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山可以視為一種「心流活動」
當人全神貫注於一件既具挑戰性又可控制的事物時,大腦會進入「專注的幸福狀態」
時間感消失、焦慮降低、高度投入在一個愉悅滿足的狀態
登山就跟人生過程、投資市場一樣
想要很快登頂都容易發生意外,只要按照自己的呼吸節奏和適合自己的體能,才能完成一次一又一次的登山運動
山頂的風景再美,也只有那短短幾分鐘,真正帶回家的,是情緒滿足和多巴胺的回饋

在登山過程中,都像是人生的每一次壓力測試
有些人走在困難的路線時,會選擇抱怨、放棄
有些人則選擇享受、穩定節奏
這種反應為「壓力因應機制」,你怎麼面對一段山路,其實也反映你怎麼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也反應出當投資遇到情緒波動大的時候,要如何處理因恐懼或貪婪引起的情緒??
登山如果是心浮氣躁一定容易受傷,如同投資因為落後,就會越想要急著做出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交易劇本,那過程中就容易出現"匆匆忙忙,連滾帶爬"
「人生從來都不是壓力決定結果,而是自己對壓力的詮釋」

過程要如何有儀式感就是看個人的喜好,我跟朋友這次就是各開一瓶金色三麥來滿足自己
登山或任何運動過程,都能稱為"延遲滿足的回報"
因為經歷了「痛苦的過程」,所以在結束後,容易享受大腦分泌多巴胺的真實回饋
也提醒自己,人生高低起伏的過程,就像每次走山路的路徑, 重要的不是每次都在山頂的快樂,而是下山時,要"從從容容,游刃有餘"懂得把曾經站在高峰的力量,在某一次帶回給低谷的自己,這才是成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