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們不一樣,新住民孩子更需要一道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新住民及其子女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健康,只是語文的隔閡、文化的差異,他們教養孩子更顯吃力。
在北部某所都會區的國中,當選本學年的八年級模範生,品學兼優、相貌堂堂、人際關係良好,這名師生共賞的男孩贏的實至名歸,但他不一樣,他的母親,來自越南。對輕視新住民的言論,不同於一般新住民子女的畏縮,男孩會不卑不亢地反擊。但是這樣優秀的新住民孩子,在中小學生裡恐怕是不多見,有些孩子可能因家庭弱勢、自己表現欠佳,在學校常是在陰暗的一塊角落,孤單又軟弱。
部份老師對弱勢或需關懷的學生不僅沒拉一把,
反而踩他一腳。
同所國中,有名矮小癯瘦的八年級男生,母親也是來自越南。因交友不慎,屢犯校規,但生教組長對他的懲罰,總是明顯重於其他學生。某日,太太下課時經過川堂,見到男生又獨自一人被罰站,太太走近男孩拍拍他羸弱的肩膀說:「老師知道你是個好孩子,但有些事情不能做,你跟他們在一起,不能做的事你是否就難以控制了?你想想看,你跟他們在一起,真的好嗎?」男孩任淚水潰決,映照在面前榮譽榜玻璃上垂頭哭泣的鏡像,交疊在一張張模範生的大頭照,同樣的十五歲少年,優劣尊卑的青春卻很不一樣。
對於這類開始走偏的孩子,如果不適時關懷和協助,隔在面前的玻璃,將來可能是在監獄裡。救一個這樣的孩子,等於救了好幾個他將來可能傷害的人
根據教育部資料:近十年來全國國中、小學生人數,新住民子女學生數所占比率由 3.83%上升至10.07%。其父或母以中國籍最多,占 40.56%,其次為來自越南的 39.99%,以及印尼籍的 9.02%,三者合占 89.57%。有新住民子女就讀之國中小,其人數占總學生數比率以落在 10%~20%區間居多,高達四成。
少子化的台灣,新住民是重要的「生力軍」。
另有一位媽媽是印尼人的九年級男生,因被抓到抽菸,又到學務處挨訓。上課時太太得知這男生的去處,一名女學生輕嗔插一句:「他沒救了!」太太告訴全班:「如果,你生在他的家庭,活在他的位子,你覺得自己會比他好嗎?」全班一片靜默,宛如哀悼自己的偏見,甚至歧視。同學都知道他的家境清寒,爸爸無正業,有時半夜還要幫年輕的姐姐照顧嬰兒。
新住民子女也許認為自己不一樣,有些孩子因自己父母是新住民而缺乏自信,他們成績欠佳的原因主要是在家裡沒人教導,家長也沒能力送補習班。
「台灣是一個多元社會,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外來移民,媽媽是外籍的同學不要看扁自己,混血的孩子通常比較聰明。」太太總是在各班為新住民子女打氣。
發表於2012年《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一篇〈台灣外籍配偶與本籍配偶的生育數量與品質〉研究指出,不論是從死產、體重不足、先天缺陷、早產等,外籍配偶的生育品質表現甚至於更好。因她們來台須通過健康篩選,族群間的通婚也可增加子女的基因變異度,降低先天缺陷的機會。而且,外籍母親,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者,他們的體質可能本來就比台灣婦女好。因為來自相對落後的國家,特別是窮苦偏鄉,能平安長大表示她們有良好的體質撐過惡劣的環境。
新住民及其子女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健康,只是語文的隔閡、文化的差異,他們教養孩子更顯吃力。
對於隻身來台的外籍配偶,很需要台灣社會給予溫暖、平等與包容。老師不但要切忌貶抑這些國家,以免刺激或讓這些新住民孩子更輕視父母的母國,老師更應該多關心愛護這些孩子,並教育他們尊重自己的外籍父母,學習他們的母語,認識他們的人文歷史,將來也給自己不一樣的職場優勢。
在學校,老師的眼光會投射到孩子的視角,老師對弱勢或新住民孩子是甚麼樣的態度,同學看待他們很可能就用同樣的角度。這些孩子心裡多少有些陰影,老師可以是一道光,溫煦如冬陽,燦爛於幽暗,「新台灣之子」的未來會很不一樣。
感謝《想想論壇》刊載於2018/11/27
avatar-img
152會員
141內容數
