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7:不再討好世界,也不再懷疑自己:停止內耗的覺醒之路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我們都在與看不見的力量拔河

有時候,你是不是也覺得,明明一切都在正軌上,卻還是喘不過氣? 事情做完了、責任履行了,但心卻一直不平靜。

那種感覺很微妙,就像腦袋裡有兩股力量在拔河—— 一邊說:「你該放鬆一下。」 另一邊又低聲警告:「別太鬆懈,小心被看扁。」

raw-image


小安的故事,也許你會感同身受。

那天早上,他打開信箱,看見主管傳來一句:「報告麻煩再修正一次。」 這樣一句再普通不過的話, 卻讓他心跳漏了一拍, 開始回想昨天會議的每一個細節。

「是不是我講太快?」

「是不是我少放一頁?」 他一邊檢查、一邊懷疑,直到深夜。

沒有人責怪他,但他卻活在自我責怪裡。

他害怕那句話的背後,其實藏著不滿。 而那份恐懼,比任何工作壓力都重。

我們以為自己在努力,其實有時候,只是在安撫那個害怕「不夠好」的自己。

這,就是內耗的開始。 它不是別人給你的壓力,而是你對自己的審判。 你成了自己的法官,也成了自己的被告。



創傷型內耗:我害怕不被愛,所以不敢鬆懈

阿哲是一位工程師。

理性、穩重、效率高,是他在職場上的代名詞。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每一份完美, 都藏著一絲恐懼。

小時候,他拿著考卷回家,考了98分。

滿心期待媽媽的笑容, 卻只等來一句:「那兩分去哪了?」 那句話,像一個咒語, 讓他從此相信——愛是要靠表現換來的。

長大後,他變得非常敏感。

別人一句輕描淡寫的「不錯啦」, 在他耳裡會變成:「但還不夠好吧?」 他總是過度準備、過度努力, 就怕別人看見他的漏洞。

有一次,公司頒獎典禮,他拿了第二名。

大家替他鼓掌,他卻整晚睡不著。 他盯著那張證書,心裡浮現的不是驕傲,而是懷疑。

raw-image


「如果我更努力,是不是就能拿第一?」

「如果我失誤一次,是不是就會被取代?」

直到那天,他在心理諮商室裡說出一句話:

「我其實不想再那麼努力了,但我怕停下來,就沒人喜歡我。」

心理師沉默了一會兒,輕聲說:

「你不是不夠好,只是太害怕不被愛。」

那一刻,他的眼淚終於落下。

不是因為脆弱,而是因為被理解。

💬 覺察啟示:

創傷型內耗的人,不是愛表現,而是怕被遺忘。 他們的努力,不是野心,而是求生。 當你理解了這一點,你會發現: 真正的勇氣,不是追求完美,而是敢於承認「我也會害怕」。



環境型內耗:我怕落後,所以永遠不滿足

Lisa 是個典型的「社群焦慮患者」。

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是滑手機。 LinkedIn 上同學升遷、朋友創業、有人結婚、有人環遊世界。 她一邊滑、一邊感到焦慮。

「別人都在往前,我怎麼還在原地?」

她想努力趕上,卻又感覺越追越空。

有一次,公司開例行會議,主管誇了同事一句:「這次報告做得很完整。」

她的腦中立刻浮出:「是不是暗示我不夠好?」 那天晚上,她改了三次簡報,卻仍不敢按下寄出。

週末,Lisa 獨自逛街。

櫥窗裡的自己穿得體面,但眼神卻很疲倦。 她苦笑著想:「我不是在追求進步,而是在逃避落後。」

raw-image


💬 覺察啟示:

環境型內耗的人,不是想贏,而是怕輸。 他們的努力是一種焦慮式防禦, 用「更好、更快、更強」來證明自己還值得存在。

但這樣的努力,最終會讓人迷失方向。

因為你跑得再快,也無法跑出那句在心裡的聲音——「你不夠好。」

真正的成長,不是跑得比別人快,而是有勇氣在混亂裡停下來問自己:

