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你不是太脆弱,而是忘了和自己站在同一邊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前言:內耗的無形戰場

夜裡十二點半,城市的燈火逐漸熄滅。

你卻還盯著天花板,腦海像壞掉的錄音帶,不停重播白天的畫面:

「我是不是話說錯了?」

「如果剛剛再努力一點,會不會不一樣?」

身體早已疲憊,心卻像陷入拔河比賽,另一端是那個苛責的自己。明明外在沒有任何人責怪你,卻感覺到靈魂正在被消耗。這就是內耗。

raw-image


有人形容內耗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每天都在進行,但對手其實是自己。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這不是個性上的缺陷,而是我們成長過程中逐漸養成的模式。

阿德勒心理學與完形心理學,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切口,帶我們看見內耗的真實根源。


阿德勒心理學——內耗,是自卑與虛構目標的回聲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帶著自卑感長大。自卑不是壞事,它能推動我們進步,但若沒有被正確理解,就會變成讓人不斷自我消耗的陷阱。

1. 接納自我需求的掙扎

小玲在辦公室裡,桌上已經堆著三份專案文件,主管卻又加派一份任務。

「沒問題,我可以!」她微笑著答應。

但轉過身,她手指緊緊摳著桌角,眼淚幾乎奪眶而出。她心裡有個聲音吶喊:「我真的需要幫忙。」另一個聲音卻冷冷地回應:「不准說,否則會被嫌棄、不被需要。」

raw-image


阿德勒說,這就是「虛構目標」。她的內心塑造了一個信念——「如果我表達需求,就會被拒絕。」於是她選擇把需求壓下,展現「過度獨立」。

然而這種偽裝,只會讓心更疲累。

👉 許多人都有類似經驗:

  • 聚會時,其實不想喝酒,卻硬著頭皮舉杯。
  • 家庭裡,明明已經筋疲力盡,卻還要逞強,因為「我不能成為別人的負擔」。

這不是堅強,而是一種自我消耗。


2. 承受強烈情緒的困境

小偉在會議上被主管當眾批評,他點頭稱是,表情冷靜,甚至微笑。

但回到座位後,他手心冒汗,心口發緊。

「我好難過。」

raw-image


另一個更強勢的聲音立刻壓下來:「忍住!你要穩重,別示弱!」

這就是阿德勒所謂的「生活風格」:當小時候表達情緒被否定,「別哭了,有什麼好哭的!」逐漸內化成信念——「表達沒用,只會丟臉。」

於是長大後,他寧可把情緒壓下,也不願冒險表達。內耗,就這樣在沉默中悄悄累積。


3. 確認自我價值的焦慮

阿豪刷著社群,手機螢幕上閃爍著一顆顆紅色小愛心。他的照片經過精修,文字精心設計,看起來光鮮亮麗。

當「讚」數增加,他短暫地感到安慰。

raw-image


但夜深人靜時,他盯著鏡子裡的自己,腦海冒出一句話:

「如果大家發現我其實沒那麼好呢?」

這就是阿德勒說的「自卑感」反撲。

當一個人的自我價值過度依附外在評價,他會不斷追逐「完美」的假象,以掩蓋內心的恐懼。看似努力,其實是深陷在與自卑搏鬥的無盡迴圈。


完形心理學——內耗,是與自我的斷裂

完形心理學的關鍵在於「體驗」。它提醒我們:當需求、情緒不被允許時,人會與真實的自我斷裂。這種斷裂,就是內耗的溫床。

1. 需求的壓抑與身體化

小慧近一年來反覆胃痛。醫生說是腸胃炎,但她心裡清楚:每一次胃絞痛,都是因為她把話吞了回去。

「我明明想拒絕這個工作,卻不敢開口。」

「我明明需要支持,卻總是笑著說沒事。」

完形心理學稱之為「身體化」。當需求被長期壓抑,身體會替心靈說話。有人長出蕁麻疹,有人頭痛不止,都是未被接納的需求在抗議。


2. 情緒的逃避與斷裂

一群朋友看電影,情節正到感人處,眼淚快掉下來時,阿明突然插話:

「這演員死了三次還能演,真是打不死的小強!」

眾人哈哈大笑,氣氛輕鬆下來,但原本的悲傷也瞬間被切斷。

raw-image


這就是「情緒逃避」。

因為悲傷太脆弱,阿明用幽默掩蓋。長久下來,他幾乎失去了「真實去感受」的能力。

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模式:

