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親子關係裡躁進時,其實是在害怕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最近,我透過《你想活出什麼樣的自己?——52個自我提問練習》進行每日的自由書寫。有一題是「要放棄期待,相信眼前的人嗎?」

那天,我寫下了對老公、小孩與自己的期待。但在寫到「小孩」的部分時,我感覺有點卡住。

我寫下的內容其實讓我覺得有違和感,因為我發現自己在親子相處上是躁進的——我知道他們需要時間成長、我也應該慢慢來,但實際相處時,總是充滿不耐煩與不滿意。

更實際的與讓我困惑的是,如果要我說清楚我真正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子,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後來,我開始靜下來看這份躁進背後的情緒。我發現,那不只是「不耐煩」,而是一種「害怕」。我害怕他們未來會出狀況,害怕我沒教好,害怕自己失控。那份焦躁,其實是對未來的焦慮在說話。

我也重新思考了「期待」這件事。也許,期待不一定要「放棄」,而是要「鬆開」!

我可以希望孩子有責任感,但不代表他們現在就得達標;我可以期望他們成熟,但也要允許他們此刻還只是孩子;我可以引導,但不需要控制。

當我不再急著定義「他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而是去想「我希望我們的關係是什麼樣子」,感覺就清晰了些——我渴望著一種被尊重、被好好回應的互動,而不是永遠在情緒與衝突中打轉。

我想,也許這就是那句提問的深意——要放棄的不是期待,而是那種「控制對方、讓對方來滿足我的期待」的執念;也不是什麼都不期望,而是能帶著信任與方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race的沙龍
4會員
98內容數
Grac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2
這句提問讓我想到曾寶儀在《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中寫過的一段內容,她說自己旅行時,總覺得下一個景點一定更精彩,總是迫不及待往前趕,卻忘了停下腳步欣賞當下的風景。 我們何嘗不是如此?總是帶著預設與焦慮去經歷當下,以為下一刻會更好,卻忘記「回到當下」的意義。 這個提問像是一個小小的提醒,讓我
2025/10/22
這句提問讓我想到曾寶儀在《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中寫過的一段內容,她說自己旅行時,總覺得下一個景點一定更精彩,總是迫不及待往前趕,卻忘了停下腳步欣賞當下的風景。 我們何嘗不是如此?總是帶著預設與焦慮去經歷當下,以為下一刻會更好,卻忘記「回到當下」的意義。 這個提問像是一個小小的提醒,讓我
2025/10/20
書上提到,許多人長期活在「他人模式」裡。我們不斷追逐關注數、按讚數,努力迎合外界的期待,以至於慢慢遺忘了自己真正的感受,也忘了什麼才是自己喜歡的事。 這些文字讓我意識到,我也曾經,甚至現在仍時常活在這種模式中。被外境拉扯、被情緒綁架,忘記先回頭看看自己的內在狀態。 所以今天,我希望能夠在情緒被外
2025/10/20
書上提到,許多人長期活在「他人模式」裡。我們不斷追逐關注數、按讚數,努力迎合外界的期待,以至於慢慢遺忘了自己真正的感受,也忘了什麼才是自己喜歡的事。 這些文字讓我意識到,我也曾經,甚至現在仍時常活在這種模式中。被外境拉扯、被情緒綁架,忘記先回頭看看自己的內在狀態。 所以今天,我希望能夠在情緒被外
2025/10/17
昨天老闆告訴我,我工作上的東西有出錯,希望我下次再仔細一點。 這句話,讓我想起剛開始工作時的自己。那時候我很常出錯,老闆也會罵罵咧咧地說:「又賠了多少錢!」那段時間,我的心裡堆滿了羞愧與憤怒。 「有誰不會出錯?」 「難道你處理的時候就從沒出錯過嗎?」 「如果我都不會出錯,我為什麼還要在這裡工
2025/10/17
昨天老闆告訴我,我工作上的東西有出錯,希望我下次再仔細一點。 這句話,讓我想起剛開始工作時的自己。那時候我很常出錯,老闆也會罵罵咧咧地說:「又賠了多少錢!」那段時間,我的心裡堆滿了羞愧與憤怒。 「有誰不會出錯?」 「難道你處理的時候就從沒出錯過嗎?」 「如果我都不會出錯,我為什麼還要在這裡工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願意生小孩的不願意教,生不出小孩的有些過得自在逍遙,有的則一直干涉別人孩子的決定,有的生小孩的年輕人,寵孩子,捨不得打罵... 當孩子的,就像上面的文章一樣,左右...為難。 看書看到這頁文,心中感觸極深,想...有一天要為這頁文寫寫... 我想...在家人眼中,被看見
Thumbnail
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願意生小孩的不願意教,生不出小孩的有些過得自在逍遙,有的則一直干涉別人孩子的決定,有的生小孩的年輕人,寵孩子,捨不得打罵... 當孩子的,就像上面的文章一樣,左右...為難。 看書看到這頁文,心中感觸極深,想...有一天要為這頁文寫寫... 我想...在家人眼中,被看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Thumbnail
明明帶著一些渴望想著要幹嘛幹嘛,但身體就懶在那邊只想放空,像個賴在地上不想收拾玩具的小孩,但這幾次就漸漸也不責備了,就是無奈地把那些渴望醞釀清單給延後進行,超像新手爸媽的修煉。發現自己總在想著可以/應該要如何如何,可也無形中讓本來的那個我(本質/小孩),增添慌亂和無法選擇的狀況,我的腦袋真的好強勢和
Thumbnail
明明帶著一些渴望想著要幹嘛幹嘛,但身體就懶在那邊只想放空,像個賴在地上不想收拾玩具的小孩,但這幾次就漸漸也不責備了,就是無奈地把那些渴望醞釀清單給延後進行,超像新手爸媽的修煉。發現自己總在想著可以/應該要如何如何,可也無形中讓本來的那個我(本質/小孩),增添慌亂和無法選擇的狀況,我的腦袋真的好強勢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