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行為心理解密】11:「思覺失調症」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新聞故事:

小芬原本個性活潑,但從高中開始突然變得退縮、不愛講話,晚上常失眠,功課也一落千丈。小芬說她耳邊不時會聽到陌生人評論自己的聲音,心神不寧,覺得她被監視、監聽,就連看新聞報導也認為在影射自己。小芬越來越不安,無法到校,多數躲在家裡房間,疑神疑鬼,整日不安。小芬媽媽後來帶她到精神科就診,才知道小芬罹患了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是很複雜的心理疾病,當事人深受幻覺所苦,他們的行為像是失控。這些行為的背後藏著什麼樣的心理秘密呢?讓我們來聽聽心理師是怎麼解密的。

raw-image

大家好,我是林仁廷心理師

任何一個行為都不是徒勞的,一個人的所做所為必然與他的心理、動機及情緒有關。今天要談的是「思覺失調症」,這是什麼樣的症狀,又有什麼樣的心理秘密呢?

#行為症狀

甚麼是思覺失調症呢?早期這個名詞被翻譯為「精神分裂症」。「分裂」這個詞被拿來形容患者一直跟看不見的人說話像是神經病的行為,以為患者「瘋了」。不,其實這是「生病」的一種,就像我們一般人生病時身體也會短暫失去功能一樣,只是這次生病的地點在大腦。

思覺失調症有兩大特徵:即「思考」和「知覺」明顯有異常症狀,這並非當事人所能控制,可以想成是大腦神經遇到障礙。

1.「知覺」異常:

指感官知覺的扭曲。當事人可能有聽幻覺、視幻覺、味幻覺、體幻覺、嗅幻覺等,例如一直聽到半夜有人敲房門,開門卻沒有看到人,以為是鬼來了;或是看到食物在哭訴自己要被吃掉了而拒吃;有的覺得自己身體被扭曲歪掉了...實際上這些並沒有發生,對當事人卻是真實存在的,對我們來說他則缺乏現實感。

2.「思考」異常:

思考會進入「妄想」,無法分清楚真實和現實,例如認為身體被追蹤者植入控制器所以被監看、深信有個大師正在引導自己改善生活、認為自己愛上了那個追蹤者,或自己心裡的想法被廣播出去大家都知道了…等等。

思覺失調不是一直發生的,當事人發病時才思覺異常,且認為這些都是真實,卻沒人願意相信,他也以為外界發生的事都是衝著自己來,形成關係妄想或被害妄想。症狀其實五花八門、因人而異,要看個人議題及環境差別。症狀發作後,會影響患者語言、人際關係、生活作息、自我照顧及工作能力,使其退化,讓患者適應困難,進而退縮到自己的小世界

思覺失調症是「腦中神經介質失衡」所造成的思考及知覺障礙,比較不是單純的心理防衛機制,不過原初障礙會阻塞其他功能,也會共病防衛機制所致的焦慮、強迫、嗜睡等也會一起共病發生。

#好發族群

思覺失調症的盛行率約1%,最常在青春期到40歲之間發病,發病之前有可能沒有任何跡象,而有些患者在初期會像小芬一樣個性變得較退縮。越早期發病會影響學習能力,影響生活自理,日後預後也較差。

思覺失調是基因遺傳性的精神疾病,主要病變在大腦組織以及腦內神經化學作用失衡,若家人有病史時可以提早追蹤。有遺傳基因不一定會發病,通常是環境壓力過大又無法抒解的心理因素誘發致病。

#行為背後都是有心理意義和功能的:

思覺失調症在歸類上不屬精神官能症(由壓抑情緒所致的精神病),是包含生理影響的獨立一類。患者雖然有妄想,但也非空穴來風,從妄想內容能知道他渴求什麼,只是他難以自覺這個部分。

如果患者談很多關係妄想,認為自己受歡迎,這表示他需要被愛、被關心,想聽肯定、欣賞的話,盼望有安全依附關係;男性患者則多談成就妄想,像是空談賺大錢,則是希望找到自己定位、賺錢養家人有貢獻等等。他們還是期盼自己融入社會,找到生命的意義,只是大腦功能有時會當機