  • 父母說「男子漢不能哭」
  • 情緒一出現,就有人打岔
  • 甚至用吃東西、買東西、喝酒來麻醉

結果,我們和情緒越走越遠,以為「有情緒」本身就是錯。


3. 自我價值的空洞感

小芳和同學吃飯,連續五天大家都點牛肉麵,她默默挑掉碗裡的肉。直到有一天被發現,同學驚訝地問:「你不吃牛?為什麼不早說?」

她靦腆地笑:「我不想麻煩大家。」

這並不是單純的禮讓,而是缺乏自我價值感的

raw-image


展現。她潛意識裡相信:「我的需求不重要。」

完形心理學認為,當需求與感受長期不被接納,人就會形成「假我角色」——把別人的期待當作自我的存在依據。

於是,越努力迎合,越覺得自己空洞。


阿德勒 vs 完形心理學

心理學教室裡,一場對話展開。

阿德勒派老師說:「內耗來自自卑與虛構目標。人們害怕失敗,才會過度用力。」

完形派老師回應:「不,你只是與自己的情緒斷裂。當你不敢去感受,就會掉進空洞與掙扎。」

學生靜靜聽著,心裡浮現一個念頭:

「原來我的卡住,不只是想太多,也是感受得太少。」


走出內耗的可能路徑

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內耗不再消耗,而是成為成長的契機?

