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齡社群與職場的觀察:在「沒有薪水」的舞臺上,人們追求的是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今年五月份,我加入了一個中高齡的社群,原本只是抱著好奇的心態,想看看這樣的社群是什麼樣子。沒想到,短短幾個月的參與,讓我對這個群體的組成有了深刻的體會。特別是當我將這個社群與職場進行對比時,發現了許多有趣且值得深思的現象。

社群與職場的背後動機

 社群中的角色分工如職場

進入社群後,我很快注意到一個現象:社群中的角色分工,竟然像極了職場的結構。版主就像是老闆,掌握著整個社群的方向與規則;而那些在群裡活躍發言、經常組織活動的人,就像職場中的主管或核心團隊;至於一般成員,則像是默默執行任務的員工。有些成員經常在群裡分享自己的心得或提出建議,這讓我聯想到職場上那些積極表現、希望獲得肯定的員工;而那些不太說話、不參與活動的人,就像辦公室裡安靜工作的同事,存在感雖低,但仍然是整個團隊的一部分。

離開群組的群友就像是對職場不滿,或是沒找到個人成就而離職,而被管理者踢出群組就像是非自願離職,帶著不甘願跟話題離開。同樣是失望但不同的是金錢。

沒有薪水,卻依然爭寵

與職場最大的不同在於:社群裡沒有所謂的「薪水」或物質上的回報。然而,即便如此,許多人依然很積極地參與,甚至會努力爭取在群體中的關注與肯定。這讓我感到好奇:為什麼在沒有金錢利益的情況下,人們仍會如此投入?答案或許在於人性中對「舞台」與「成就感」的需求。在這個社群中,我看到許多人透過參與活動、分享經驗來展現自己。他們希望獲得認可,找到一個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這種動力與職場中的升遷或績效追求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社群活動如職場任務

社群還有一個有趣的特點,就是大家對於主題活動的熱情投入。每當有主題派對或活動時,成員們總是非常認真準備。例如,有一次主題是「懷舊主題服裝趴」,大家紛紛翻出家裡珍藏已久的老照片、老物件,甚至還有人特地去購買符合主題的服裝。這種認真程度,讓我聯想到職場上那些需要全力以赴的專案總有人加班執行完成。不同的是,在職場上,我們努力是為了達成業績目標或獲得主管賞識;但在社群中,大家的努力更多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與熱情,以及在群友間建立連結感。

職場與社群的相似與差異

  1. 角色設置與分工模式 :在職場,常見老闆、主管和員工組成的層級結構,角色設置明確且分工階層化。在中高齡社群中,則是由版主、積極參與者和普通成員共同組成,呈現出更具彈性、去階層化的扁平架構。兩者雖分工方式迥異,但皆重視個體角色對團體運作的獨特貢獻,形成一種角色被肯定的價值感。
  2.  個體參與動力:在職場中,人們大多為了薪資、加薪或升遷而努力,而這些外在誘因形成主要驅動力。社群活動則注重內在獎勵,成員投入主要源於他人的回饋、認可、自身成就感,群友提供的情感或心理支持。在心理學角度來看,兩者共享的關鍵動力是對「自我價值確認」的渴望。
  3.  活動內容型態: 職場的活動主要環繞專案完成與會議協調,皆具有高度目標導向與現實功能性。而在社群中,大多聚焦在主題活動、經驗交流或興趣關聯的內容,以休閒娛樂為基準。儘管風格大相逕庭,兩者皆提供一個彼此互動的平台,幫助人們從活動中感受與成員保持聯繫的心理聯繫效應。
  4.  參與的心態傾向:職場往往要求成員專注完成責任,多由報酬驅動參與,動機常呈現半被動狀態。與之相比,社群參與多展現自主性和熱忱,注重興趣導向與情感交流。無論在職場或社群,參與行為都能使人找到被欣賞的感覺,在心理層面上引發「被與群體連結」的內心滿足感。