「我為什麼而跑?」



角色型內耗:我不敢讓人失望,所以忘了自己

凱婷是一名國中老師,也是一位母親。

她每天清晨五點半起床,先準備早餐,再批改作業。 同事請假,她代課;學生出狀況,她安撫; 婆婆生病,她趕去照顧。

她的口頭禪是:「沒關係,我來就好。」

但每當說出這句話時,她其實也在對自己說:「妳不能累。」

有天晚上,家長打電話來投訴:「老師,我覺得妳應該更細心一點。」

電話掛斷後,她的手微微發抖。 不是氣憤,而是羞愧。 她對自己說:「對,我應該更好。」

隔天,她在課堂上微笑如常,但那抹笑容裡,有一絲崩裂。

朋友問她:「那妳自己呢?妳有為自己做過什麼嗎?」

她愣了一下,沉默了幾秒才說:「我很好啊。」 可那一刻,眼角的眼淚已經洩了底。

raw-image


💬 覺察啟示:

角色型內耗的人,看起來最可靠,其實最孤單。 他們懂得承擔、懂得負責,卻忘了自己也需要被照顧。

真正的成熟,不是「什麼都能撐」,而是知道「什麼該放下」。

說「我做不到」不是失敗,而是一種誠實。


三型共通的心理根源:我把外界聲音當成了真理

創傷型怕不被愛,環境型怕落後,角色型怕讓人失望。

看似不同,其實都來自同一個地方—— 我們把外界的聲音,當成了真理。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內攝」(Introjection)。

它的意思是:我們把他人的標準吞進心裡, 久而久之,分不清那是「我的想法」還是「別人的期待」。

有位心理師說過一句話:「你不是被世界傷害,而是被自己誤解。」

因為當我們過度相信外界的評價,就會忘記自己原本的模樣。 我們開始用「別人怎麼看我」決定「我怎麼看自己」。

要走出內耗,第一步不是改變行為,而是辨認那個在你心裡說話的聲音:

  • 這個焦慮,是我的嗎?還是別人給的?
  • 這份責任,是我真心的嗎?還是社會教我的?
  • 如果沒人會失望,我還會這樣選擇嗎?

當你能誠實回答這些問題,你就開始脫離「內耗」的軌道, 回到「自我」的中心。

raw-image



結語:從覺察開始,讓真實的我回來

夜裡,阿哲坐在陽台上,

手邊放著那份「三型內耗量表」。 他的分數高得驚人:創傷型33分。

以前的他,看到這數字會想:「果然我有問題。」

但這一次,他只是靜靜看著那紙張, 輕聲說:「謝謝你,讓我知道我還在學習相信自己。」

他突然明白,這份測驗不是要貼標籤,而是一面鏡子。 鏡子裡的自己,並不完美, 但終於誠實。

我們總以為,停止內耗就是「變得更堅強」。

但真正的力量,其實是溫柔。 是能在深夜裡,對自己說: 「我累了,但我仍願意理解自己。」

當你開始理解,你就不再與自己為敵。

💬 最終啟示:

停止內耗,不是變得完美, 而是願意看見那個仍在害怕的自己。
覺察,不是改變的起點,而是回家的方向。
raw-image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 金句精選

