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女中入班分享:擘劃生涯與學習藍圖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真的很幸運接到蘭陽女中的邀請。原本只規劃一節課,但在老師收到最終簡報內容後,突然建議增加為連續兩節課的入班分享。

raw-image

為何說很幸運呢?主要有三點:

  1. 2025年9月底總統到訪,11月有幸跟隨總統的步伐抵達蘭陽女中,很幸運。
  2. 老師提供具體問題,藉此大改了一版簡報內容,老師滿意,很幸運。
  3. 週一到訪後,宜蘭連續兩天停班課,超幸運。

蘭陽女中老師事先提供的學生問題對我來說很特別,比方:

  1. 在職場中經歷重大挫折或失敗時,如何調整與面對?
  2. 除了專業知識之外,哪些能力或特質對職涯發展最為重要?
  3. 若科系出路較少,該如何開創或尋找合適的職業機會?

…..等等。

raw-image

這些問題回歸到學生對職涯、生涯的疑惑,所以入班分享的內容做相對應的調整,改從職涯、生涯角度切入,帶入理論與工具,結合更少量的個人經驗,進行了一次大改版。

從十個問題來歸納,總共分為:

生命故事(2)

認識自己(4)

就業與職場(4)

三類問題。加上關於我、人生使命,總共五個章節,並把部分生涯理論、104測驗、職涯故事穿插其中。

最終,題目收斂為「擘劃生涯與學習藍圖」。

raw-image

班上有幾位同學特別活潑,在談到「技能」時,有一位同學被好幾位同學指著說:「她!她很會做油飯!」「她做的油飯好好吃!」「她說以後同學生兒子都要送油飯給大家!」「不接臨時客喔,都要預訂才會有!」,全班大笑。這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追問之下才知道是阿嬤傳授的技能,且是祖傳事業,從這位同學臉上的笑臉也看得出對自己的認同,這是對自身「資源」的盤點,盤點或許不稀奇,但產生認同還掛著自信的笑容,加上眾多同學的第三方認證,就真的就很了不起了!這位同學被大家稱之為「油飯公主」。

raw-image

另一位同學的志向是當律師,而且已經開始學Python。訝異的是課程結束後跑來閒聊,她的知識涉獵範圍已經超乎我對高中生的想像,知識廣泛涉獵、讀期刊、談論美國趨勢、認知到美國文化可能高估人類的心理承受範圍、如何辨識心理「疾病」與覺察自己的心理狀態,都是非常有深度的內容,著實讓我大開眼界!

