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薪沒15萬,別讓『責任制』困住你的人生!」有時候,「責任制」這三個字聽起來好像升級成「信任制」,實際上卻可能是「加班免錢制」。
別懷疑,你以為自己在為公司拼命,其實公司可能在玩法律擦邊球。
月薪沒有15萬、職務不屬特殊類別、契約沒核備,那麼責任制就不成立!不論老闆多有說服力、HR多溫柔婉約(我懂,因為我就是HR!),只要這三關沒過,「責任制」就只是口號,法律不買單、加班費還是要算。
✅ 為什麼這件事很重要?
因為台灣職場最常見的錯覺之一,就是:「老闆說,我是主管就適用責任制!」
事實上,《勞基法》第84條之1早就寫得明明白白:
1. 特殊職務限定
- 不是每個職業都能用責任制,比如會計師、律師、資訊研發工程師才在名單上。
2. 契約要白紙黑字寫清楚
- 不能口頭說說,要明訂工時、例假、休假。
3. 主管機關要核備通過
- 沒有公文核准,一切免談。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工作沒有拿到勞動部的「責任制認證」,那就像是沒拿到通行證,誰喊「責任制」都沒用。
🌳Mio人資長的真心話
我在擔任企業顧問時,最常遇到的情況是這樣的。
員工滿臉疲憊地說:「我們公司是責任制啦~」
我回:「那你月薪15萬嗎?」
員工:「還沒啦,大概一半左右。」
我只能在心裡替他默默點蠟燭……
很多中小企業主其實不是故意違法,只是「以為責任制」等於「不算加班」。
✅ 但真相是
即使責任制合法,也不代表你24小時都在上班。即使薪水高,也不代表你沒有加班費。即使簽了同意書,也要經主管機關核備才有效。
✅ 保護自己的三步驟
1. 查清楚自己公司有沒有核備責任制
- 上勞動部網站或打給當地勞工局查詢。
2. 保存證據
- 打卡紀錄、排班表、加班通知單,這些都能救命。
3. 不怕問、不怕查、不怕講
- 合法公司不怕你查,有鬼的公司才會開始支支吾吾。
請一定要記得,「責任」是雙向的,老闆有責任給你合理工時,你才有義務為公司努力。
所以,下次再聽到「我們是責任制」這句話,請先微笑,再淡定問一句:「好啊~那我們公司有送勞動部核備通過了嗎?」
海涵人資顧問 | 中小企業內訓 | IATOPL CBSM
邀請您加入海涵人資 | Line@ ID:@human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