「HomeBa」是我29歲在布里斯本遊學時,同校的台灣小女生給我的暱稱。從2000年起在家工作至今,也成為了兩個孩子的爸,當時的綽號到現在也很貼切。教養的長路上我與太太拿全勤獎,「成績」還看不到,但我們努力去做好。連同自己的成長經驗,這裡有許多家庭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詹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經在新聞驚鴻一瞥某位市長說過:「要讓違規者有羞恥感」。我認為這正是改善交通秩序的癥結;可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個畫面我也只看過一次,毫無下文,這種話題媒體不炒、政治人物也不再談到。
成績總有人屢創新高,傑出的運動家,流傳經典的是運動精神與風範。一場比賽,尤其是無比難得與重要的大滿貫決賽,攸關選手勝敗的冷靜與專注,化場上的干擾於無形,除了天生特質,更仰賴長期的經驗與訓練。
有些人熱衷政治,在社群毫不穩諱地表明立場或色彩,人際關係上恐是畫地自限,當然,也許他不在乎。「朋友不要分藍綠」,對於彩度夠深的友誼,不分顏色很容易,而彩度淺的友誼,顏色恐怕已悄悄成為難以翻轉的心理標記。
這個世界有這麼多不好的事,不是壞人太多,而是好人出聲太少,媒體可以是這個傳聲筒。希望民眾的目光少被帶到八卦新聞,而有更多的讚是按在值得大家共同關心的人事物,不論它發生在地球的何處。希望媒體的智能可以再進化,第四權的功能可以更發揮,記者的工作得到尊重與期待,社會也能有更多的真實訊息與進步的力量。
教室裝了冷氣,不是就沒了問題 ... 有了冷氣,許多孩子下課更走不出去,耐熱能力更差;或是裡外冷熱兩邊跑,沒有適時擦汗換衣或補充水分,反而更容易身體不適;密閉空間增加了傳染病的散播機會,特別是體育課後,教室裡充滿汗臭味;部分班級欠缺管控冷氣,放任孩子太早開或開太冷。
菸屁股是海洋中最常見的垃圾,每年約有五兆根菸蒂被丟在戶外。菸蒂含至少160種有毒物質,菸蒂不只是垃圾,更是有毒的垃圾;進入下水道會汙染河川或海洋,勢必進到食物鏈,人類最終再吃回肚子。
曾經在新聞驚鴻一瞥某位市長說過:「要讓違規者有羞恥感」。我認為這正是改善交通秩序的癥結;可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個畫面我也只看過一次,毫無下文,這種話題媒體不炒、政治人物也不再談到。
成績總有人屢創新高,傑出的運動家,流傳經典的是運動精神與風範。一場比賽,尤其是無比難得與重要的大滿貫決賽,攸關選手勝敗的冷靜與專注,化場上的干擾於無形,除了天生特質,更仰賴長期的經驗與訓練。
有些人熱衷政治,在社群毫不穩諱地表明立場或色彩,人際關係上恐是畫地自限,當然,也許他不在乎。「朋友不要分藍綠」,對於彩度夠深的友誼,不分顏色很容易,而彩度淺的友誼,顏色恐怕已悄悄成為難以翻轉的心理標記。
這個世界有這麼多不好的事,不是壞人太多,而是好人出聲太少,媒體可以是這個傳聲筒。希望民眾的目光少被帶到八卦新聞,而有更多的讚是按在值得大家共同關心的人事物,不論它發生在地球的何處。希望媒體的智能可以再進化,第四權的功能可以更發揮,記者的工作得到尊重與期待,社會也能有更多的真實訊息與進步的力量。
教室裝了冷氣,不是就沒了問題 ... 有了冷氣,許多孩子下課更走不出去,耐熱能力更差;或是裡外冷熱兩邊跑,沒有適時擦汗換衣或補充水分,反而更容易身體不適;密閉空間增加了傳染病的散播機會,特別是體育課後,教室裡充滿汗臭味;部分班級欠缺管控冷氣,放任孩子太早開或開太冷。
菸屁股是海洋中最常見的垃圾,每年約有五兆根菸蒂被丟在戶外。菸蒂含至少160種有毒物質,菸蒂不只是垃圾,更是有毒的垃圾;進入下水道會汙染河川或海洋,勢必進到食物鏈,人類最終再吃回肚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不只過去在歷史上融匯了多樣性的族群,近年來文化的多元樣貌也逐漸展現出來。近期,《國語日報》的引導式作文題目當中的一個主題正是「多元文化」。這個主題,至今尚未出現在升學大考中,未來極有可能成為考題,必須留意。本文分享學生筆下的題材以及寫出深度的訣竅……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任何人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都會有些緊張,更遑論孩子,但實孩為了迎接這樣一群緊張的試讀生,做了不少準備,且不得不說,他們表現的很好。同時寶師在一早跟試讀生的談話,也讓他們多了「被同理」以及「被賦予希望」的感受
Thumbnail