#新聞故事後續

小芬就診後,醫師說明病情並開立藥物,然小芬回家後拒絕服藥,她認為是別人在害她,所以抗拒吃藥,每天都上演親子衝突。後來小芬症狀惡化,開始出現干擾、破壞行為,只好安排住院治療。

醫生屢次和小芬及家屬說明討論,開始為小芬施打治療思覺失調症的長效針劑,效果不錯,也逐步減量口服藥。小芬出院後已回到學校上學,每月規則回門診打長效針劑,親子關係也比以前改善許多,至今已經2年了。

#改善的方向

思覺失調症的治療非常需要患者與家屬互相配合醫療處遇,因為它是一個會演變為慢性化的長期精神疾病,每次發病都對患者的大腦、身體、生活損害很大,發病會打擊患者的整體功能,讓患者越來越脫離社會與現實,很難維持功能好好生活。因此,規律回診、服藥、接受不同輔助治療等都是必要的。

治療上會先以生理為主,服藥很重要,其他則是輔助治療,包括心理治療、家人支持及獨立生活訓練。

1.藥物治療

急性期治療:緩和激動情緒,改善幻覺、妄想,主要藥物使用為抗精神性藥物、鎮定劑和注射針劑。要注意藥物本身無法使疾病痊癒,主要是藉藥物「減輕症狀、穩定控制」,與身體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的治療概念相同。

2.家屬支持及生活穩定

家屬的角色非常重要!因為思覺失調症初期病徵可能不會有明顯的思考及知覺異常,反而常出現社會退縮、懶散沒動機、生活散漫管理不好、莫名害怕等,然後也會莫名不社交、不愛洗澡、不想出門、不想上學或工作、容易以為別人針對他而吵架衝突、突然說一些奇怪的話或動作等。由於大腦神經障礙,患者無法意識到自己的病識感,所以家屬要很有耐心,以關懷、正向語言引導他們,避免他們被誤解為不努力又解釋不清,反倒會讓他們乾脆自暴自棄。

家屬盡量不要批評他們的症狀,也不要爭辯妄想對錯,可利用具體、客觀現象如失眠問題引導他們就醫,只要穩定就醫服藥和治療,患者通常都能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3.心理諮商

思覺失調的心理諮商,主要是認知行為治療(CBT),幫助患者辨識並調整負面思維,學習區分幻覺和現實,管理負面情緒。 支持性心理治療提供情感支持、建立信任,傾聽並討論生活遭受的對待與壓力。最後一個是家庭心理教育,幫助家屬了解疾病,改善家庭溝通與支持系統。

4.獨立生活訓練

思覺失調患者仍要藉自己能力建立人際關係及工作能力,這些既是壓力也是成就,最好請專家或教練從旁協助,設好架構,逐步長出生活自理能力,通常項目有:

(1)社交技巧訓練:如溝通技巧、自我表達和處理人際衝突等。

(2)工作和就職訓練:提供職業技能訓練(職訓班),協助就業,增加患者的自我價值感與經濟獨立性。

(3)生活自理訓練:訓練患者獨立完成日常生活任務,如個人衛生、購物、烹飪和理財等,協助患者融入社區。

心理素質和環境因素都是思覺失調症的病因,所以心理治療和環境支持要互相搭配成為助力。

#小結:不是瘋了或偷懶,只是病了。

沒有人故意要生病,故意讓自己變成一個失功能的人,「思覺失調症」有其生理障礙,發作時自己也無法控制。他們只是病了,就像慢性病一樣,只要有好的計畫,減少發病機率,很多思覺失調症患者也能維持社會功能,照常上班、上學,如同你我一樣有好的生活品質。