  1. 「內耗,不是壓力,而是一種無聲的自我審判。」
  2. 「我努力,不是為了變好,而是為了不被拋下。」
  3. 「真正的安全感,不來自被愛,而來自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4. 「我不是在追求進步,而是在逃避落後。」
  5. 「責任若讓你忘了自己,那不叫成熟,而是犧牲。」
  6. 「別人怎麼看我,不該取代我怎麼看自己。」
  7. 「你不是被世界傷害,而是被自己誤解。」
  8. 「停止內耗,不是變強,而是溫柔地擁抱害怕的自己。」
  9. 「覺察,不是改變的起點,而是回家的方向。」
  10. 「當你願意看見那個不完美的自己,真實就開始呼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59會員
356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10/12
內耗不只是情緒管理問題,而是「未竟事宜」——那些曾經受過的傷、被忽略的感受、未完成的心理任務。本文解析三種內耗來源:創傷型(害怕被拋棄)、環境型(害怕落後)、角色型(害怕不被需要),並透過故事與心理學觀點,帶你理解:停止內耗,不在於更堅強,而在於更懂得溫柔地擁抱自己。
Thumbnail
2025/10/12
內耗不只是情緒管理問題,而是「未竟事宜」——那些曾經受過的傷、被忽略的感受、未完成的心理任務。本文解析三種內耗來源:創傷型(害怕被拋棄)、環境型(害怕落後)、角色型(害怕不被需要),並透過故事與心理學觀點,帶你理解:停止內耗,不在於更堅強,而在於更懂得溫柔地擁抱自己。
Thumbnail
2025/10/09
我們的一生,都在三面鏡之間掙扎: 一面是我眼中的自己,一面是別人眼中的我, 還有一面,是那個「我應該成為的樣子」。 三面不重疊的地方,就是內耗誕生的地方。 這篇文章,帶你走進「三面鏡練習」, 學會卸下假我,擁抱那個真實、溫柔、也值得被愛的自己。
Thumbnail
2025/10/09
我們的一生,都在三面鏡之間掙扎: 一面是我眼中的自己,一面是別人眼中的我, 還有一面,是那個「我應該成為的樣子」。 三面不重疊的地方,就是內耗誕生的地方。 這篇文章,帶你走進「三面鏡練習」, 學會卸下假我,擁抱那個真實、溫柔、也值得被愛的自己。
Thumbnail
2025/10/08
一個簡單的動物測驗,卻能揭開假我與真我的距離。 當你寫下「海、咖啡、牆」時,其實正在對潛意識說話。 從投射到覺察,從假裝到誠實, 這篇文章帶你看見那個一直被壓抑、卻最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2025/10/08
一個簡單的動物測驗,卻能揭開假我與真我的距離。 當你寫下「海、咖啡、牆」時,其實正在對潛意識說話。 從投射到覺察,從假裝到誠實, 這篇文章帶你看見那個一直被壓抑、卻最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壓抑只是大腦戰逃機制中的反應。       
Thumbnail
壓抑只是大腦戰逃機制中的反應。       
Thumbnail
大部分的時候,總覺得... 被困住了,或許工作、房貸、各種生活壓力... 各種雜念... 好似總是無法自由的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每當這樣的念頭出現,可以試著,在這樣的時刻... 暫停一下,給自己幾秒鐘... 當下,提醒自己,「打斷枷鎖」!
Thumbnail
大部分的時候,總覺得... 被困住了,或許工作、房貸、各種生活壓力... 各種雜念... 好似總是無法自由的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每當這樣的念頭出現,可以試著,在這樣的時刻... 暫停一下,給自己幾秒鐘... 當下,提醒自己,「打斷枷鎖」!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Thumbnail
內耗的特徵包括身體感受、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解法包括接近大自然、練習呼吸法、找人聊聊,重視自我照顧。
Thumbnail
因為身邊愈來愈多不同的人事物,連帶著影響我們的想法,總是有太多想法不停出現,導致內心光要應付這些就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常常覺得好像很多事都做不好,或者生活愈活愈累,光是這樣想就已經很累了,哪還有精力去好好過生活。 作者是一名諮商心理師,以她的經驗和故事,希望可以讓有需要的人停止情緒內耗。書裡的小
Thumbnail
因為身邊愈來愈多不同的人事物,連帶著影響我們的想法,總是有太多想法不停出現,導致內心光要應付這些就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常常覺得好像很多事都做不好,或者生活愈活愈累,光是這樣想就已經很累了,哪還有精力去好好過生活。 作者是一名諮商心理師,以她的經驗和故事,希望可以讓有需要的人停止情緒內耗。書裡的小
Thumbnail
本書以小品文的形式編排,內容誠實而言較偏心靈雞湯,多以作者本人擔任諮商心理師所遭遇之個案故事起頭,後以簡單的概念闡述結束單篇文章回合,是本適合當作睡前放鬆的讀物,閱讀起來輕鬆無負擔。
Thumbnail
本書以小品文的形式編排,內容誠實而言較偏心靈雞湯,多以作者本人擔任諮商心理師所遭遇之個案故事起頭,後以簡單的概念闡述結束單篇文章回合,是本適合當作睡前放鬆的讀物,閱讀起來輕鬆無負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