像我家這類型的新住民,選擇居住地的考慮因素會稍微多一些。除了一般購屋必要考量的條件以外,對於融入僑居地有所影響的因素,也會一併列入考慮。 為了讓孩子能融入當地社會,也為了不被看成少數族裔的蓄意聚集,我們選擇購屋的郊區會稍微離開台灣人多的社區。由於移居之前,我們並沒有當地朋友的引導,因此所有資訊都來
Thumbnail
根據內政部截至2024年5月的統計,目前台灣新住民的人數大約57萬人,已經快要超過60萬的原住民人口數,占台灣總人口比例將近2.5 %,而新住民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對於這塊全新的環境他們在生活或文化上都需要多方的調適,以下我們就來看新住民在台灣面對什麼樣的困境?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最近在Threads逛逛,看到原住民生遭受學校裡的歧視,實在讓人心疼。一個讓內心有良善想法的孩子,卻要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總覺得不公平不平等,希望這些遭到歧視的孩子,能夠堅強面對,也希望整個社會能夠對這個問題有所改變。
Thumbnail
補習文化在臺灣社會的蓬勃發展,從戰後經濟起飛,到現今白領階級的父母需要補習班和安親班來照顧孩子,甚至英文補習測驗也成為社會焦點。儘管成績突出的例子顯示沒有補習也能取得好成績,但補習對於不同的學生成效也不盡相同,自制力及引導均可能影響成效。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這是有關我舅媽的故事,她來自越南,嫁給了一個年輕時不學無術的舅舅,這對夫妻在婚姻中承受著傳統觀唸的壓力,對子女的教養影響深遠。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不只過去在歷史上融匯了多樣性的族群,近年來文化的多元樣貌也逐漸展現出來。近期,《國語日報》的引導式作文題目當中的一個主題正是「多元文化」。這個主題,至今尚未出現在升學大考中,未來極有可能成為考題,必須留意。本文分享學生筆下的題材以及寫出深度的訣竅……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任何人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都會有些緊張,更遑論孩子,但實孩為了迎接這樣一群緊張的試讀生,做了不少準備,且不得不說,他們表現的很好。同時寶師在一早跟試讀生的談話,也讓他們多了「被同理」以及「被賦予希望」的感受
Thumbnail
像我家這類型的新住民,選擇居住地的考慮因素會稍微多一些。除了一般購屋必要考量的條件以外,對於融入僑居地有所影響的因素,也會一併列入考慮。 為了讓孩子能融入當地社會,也為了不被看成少數族裔的蓄意聚集,我們選擇購屋的郊區會稍微離開台灣人多的社區。由於移居之前,我們並沒有當地朋友的引導,因此所有資訊都來
Thumbnail
根據內政部截至2024年5月的統計,目前台灣新住民的人數大約57萬人,已經快要超過60萬的原住民人口數,占台灣總人口比例將近2.5 %,而新住民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對於這塊全新的環境他們在生活或文化上都需要多方的調適,以下我們就來看新住民在台灣面對什麼樣的困境?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最近在Threads逛逛,看到原住民生遭受學校裡的歧視,實在讓人心疼。一個讓內心有良善想法的孩子,卻要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總覺得不公平不平等,希望這些遭到歧視的孩子,能夠堅強面對,也希望整個社會能夠對這個問題有所改變。
Thumbnail
補習文化在臺灣社會的蓬勃發展,從戰後經濟起飛,到現今白領階級的父母需要補習班和安親班來照顧孩子,甚至英文補習測驗也成為社會焦點。儘管成績突出的例子顯示沒有補習也能取得好成績,但補習對於不同的學生成效也不盡相同,自制力及引導均可能影響成效。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這是有關我舅媽的故事,她來自越南,嫁給了一個年輕時不學無術的舅舅,這對夫妻在婚姻中承受著傳統觀唸的壓力,對子女的教養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