當天雖然沒有狂風,但暴雨也頗為驚人。謝謝同學體諒因為暴雨造成的小小延宕,也謝謝三位同學跑來和我課後閒聊,讓我對高中生有了全新的認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宇宙人的職涯旅程(陳人豪)
96會員
126內容數
我分享自己在商業、管理等領域的經驗與觀察,並提供一些關於職場發展與轉型的想法。 希望透過這些經歷,幫助讀者釐清職場中的問題,無論是面對職涯選擇的迷茫,還是應對工作中的挑戰。 文章本於實際案例與個人的反芻觀點,期望幫助大家在職場中找到清晰的方向或對生命的啟發。
2025/10/29
面對「高階主管Uber化」的職場新常態,本文提出四大策略,引導資深工作者為主動佈局,將自己視為「一人有限公司」,運用產品經營思維、MVP驗證、過濾型個人品牌及計畫性偶發,提升在碎片化職涯中的核心競爭力與安全感。
Thumbnail
2025/10/29
面對「高階主管Uber化」的職場新常態,本文提出四大策略,引導資深工作者為主動佈局,將自己視為「一人有限公司」,運用產品經營思維、MVP驗證、過濾型個人品牌及計畫性偶發,提升在碎片化職涯中的核心競爭力與安全感。
Thumbnail
2025/10/10
在看似「好工作」的條件下,仍感到身心俱疲?本文透過真實的職涯轉變故事,揭示「選擇困難」背後的深層原因,並提供3步驟系統性思考方法,幫助你繪製出專屬的職涯藍圖,從「逃離」轉向「設計」,成為自己職涯的總設計師,找到理想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Thumbnail
2025/10/10
在看似「好工作」的條件下,仍感到身心俱疲?本文透過真實的職涯轉變故事,揭示「選擇困難」背後的深層原因,並提供3步驟系統性思考方法,幫助你繪製出專屬的職涯藍圖,從「逃離」轉向「設計」,成為自己職涯的總設計師,找到理想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Thumbnail
2025/07/03
這篇文章提供職場新鮮人及求職者撰寫履歷的策略性建議,跳脫制式格式,從邏輯思考、使用者體驗、個人特質及尋求協助等面向,幫助讀者打造更具說服力的履歷,提升求職成功率。
Thumbnail
2025/07/03
這篇文章提供職場新鮮人及求職者撰寫履歷的策略性建議,跳脫制式格式,從邏輯思考、使用者體驗、個人特質及尋求協助等面向,幫助讀者打造更具說服力的履歷,提升求職成功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位青年因職訓課程甄試未過而焦慮不安,職涯諮詢師透過焦點解決短期取向技巧,引導青年覺察問題核心,並設定目標,最終協助青年重拾信心,積極準備下次考試。案例分享說明瞭諮詢技巧的重要性與有效性,並提供免費職涯諮詢服務。
Thumbnail
一位青年因職訓課程甄試未過而焦慮不安,職涯諮詢師透過焦點解決短期取向技巧,引導青年覺察問題核心,並設定目標,最終協助青年重拾信心,積極準備下次考試。案例分享說明瞭諮詢技巧的重要性與有效性,並提供免費職涯諮詢服務。
Thumbnail
擁有幾年教育創新領域專業,我經常聽到人們問我:「你是不是想當老師?」。有些人身邊的朋友正在考慮進入教育領域,他們猶豫是否要修讀教育學程或成為老師。因此,今天我們將以教育領域為例,討論未來的職業規劃。儘管這篇文章以教育為例,但其核心觀點適用於各行各業。
Thumbnail
擁有幾年教育創新領域專業,我經常聽到人們問我:「你是不是想當老師?」。有些人身邊的朋友正在考慮進入教育領域,他們猶豫是否要修讀教育學程或成為老師。因此,今天我們將以教育領域為例,討論未來的職業規劃。儘管這篇文章以教育為例,但其核心觀點適用於各行各業。
Thumbnail
現今時代,選擇大學科系不再僅限於職業前景,而是應以個人優勢和興趣為依歸。傳統的職業對應科系模式已不再適用,產業變革迅速,職場需求也快速變化。因此,大學科系的選擇應以修課彈性、自我探索為主,讓學生有更多空間實踐與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才能。此外,了解職場真相,掌握多方面技能,更能在未來職涯中發揮關鍵作用。
Thumbnail
現今時代,選擇大學科系不再僅限於職業前景,而是應以個人優勢和興趣為依歸。傳統的職業對應科系模式已不再適用,產業變革迅速,職場需求也快速變化。因此,大學科系的選擇應以修課彈性、自我探索為主,讓學生有更多空間實踐與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才能。此外,了解職場真相,掌握多方面技能,更能在未來職涯中發揮關鍵作用。
Thumbnail
《職涯發展策略引導師工作坊》以動態化、系統化、遊戲化的三線思維具體體現動態生涯決策場景,藉由個人生涯儀表板與職業市場的變動,思考如何幫自己下一個相對較佳的生涯抉擇,學會敏捷應變的能力。同時透過有趣、有用、有料的場景布置,學員藉由獨立思考(me)、協同合作(we)、交換資源,覆盤收穫,覺察反思。
Thumbnail
《職涯發展策略引導師工作坊》以動態化、系統化、遊戲化的三線思維具體體現動態生涯決策場景,藉由個人生涯儀表板與職業市場的變動,思考如何幫自己下一個相對較佳的生涯抉擇,學會敏捷應變的能力。同時透過有趣、有用、有料的場景布置,學員藉由獨立思考(me)、協同合作(we)、交換資源,覆盤收穫,覺察反思。
Thumbnail
因為我在均一教育平台工作,有一位朋友今天問我:「教育科技產業目前或未來職涯發展,例如工作機會、市場需求、薪水等等。」 真是艱難的一題,但是為了朋友!我還是稍微整理我所知的一切囉!
Thumbnail
因為我在均一教育平台工作,有一位朋友今天問我:「教育科技產業目前或未來職涯發展,例如工作機會、市場需求、薪水等等。」 真是艱難的一題,但是為了朋友!我還是稍微整理我所知的一切囉!
Thumbnail
「我就是想鼓勵孩子,大學的時候不要被侷限住,盡可能地去挖掘自己需要的資源」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教育與經營管理學系 魏郁禎 教授 在畢業的那年,我選擇先成為講師加入了非營利教育團隊,而不是當藥師。此後,我的生活可能比其他藥師忙碌,但卻沒有因此獲得更多經濟報酬。 有些人會問,這樣值得嗎⋯⋯
Thumbnail
「我就是想鼓勵孩子,大學的時候不要被侷限住,盡可能地去挖掘自己需要的資源」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教育與經營管理學系 魏郁禎 教授 在畢業的那年,我選擇先成為講師加入了非營利教育團隊,而不是當藥師。此後,我的生活可能比其他藥師忙碌,但卻沒有因此獲得更多經濟報酬。 有些人會問,這樣值得嗎⋯⋯
Thumbnail
我是林世峰,目前就讀臺大心理系四年級,雙主修中文系,也修習教育學程、神經科學學程,近來正在進行性格及社會心理學的學士論文研究。學測結束、成績公布後,不少學弟妹來詢問我想考臺大心理系要怎麼準備。我綜合整理了各種提問和我的回答,透過這篇文章和大家簡要說明該系畢業生的出路,並分享自己對於心理學的一些認識。
Thumbnail
我是林世峰,目前就讀臺大心理系四年級,雙主修中文系,也修習教育學程、神經科學學程,近來正在進行性格及社會心理學的學士論文研究。學測結束、成績公布後,不少學弟妹來詢問我想考臺大心理系要怎麼準備。我綜合整理了各種提問和我的回答,透過這篇文章和大家簡要說明該系畢業生的出路,並分享自己對於心理學的一些認識。
Thumbnail
故事是這樣的,最近看到有個創業募資的簡報是講快速記憶,講者展示六歲孩子可以背誦唐詩,不僅可以從前往後背,還可以從最後一句往前背。他還教超級心算,可以20幾 乘30幾馬上算出。 你就看到一群小孩在講台上比賽,一群家長在台下鼓掌叫好, 那時候我看了就傻眼,嗯?現在教育還在教小孩盡量背誦嗎?
Thumbnail
故事是這樣的,最近看到有個創業募資的簡報是講快速記憶,講者展示六歲孩子可以背誦唐詩,不僅可以從前往後背,還可以從最後一句往前背。他還教超級心算,可以20幾 乘30幾馬上算出。 你就看到一群小孩在講台上比賽,一群家長在台下鼓掌叫好, 那時候我看了就傻眼,嗯?現在教育還在教小孩盡量背誦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