要「存在的力量」。
Thumbnail
本書以小品文的形式編排,內容誠實而言較偏心靈雞湯,多以作者本人擔任諮商心理師所遭遇之個案故事起頭,後以簡單的概念闡述結束單篇文章回合,是本適合當作睡前放鬆的讀物,閱讀起來輕鬆無負擔。
Thumbnail
本書以小品文的形式編排,內容誠實而言較偏心靈雞湯,多以作者本人擔任諮商心理師所遭遇之個案故事起頭,後以簡單的概念闡述結束單篇文章回合,是本適合當作睡前放鬆的讀物,閱讀起來輕鬆無負擔。
Thumbnail
✨受困的時候✨ 這股生命的泉水,日夜流經我的血管,也穿過世界,又應節地跳舞。一泰戈爾 人,難免有感覺受困遇到瓶頸的時候。或許是表現績效無法提升、或許是關係感情無法突破、或許是健康體能無法改善⋯,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呢? 『我們執著於成就,以為達到目標就是完成,以至於我們常常錯過了眼前事物的真
Thumbnail
✨受困的時候✨ 這股生命的泉水,日夜流經我的血管,也穿過世界,又應節地跳舞。一泰戈爾 人,難免有感覺受困遇到瓶頸的時候。或許是表現績效無法提升、或許是關係感情無法突破、或許是健康體能無法改善⋯,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呢? 『我們執著於成就,以為達到目標就是完成,以至於我們常常錯過了眼前事物的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