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伴侶曾提醒我:
我總是給人陽光、正向的形象;而只有他,看得見我黑暗、負面的一面。
那時候我才發現,自己對情緒一直有一種隱性的期待——希望能持續維持在平穩、正向的狀態。
但現實是,情緒就像潮汐,有漲潮,也有退潮。
情緒高峰:學會「衝浪」
當處在情緒高漲的時候,心裡常常充滿能量與激情。這時候,與其壓抑或懷疑,不如允許自己「乘浪而行」。
就像衝浪一樣,你不用去對抗浪,而是找到平衡,借力使力。把這股能量放進行動、創造或表達裡,你會發現自己可以走得更快、更遠。
我特別喜歡這樣的狀態。心情好的時候,工作的專注與生產力特別高,甚至會想把效率逼到極致,享受努力之後帶來的成就感。那種「全力以赴」的自己,會讓我感到很踏實。
情緒低谷:允許「休息」
然而,浪總會退去,低谷也會到來。
比如一次爭吵或誤會,常常能讓我瞬間跌到谷底。那時候,我明明打開電腦,手卻停在鍵盤上,一個字都敲不出來。心情的低落不只影響工作,也會延伸到人際互動。
在這樣的狀態裡,我常會焦慮、苛責自己:為什麼提不起勁?為什麼不像之前那麼有力量?於是做很多事情,只希望能快點「好起來」。
但後來我才意識到:低谷不是失敗,而是身心提醒我們要慢下來。它是修復與療癒的契機。
就像種子埋在土裡,看似沉寂,卻在默默吸收養分,為下一次的萌芽做準備。
心理學研究裡有個概念叫「情緒韌性(Emotional Resilience)」,指的就是一個人能否在起伏中恢復並調整的能力。
換句話說,關鍵不是沒有低谷,而是我們能不能在其中找到休息、並在合適的時候回到生命的流動。
找到自己的節奏
伴侶的提醒,讓我慢慢理解:
生命不是一條永遠往上攀升的曲線,而是一種動態平衡。
我們可以在高峰時盡情衝浪,也能在低谷時允許自己休息。
當情緒不再被視為負擔,而是一種引導,我們就能更自在地與它共處。
情緒邀請我們,去感知、去體驗內在世界;
也邀請我們,去探索、去連結外在世界。
✦ 覺察小練習
下次當情緒起伏時,你能不能給自己多一點允許與關懷?
如果你對〈關係覺察〉系列有共鳴,歡迎解鎖「緣心.漣漪」專欄,
用行動支持我繼續創作,讓我陪伴你練習在愛裡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