1. 練習表達需求

小芳在聚餐時,終於鼓起勇氣說:「我想吃素。」

原以為朋友會嫌麻煩,卻換來爽快的「好啊!」那一刻,她第一次感受到:原來我的需求也值得被尊重。

這就是一個小小的轉折——當你勇敢表達,世界其實比你想像的更能接納。


2. 練習覺察情緒

小偉開始寫「情緒日記」。

他用最簡單的方式,每天寫下一句話:「今天,我感到害怕。」 當文字落在紙上,他驚訝地發現:情緒沒有那麼龐大,它會因為被看見而縮小。

完形心理學告訴我們,情緒不是怪獸,而是一個需要被理解的訊號。


3. 練習自我憐憫

阿豪站在鏡子前,久久望著自己的眼睛。

他深吸一口氣,輕聲說:「我不是因為完美才值得被愛,而是因為我就是我。」

那一刻,他彷彿看見一個被忽略的小男孩,終於露出安心的笑容。

這就是「自我憐憫」的力量。當我們願意擁抱自己的脆弱,內耗就會慢慢轉化成和解。


結語:讓內耗成為和解的起點

夜深人靜時,你或許仍會陷入自我拉扯。

但這一次,你學會停下來,對自己說: 「我已經夠好了。」

內耗,不再只是無聲的敵人,而是一面鏡子。

它提醒我們:是時候回頭,擁抱真實的自己。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 金句摘錄

  1. 過度獨立不是堅強,而是害怕脆弱的偽裝。
  2. 內耗不是你太敏感,而是你和自己失去了連結。
  3. 情緒一旦被看見,它就不再那麼龐大。
  4. 討好別人換來的,不是安全感,而是更深的空洞。
  5. 完美不是價值的證明,而是自卑的假面。
  6. 需求被忽略久了,身體會替你說話。
  7. 勇敢表達需求,世界其實比你想像的更能接納你。
  8. 自我價值,不該依附在別人的眼光裡。
  9. 內耗是一面鏡子,提醒你:該擁抱真實的自己了。
  10. 你不是因為完美才值得被愛,而是因為你就是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80會員
379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9/28
你以為內耗是因為不夠努力?心理學告訴我們,真相卻是三大人生任務:接納需求、承受情緒、確立價值。如果這些任務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被滿足,內耗就會如影隨形。這篇文章將帶你看見,內耗其實是我們心靈的 SOS。
Thumbnail
2025/09/28
你以為內耗是因為不夠努力?心理學告訴我們,真相卻是三大人生任務:接納需求、承受情緒、確立價值。如果這些任務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被滿足,內耗就會如影隨形。這篇文章將帶你看見,內耗其實是我們心靈的 SOS。
Thumbnail
2025/09/28
我們常常會在一天結束時感到筋疲力盡,卻說不清楚為什麼。完形心理學告訴我們:內耗不是單純的懶散,而是「未竟事宜、內攝、兩極對立」造成的能量卡住。這篇文章透過生活化的故事,帶你看見內耗的真相,並學會如何將它轉化成力量。
Thumbnail
2025/09/28
我們常常會在一天結束時感到筋疲力盡,卻說不清楚為什麼。完形心理學告訴我們:內耗不是單純的懶散,而是「未竟事宜、內攝、兩極對立」造成的能量卡住。這篇文章透過生活化的故事,帶你看見內耗的真相,並學會如何將它轉化成力量。
Thumbnail
2025/09/28
我們常陷入內耗,拼命想要證明自己,卻始終覺得不夠好。阿德勒心理學提醒,自卑感不是缺陷,而是一種推動力。關鍵在於,我們是讓它化為成長的燃料,還是墜入比較、逃避與討好的陷阱?本文透過生活故事與心理學洞察,帶你理解自卑、補償與虛構目標,並學會把焦點轉向「與人連結、對世界有貢獻」,走出內耗。
Thumbnail
2025/09/28
我們常陷入內耗,拼命想要證明自己,卻始終覺得不夠好。阿德勒心理學提醒,自卑感不是缺陷,而是一種推動力。關鍵在於,我們是讓它化為成長的燃料,還是墜入比較、逃避與討好的陷阱?本文透過生活故事與心理學洞察,帶你理解自卑、補償與虛構目標,並學會把焦點轉向「與人連結、對世界有貢獻」,走出內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當焦慮席捲,眼前的事物變得模糊,心中變得只有心臟蹦蹦跳的焦燥感 情緒,我們生活中的幕後角色 青春拉緊報,只有自身聽不清的渾沌。 過度反應,對情緒的指揮才開始演奏, 當下的自己,一種無論是現在的你或我都無法準確說出來的狀態。 對自己喜歡的、厭煩的一切都展現很激烈的情緒。 遠離青春期的過
Thumbnail
當焦慮席捲,眼前的事物變得模糊,心中變得只有心臟蹦蹦跳的焦燥感 情緒,我們生活中的幕後角色 青春拉緊報,只有自身聽不清的渾沌。 過度反應,對情緒的指揮才開始演奏, 當下的自己,一種無論是現在的你或我都無法準確說出來的狀態。 對自己喜歡的、厭煩的一切都展現很激烈的情緒。 遠離青春期的過
Thumbnail
壓抑只是大腦戰逃機制中的反應。       
Thumbnail
壓抑只是大腦戰逃機制中的反應。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Thumbnail
直視精神萎靡、身體乏力的狀態,清洗身心靈的乏力感受。
Thumbnail
直視精神萎靡、身體乏力的狀態,清洗身心靈的乏力感受。
Thumbnail
因為身邊愈來愈多不同的人事物,連帶著影響我們的想法,總是有太多想法不停出現,導致內心光要應付這些就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常常覺得好像很多事都做不好,或者生活愈活愈累,光是這樣想就已經很累了,哪還有精力去好好過生活。 作者是一名諮商心理師,以她的經驗和故事,希望可以讓有需要的人停止情緒內耗。書裡的小
Thumbnail
因為身邊愈來愈多不同的人事物,連帶著影響我們的想法,總是有太多想法不停出現,導致內心光要應付這些就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常常覺得好像很多事都做不好,或者生活愈活愈累,光是這樣想就已經很累了,哪還有精力去好好過生活。 作者是一名諮商心理師,以她的經驗和故事,希望可以讓有需要的人停止情緒內耗。書裡的小
Thumbnail
本書以小品文的形式編排,內容誠實而言較偏心靈雞湯,多以作者本人擔任諮商心理師所遭遇之個案故事起頭,後以簡單的概念闡述結束單篇文章回合,是本適合當作睡前放鬆的讀物,閱讀起來輕鬆無負擔。
Thumbnail
本書以小品文的形式編排,內容誠實而言較偏心靈雞湯,多以作者本人擔任諮商心理師所遭遇之個案故事起頭,後以簡單的概念闡述結束單篇文章回合,是本適合當作睡前放鬆的讀物,閱讀起來輕鬆無負擔。
Thumbnail
念頭充斥著大腦   顯化似乎是每個人   有意無意的日常口號   這個時代不缺煩惱    它    燉煮著全方位的煎熬 伴著無聲的憂慮叫囂                                                            
Thumbnail
念頭充斥著大腦   顯化似乎是每個人   有意無意的日常口號   這個時代不缺煩惱    它    燉煮著全方位的煎熬 伴著無聲的憂慮叫囂                                                            
Thumbnail
我的來訪者告訴我,他自己的情緒控制不住,為此長時間睡不好、自我否定…產生更多不好的心情。 情緒發炎,通常都藏著一個未被滿足的創傷,它只是用情緒的方式提醒你,「它需要被你看見,它需要被療癒。」不然,你不會在某些點上,總是一觸即發大爆炸。
Thumbnail
我的來訪者告訴我,他自己的情緒控制不住,為此長時間睡不好、自我否定…產生更多不好的心情。 情緒發炎,通常都藏著一個未被滿足的創傷,它只是用情緒的方式提醒你,「它需要被你看見,它需要被療癒。」不然,你不會在某些點上,總是一觸即發大爆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