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賽是團隊運動。即便現在有一位天才,還是需要有人輔佐才能成功,這群人包含技師、技師長以及他們周邊的人們。像是Freddie Spencer有Erv Kanemoto,Mick Doohan 跟Valentino Rossi 有Jeremy Burgess,Casey Stoner有Cristian Gabarrini。現在Marc Márquez 身邊則是Santi Hernandez。
這位西班牙人自從Márquez在2011年升上Moto2後兩人就一起合作。從那時開始,他一直擔任Márquez的技師長,不論是以前Moto2的Monlau Repsol車隊,或現在MotoGP的Repsol Honda車隊。他們在一起合作8年的時光,佔了Márquez職業生涯8個世界冠軍旗中的7座,這也證明了他們的合作是多麼成功。
但Hernandez 不僅僅在Márquez賽車工程方面佔有一席之地而已,他還在這個現任世界冠軍改變賽車面貌的其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Márquez 跟他的團隊在闈場中以過人的策略聞名。是Márquez率先在排位賽使用進站兩次策略。是Márquez 在2017年賽道漸乾的捷克站率先賭一把換胎,最終拿到12秒的領先優勢。是Márquez 從別的車隊與車手不敢尋找的地方找到優勢。
Santi Hernandez是決策的關鍵。我在奧斯丁跟Marc Márquez坐下來談,談談他們如何選擇新的策略,為什麼他們經得起賭一把,以及出包的時候會發生甚麼事。在第二部分,我們會探討是甚麼讓 Marc Márquez變成這麼特殊的車手,以及他如何在這麼大的壓力下管理自己。
Q:我想跟你談談策略。Marc 是為了不起的車手,但不僅是如此而已。他身邊的人會提出各種不同的方法與策略。你們是第一支在15分鐘的排位賽使用入站兩次換車策略的車隊。你也可以採取不同的策略。我想可能是2013年的澳洲站,你心理的策略跟別人不同,但沒有成功。首先,誰想出策略的?是你嗎?是你跟 Emilio [Alzamora]?是Marc?
Santi Hernandez:基本上就像你說的,如果談到澳洲的進站換車,那是我跟Marc,因為當時車隊就只有我跟Marc,其他的技師之後才加入的。我們從那場比賽中學了很多。對我來說,糟糕的結果是很重要的,因為你會從中學到更多。好成績是種享受,但不好的成績是種學習。那樣能學得更多。有時候這就像人生。得要有人朝著你的臉打下去才能記取教訓,但那是對的。
接著關於策略,我們會考量一切狀況。就像你說的,我們是第一支在排位賽用上兩台車的車隊,第一個使用三條輪胎的車隊,還有很多。但都是因為Marc總是在賽道上付出超過100%的努力。他也改善了他的騎乘風格。我們是個團隊,我們得做一樣的事。當然,我跟Marc還有技師,我們一起構思這一切。
當然,如果我跟你說我是唯一一個能決策的人,因為我是最棒的,我就是制定策略的人,你就會知道我說的不是實話。這樣就像是我不尊重我的團隊,因為我們的團隊每次都會開大型會議,每個人都能說出他們的想法。這是好事。畢竟,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有時候有人會說,我們怎麼不做這個?這很瘋狂。但為什麼這很瘋狂?你會開始思考,或許這不瘋狂,但如果你做這個跟那個...然後我們會說,讓我們想想。你認為呢?有時候我們照我們想到的做。有時候則是相反。Marc 會有瘋狂的想法。「我想這麼做,你怎麼看?」但這關係到團隊。這不是一個人能決定的。如果我說我一個人就能下決定,那我就是錯的。這是團隊活動。
Q:所以這是整個團體,所有工程師,所有技師都有?還是有個決策小組,就只有你、Emilio還有一些技師?