當他自己都很絕望時,身為周遭的人更應該給予希望和期望,接納他的限制並期許他發揮能力,「正確的瞭解」對他就是最好的解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48會員
278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2025/09/21
青蛙變王子的童話看似浪漫,實則隱含交換邏輯與父權劇本,也映照出當代男性在親密關係中的困惑、渴望與轉變。《張老師月刊114年9月號》 #擇偶的照顧文化 從前從前,有一個公主,她是國王最小、最漂亮的女兒。她最喜歡玩小金球,把它拋向天空,掉下來時再接住。一天,她玩耍時不小心把金球滾進了附近的深水潭。
Thumbnail
2025/09/21
青蛙變王子的童話看似浪漫,實則隱含交換邏輯與父權劇本,也映照出當代男性在親密關係中的困惑、渴望與轉變。《張老師月刊114年9月號》 #擇偶的照顧文化 從前從前,有一個公主,她是國王最小、最漂亮的女兒。她最喜歡玩小金球,把它拋向天空,掉下來時再接住。一天,她玩耍時不小心把金球滾進了附近的深水潭。
Thumbnail
2025/09/16
苦難往往來得猝不及防,讓人措手不及,但我們可以在在苦難中尋找意義,重新獲得人生的方向。 (一) 莫名的苦難 有一個叫約伯的人,善良、正直、遠離罪惡,虔誠敬畏上帝,從不做任何違背祂的事,當時約伯擁有許多財產,多子多孫,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有一天上帝向撒旦說約伯多好多虔誠,撒旦說:「哼!約伯當然
Thumbnail
2025/09/16
苦難往往來得猝不及防,讓人措手不及,但我們可以在在苦難中尋找意義,重新獲得人生的方向。 (一) 莫名的苦難 有一個叫約伯的人,善良、正直、遠離罪惡,虔誠敬畏上帝,從不做任何違背祂的事,當時約伯擁有許多財產,多子多孫,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有一天上帝向撒旦說約伯多好多虔誠,撒旦說:「哼!約伯當然
Thumbnail
2025/08/25
解離不像許多人想的只是偶爾發呆或恍神,它指一個人的意識、記憶、身份認同、情緒感受,對自己身體感覺和行為...都失去控制,全面都散開了,是分裂的無法整合。這種「靈魂不在」的狀態,意識當機、關機,又與現實脫節,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哪、不懂為什麼這麼做、覺得這不是我...
Thumbnail
2025/08/25
解離不像許多人想的只是偶爾發呆或恍神,它指一個人的意識、記憶、身份認同、情緒感受,對自己身體感覺和行為...都失去控制,全面都散開了,是分裂的無法整合。這種「靈魂不在」的狀態,意識當機、關機,又與現實脫節,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哪、不懂為什麼這麼做、覺得這不是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
Thumbnail
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憂鬱的青少年生活的文章,內容描述了一位青少年被診斷患有憂鬱症後的生活狀況,藥物治療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家庭、學校和人際關係中的困境。文章最後透露了作者內心最深的痛苦和無助。整篇文章充滿了憂鬱的情感和絕望的描述。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憂鬱的青少年生活的文章,內容描述了一位青少年被診斷患有憂鬱症後的生活狀況,藥物治療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家庭、學校和人際關係中的困境。文章最後透露了作者內心最深的痛苦和無助。整篇文章充滿了憂鬱的情感和絕望的描述。
Thumbnail
高敏人的優勢也在這,徹底關閉感知就能「沉睡」,
Thumbnail
高敏人的優勢也在這,徹底關閉感知就能「沉睡」,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面對自己的脆弱,常常感到無助和害怕。有時她會害怕失控,幸好她懂得尋求外部的支持與資源。 作者表達,如果有人願意聆聽、接納她的脆弱,她一定會願意告訴這個世界。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面對自己的脆弱,常常感到無助和害怕。有時她會害怕失控,幸好她懂得尋求外部的支持與資源。 作者表達,如果有人願意聆聽、接納她的脆弱,她一定會願意告訴這個世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憂鬱症患者的內心世界,表達了對於生活的困惑、迷茫和痛苦。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內心感受,以及對未來的期許和奢望。文章觸及了憂鬱症患者所面臨的種種挑戰,以及對自己和生活的反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憂鬱症患者的內心世界,表達了對於生活的困惑、迷茫和痛苦。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內心感受,以及對未來的期許和奢望。文章觸及了憂鬱症患者所面臨的種種挑戰,以及對自己和生活的反思。
Thumbnail
這是一個充滿感動的憂鬱症故事,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以及從中汲取的力量和成長。文章激勵人心,呼籲人們善用語言的力量和同理心,對憂鬱症患者給予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這是一個充滿感動的憂鬱症故事,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以及從中汲取的力量和成長。文章激勵人心,呼籲人們善用語言的力量和同理心,對憂鬱症患者給予尊重和關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