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為什麼我不鼓勵只培養正向思考?】 反思應該培養是沉著面對人生高低浪潮的心態。

市面上的許多"正向心理學"導師,教導所謂的"如何培養正向心理學"。 甚至有許多人因此開課賺錢。彷彿學習到之後,人生可以從此快樂,永不陷入低潮。
在刻意以笑臉示意的背後,是否是不願承認低潮的自我呢?
過往的我在日式服務業的經驗裡,無論是處理客訴或是顧客服務,都會自以為專業的把當下的情緒積壓下來,關在自己的身體裡當作沒看到,殊不知這就像便祕一樣發酵至今,影響也扭曲了我很多的處事態度。
直到今日的自己,隨著離職隔了一段時間的距離,察覺過往對服務業接受到的教育訓練,是前人錯誤的詮釋以及與之面對的心態不對等,參考了西方服務業的待客之道,才知道原來服務業跟談戀愛的道理其實是很像的: 情緒是一種”活”的感受, 當負面情緒來臨時,把它當成像大便一樣定期的排泄出去!!! (雖然這樣講很粗俗,但是這樣才是健康的循環)
而不是一昧地以所謂的假正向心態來催眠自己。
對所謂的”正向思考”上癮, 很像對所謂的”財務自由”等名詞追隨風潮類似的心態
因為你越不承認的部分,(不承認自己有陷入低潮的可能、不承認自己有負面情緒的可能),可能某種程度也是完美主義的自己在作祟。
這種不允許自己不完美的心態,可能都是日後導致自己走向更大的死胡同的背後主因。
例如遇上什麼事都先自以為樂觀的仿效正向心理學,雖然這很符合人性"趨吉避凶"的離苦趨樂的心態,但其實這只是逃避面對現實的一種心態,你我都知道一天中的生活不可能都只是快樂的時光,更何況是漫長生命中的每時每刻呢?

正向、負面,其實都是一種一段時間的狀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2017年初,因為感情受傷的關係,我透過研讀心理學、自我書寫等療癒與探索,進行了情緒覺察的修煉與覺醒課程。 學習以同理心的視野了解他人,並策略性的挑選與採取適合應用的情緒策略來對應情境。 提供優質的文章與音頻內容,轉換思惟的情緒教育,協助大家提升情緒健康,提升情緒作業系統。 幫你整理出伴隨情緒,活出真實生命的方法。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