故事分享

版主幾乎晚上都會開語音聊天室,原本以討論活動為主要動機,後來變成群友分享祕密管道能吸引不少人加入。群通當中會有人積極發言,也會有人靜靜聆聽。更有趣的是,有成員後來分享,他睡前會上聊天室把這當成了睡前廣播。這種輕鬆又自由的參與方式,在職場中是很難見到的。

還有一次,一位成員分享了他如何克服心理障礙,第一次在群裡發言並得到大家的鼓勵。他說:「雖然只是幾句話,但那一刻,我感覺自己被看見了。」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在社群裡,每個人都渴望找到一個能夠展現自我的舞台,而這種需求並不會因年齡而減少。

 結語:從社群看人生的另一面

參加這個中高齡社群的經驗讓我明白,人類對於連結感、自我實現的追求,是跨越年齡與情境的。我們可能會因為生活階段不同而選擇不同的平台,但那份想要被認可、想要參與的心卻始終如一。

如果把每個社群都看作是一個小型職場,那麼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各種人生百態。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社群中,每個人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位置,而這正是人性最真實的一面。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深入觀察並分享這些有趣的現象,也期待大家能在不同的舞台上找到自我價值。


謝謝觀看Lena文章小短篇,歡迎一起加入社團漫談人生粉絲團追蹤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知識的累積來自於【分享】 學習的動力來自於【同伴】 感謝您閱讀Lena創作文章,沒有唯一也沒對錯。輕鬆看待,謝謝!! 請幫我按個 愛心讚加分享,有您的鼓勵才有我寫作的動力,感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ena 漫談人生
45會員
144內容數
人生總會在錯誤中修正,做事不往後看不遺憾過日,遺留下的經驗是淬練過的美好。文章以分享淺談人生、遙望職場怪論、論說人際特質、笑談人格行為、談論工作百科、書寫日常顯影。路不是單一終循至回歸線。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去的自己。 珍惜最美好的自己。
Lena 漫談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3/03
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技術崛起,客服人員面臨轉職挑戰。本文提供六大轉職策略,包含提升人際溝通、學習市場需求技能、培養創意思維、建立人脈網絡、自我反思與優勢盤點及嘗試兼職或實習,並以小芳的成功轉職案例說明。
Thumbnail
2025/03/03
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技術崛起,客服人員面臨轉職挑戰。本文提供六大轉職策略,包含提升人際溝通、學習市場需求技能、培養創意思維、建立人脈網絡、自我反思與優勢盤點及嘗試兼職或實習,並以小芳的成功轉職案例說明。
Thumbnail
2025/01/26
中年轉業到開發公司,因績效優異而遭受霸凌。作者分享職場上被同事霸凌的經驗,說明努力工作也可能成為眾矢之的,並鼓勵讀者保持冷靜,不被負面情緒影響。
Thumbnail
2025/01/26
中年轉業到開發公司,因績效優異而遭受霸凌。作者分享職場上被同事霸凌的經驗,說明努力工作也可能成為眾矢之的,並鼓勵讀者保持冷靜,不被負面情緒影響。
Thumbnail
2025/01/22
職場霸凌讓人厭煩,但冷靜分析原因並採取對策,才能有效應對。本文探討職場霸凌的三個常見原因:學經歷太突出、太好說話、霸凌者內心恐懼。並提出對應策略:低調展現實力、設定界線、觀察對方的需求。文章強調保護自己、維持自身價值,並告誡讀者:做人可以善良,但不要無限度退讓。
Thumbnail
2025/01/22
職場霸凌讓人厭煩,但冷靜分析原因並採取對策,才能有效應對。本文探討職場霸凌的三個常見原因:學經歷太突出、太好說話、霸凌者內心恐懼。並提出對應策略:低調展現實力、設定界線、觀察對方的需求。文章強調保護自己、維持自身價值,並告誡讀者:做人可以善良,但不要無限度退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瞭解新世代員工的工作價值觀與期待,並提供認同鼓勵和促進關係建立的實踐建議,以營造更具包容性和創新性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瞭解新世代員工的工作價值觀與期待,並提供認同鼓勵和促進關係建立的實踐建議,以營造更具包容性和創新性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1.世代差異: 不同世代在工作態度、價值觀和溝通方式上存在差異 年長一代偏好面對面溝通,年輕一代更喜歡使用即時通訊工具 年長一代重視穩定工作和長期發展,年輕一代追求工作生活平衡 2.公私領域切分: 遠距工作使工作與生活界線模糊,容易造成壓力 建議設立固定工作時間,下班後關閉工作通知
Thumbnail
1.世代差異: 不同世代在工作態度、價值觀和溝通方式上存在差異 年長一代偏好面對面溝通,年輕一代更喜歡使用即時通訊工具 年長一代重視穩定工作和長期發展,年輕一代追求工作生活平衡 2.公私領域切分: 遠距工作使工作與生活界線模糊,容易造成壓力 建議設立固定工作時間,下班後關閉工作通知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一場關於「世代合作、青銀共事」的講座,並從參加者Star哥那裡獲得內容總結。主要觀點包括:傳產中小企業面臨嚴重缺工,年輕人不願轉正職;打破對中高齡員工的刻板印象,溝通能力和工作熱情與年齡無關;強調世代合作的重要性,建議職務再設計讓輕齡者和熟齡者各自發揮優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一場關於「世代合作、青銀共事」的講座,並從參加者Star哥那裡獲得內容總結。主要觀點包括:傳產中小企業面臨嚴重缺工,年輕人不願轉正職;打破對中高齡員工的刻板印象,溝通能力和工作熱情與年齡無關;強調世代合作的重要性,建議職務再設計讓輕齡者和熟齡者各自發揮優勢。
Thumbnail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隨著越來越多Z世代進入職場,作為一個走在前面(aka.老一點的)Z世代,分享我三個最討厭的職場氛圍,揭開世代差異的面紗:
Thumbnail
隨著越來越多Z世代進入職場,作為一個走在前面(aka.老一點的)Z世代,分享我三個最討厭的職場氛圍,揭開世代差異的面紗: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在現實職場中,成功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在不同年齡階段,人際關係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但都是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重點闡述了不同階段的經驗和教訓,來分享在職場中所得到的心得。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在現實職場中,成功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在不同年齡階段,人際關係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但都是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重點闡述了不同階段的經驗和教訓,來分享在職場中所得到的心得。
Thumbnail
隨著職場競爭日益加劇,資深中年員工面臨著獨特的挑戰。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中年職場人士,如何智慧地應對內捲現象,不僅保持自己的競爭力,還能促進個人的職業成長和心理健康,是一項重要課題。 重新評估職業定位 資深員工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專業知識,這些是職場上無可替代的資產。重新評估自己的職業定位,尋找
Thumbnail
隨著職場競爭日益加劇,資深中年員工面臨著獨特的挑戰。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中年職場人士,如何智慧地應對內捲現象,不僅保持自己的競爭力,還能促進個人的職業成長和心理健康,是一項重要課題。 重新評估職業定位 資深員工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專業知識,這些是職場上無可替代的資產。重新評估自己的職業定位,尋找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當年紀越長、經歷越久的時候,找工作就會變得越來越難,其中不乏年齡歧視的問題。在這樣的困境下,許多人選擇在職場忍耐,而不敢隨便離職。文章中分享了作者對於自己身心症狀、職場困境的掙扎,以及對人生的反思。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快樂地活著。
Thumbnail
當年紀越長、經歷越久的時候,找工作就會變得越來越難,其中不乏年齡歧視的問題。在這樣的困境下,許多人選擇在職場忍耐,而不敢隨便離職。文章中分享了作者對於自己身心症狀、職場困境的掙扎,以及對人生的反思。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快樂地活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